[新聞] 楊力州記錄甲仙新住民堅韌重生

作者: filmwalker (外面的世界)   2013-09-02 00:37:19
http://showbiz.chinatimes.com/showbiz/110511/112013090100037.html
2013-09-01 中國時報 張士達/高雄甲仙報導
2009年的八八風災重創高雄甲仙,台灣紀錄片工作者紛紛深入災區,紀錄災後重建。曾以
《被遺忘的時光》等紀錄片催人熱淚的導演楊力州,在《拔一條河》中讓鏡頭伸入不同的
角落,從一群新住民母親與她們的小孩身上,看到生命強韌的力量:「我在甲仙住了1年
多,每次回到台北陪女兒上學,腦海裡就閃過甲仙小孩的臉龐。」
 拔河隊激勵大人
 在《拔一條河》中,甲仙國小拔河隊在物資匱乏中,以過人鬥志在全國比賽奪獎,激勵
了家鄉早已灰心喪志的大人們。楊力州8月31日在甲仙放映影片,對爆滿的鄉親說:「我
拍紀錄片跑過這麼多地方,沒有看過一個小鎮像甲仙這麼了不起。」
 新住民帶來力量
 當地有大量的新住民母親,嫁到台灣沒好日子過,生了小孩又走不掉,卻在災後成為支
撐重建的基石,為小村帶來最多采多姿的力量。楊力州說,台灣新住民的人數早已超過原
住民,還不包含小孩,卻從未獲得應有的正視。過去新住民女性在媒體上常是家暴受虐等
悲苦形象,雖是事實,但已到了讓另一種面向適時高舉的時候。
 紀錄片工作者常強調客觀紀錄,楊力州在片中卻直接暴露出他與受訪者互動過程,「常
有人說『最壞的時代就是最好的時代』,對我來說,最壞的時代若要有機會變成最好的時
代,中間必須有參與的過程。我們正是透過電影來參與,所以我們讓觀眾在片中看到我們
的存在,希望觀眾跟我們一起參與,來改變這個世界。」
穿過脆弱的眼神 拔一條生命的河
http://showbiz.chinatimes.com/showbiz/110511/112013090100039.html
當勵志與溫情幾乎已成台灣電影的主流,最擅長此道的紀錄片導演楊力州,在《拔一條河
》中結合了風災、新住民與拔河等最能催人熱淚的元素,卻幸好並沒有端出一盤灑狗血的
大鍋炒。經過時間的催化,大自然的打擊在人的生命中留下傷痕,鏡頭卻沒有止步於滿目
瘡痍的表象與重建的艱辛,而讓觀眾看到了人們眼中再怎樣堅強也掩飾不住的脆弱,而那
遠比痛苦吶喊更加撼動人心。
 當地有高達1/3小孩的媽媽是新住民,片中的可愛小女孩小玉,水汪汪的大眼睛絲毫不
怕人,她說她會講越南話,卻不敢在同學面前說,也不敢讓同學知道她的媽媽是越南人。
當一個這麼小的女孩都體會這種「生存之道」,這可能比聽到一個新住民婦女被虐,更能
赤裸裸地凸顯這個社會對外來者根深蒂固的歧視。
 拔河隊的主將彥廷,媽媽是大陸人,離婚後回大陸去了。看著阿嬤辛苦地種芭樂供他讀
書,懂事的他默默流淚。他在學業與拔河都拚到最好的成績後,仍免不了在看別人歡度佳
節時,回到房間咀嚼自己落寞的心情。
 有能力選擇的人可以遠走高飛,會苦守破敗家鄉的人,都有他們不得已的苦衷。而當一
個台灣受災村落竟有如此高比例的新移民成為重建的基礎,楊力州在《拔一條河》中已經
意在言外地,對台灣當局對新住民的漠視做出了無言的控訴。而在淚流成河的傷痛後,甲
仙的大人與小孩各自在不同的跑道上拔生命的河,鏡頭看到了他們不願流露的傷痛與咬牙
堅持的沉默力量,這是《拔一條河》作為一部紀錄片最珍貴的成績。
《拔一條河》正式版預告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QyXKd2usg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