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情報] 國三BMW撞防撞車

作者: BlueDN (睡人)   2023-04-29 00:43:05
※ 引述《yha (春天來了)》之銘言:
: 在PTT被騙太多次 什麼國外最後如何…唉
: 移動式施工是要怎麼放交通錐?
: 移動式施工的交通管制措施一定也是移動式
: 怎麼想都覺得奇怪?
: 幸好現在有網路可以查詢
: 比較不會被唬爛
: 這是美國加州的移動式施工
: https://i.imgur.com/AgtUEp3.jpg
: 這是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省的移動式施工
: https://i.imgur.com/WaCRQut.jpg
: 真的是沒看到神奇的移動交通錐
: 反倒是怎麼看都跟台灣八成像
有人找資料,
也有人提出自己見解,而且反應昨晚都沒有回應,
感覺是很適合理性討論的朋友
抱歉,因為一些因素,一定要等到白天後才能回。
有些朋友表示台灣防撞車"僅"使用、"一定"使用於移動式施工
依照台灣高速公路行駛的經驗,曾遇過以下情形。
1. 只有防撞車跟第二台車一塊LED警示板
另加車上的警示配備(警示燈、警示色塗裝、反光片等)。
2. 除了防撞車,LED警示板,另外"對側"路肩有一台固定位置的警示車配PCMS
3. 最近遇過"一次",對側路肩警示車 - 交通錐 - 防撞車+警示牌 - 工區 - 後方警示車
4. 以上都可能有或沒有搭配,前側遠方CMS顯示施工資訊(xxk-xxk)
5. 1,2,3的狀況都有遇過是靜止工區,
因為不想只用印象來回應,所以早上聯絡了高公局養護工程分局確認防撞車的使用情境。
得到訊息如下:
1.防撞車不僅只使用於移動式施工,也常用於短暫性施工,或其他工程型態。
2.防撞車使用不限於內車道或外車道,依工區需求,也有可能用於中線車道。
為了求證,所以只能白天後才回應。
根據2018,2021年防撞車相關新聞:
2018:"施工標準SOP,以移動式施工來說,一次要出動3台車,最前面工作車和後面緩撞車,
兩車距離10至100公尺,最後面要有警示標誌車跟緩撞車,得距離100至500公尺"
https://reurl.cc/b7KDjX
2021:
外車道:
工作區域-工作車-10~100m-具緩撞設備號誌車-100~500m-路肩設置第2輛號誌車.
提前警告駕駛前方外側車道正在進行施工
內、中車道:
工作車+號誌車 or 工作車(具備LED看板號誌車)-10~100m-緩撞設備號誌車,
-後方300至500公尺處停放另一輛號誌車,透過LED看板提示
行車方向以及「內側/中間」車道施工字樣號誌。
"不過,在交通管制守:若路肩寬度不足,或者無路肩路段,最後這輛標誌車可以免設"
https://reurl.cc/klKrjx
至於國外的月亮:
美國的The Federal Highway Administration (FHWA):
Occupational Safety and Health Administration(OHSA):
各州規定有些微不同,但是施工類型
長期施工 Long-Term Stationary: >3天
中期施工 Intermediate-Term Stationary: 1-3天
短期施工 Short-Term Stationary:1-12小時
以上都須完整布建完整施工前方警示、警告標示CMS, PCMS,
導流設置(交通錐,長型護欄等等,TMAs(Truck Mounted Attenuators))防撞車
Short 短暫性施工 Duration/temporary:,小於1小時
上述設施都一樣要有。(施工前方警示、警告標示CMS, PCMS, 導流設置)
移動性施工 Mobile: 工區連續性或間斷性移動
需選擇於離峰時段執行,需執行導流。需前方警示、CMS, PCMS,導流設置。
導流設置可用TMAs執行 + PCMS + 警示完成。
https://www.osha.gov/sites/default/files/2018-12/fy10_sh-21004-10_wztc_refguide.pdf
shout out 一下 yha,他找的圖實在棒
https://i.imgur.com/AgtUEp3.jpg
https://i.imgur.com/WaCRQut.jpg
裡面完整演示如果移動性施工用TMAs當導流,標準應該要怎麼配置,
至少要設置多少前方警示,PCMS要怎麼配置,警示車要怎麼放,
工區車輛上要配置TMAs,警示燈具,警示設施,醒目塗裝。
如果是短暫性施工以上,需設置導流設施,包含罪大惡極交通錐、告示牌、警示燈等。
另外有一些指引提到建議使用自動佈收的裝置,避免人員暴露風險。
不管是哪一個情境,施工前方的預警、警示、跟導流都是被強調跟要求的。
我想表達的是,防撞車的引進跟使用,絕對是進步的作為。
而且我們也有類似CMS的ETC俏皮話看板,或是PCMS的車輛。
既然都有裝置,規定也在這幾年與時俱進,表示台灣一直在進步中。
但是進步中,不代表就不能、不需要再參考國外已實施、好的經驗、設備、
規範增加工安及道安。
也不代表發現事故一再發生不需要去進行根本原因分析,試圖找出減少發生的可能。
而這些道安、工安改善,跟用路人教育並沒有相衝突。
補充:
感謝Kerker、sammy98提供歐洲跟日本的實際狀況
日本:
高速道路工事安全的配置,都比較是標準配置方式,而且相對嚴謹。
CMS、PCMS都有規定需要多大的大小,可視距離。https://reurl.cc/rLOryy
但厲害的是他們的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s (ITS),
就像sammy98提供的資訊那樣,導航機、CMS、PCMS
會有很即時跟準確的路況(含施工)訊息,可以很早就提供預警。
用路人如訊息指示提早匯出車道的水準也高。
歐洲:
https://reurl.cc/zAnl2e
歐洲的確觀點不太一樣,就像先前有推文提到的,主張在高速車流環境,首要減少
施工人員的停留時間。所以移動式施工、短暫性施工,都建議可以用TMAs
取代傳統的交通錐、簡式護欄。甚至有些國家在上述兩種施工情境強制使用TMAs。
但是,同時強調用各種預警及警示方式,達成車流導流。
也強調ITS的使用,搭配各種號誌、電子告示CMS,PMS,VMS、車機、
達成預警及匯流。
另外對於各種警示的直覺性及可視性都有標準。
就如同Kerker提供的資訊一樣。
(以上各國資訊有錯歡迎指出討論)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