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福特野馬EV電線比預期需求長了1.6公里

作者: zzahoward (Cheshire Cat)   2023-02-06 09:09:53
原文連結:https://tinyurl.com/bddzh8xx
原文內容:
節錄翻譯,有興趣者可以點進去看原文
Ford CEO Jim Farley接受採訪的時候表示
- 傳統車廠要趕上Tesla這座山頭是很困難的事情,尤其是在製造方面
- Mach-E和F-150 EV兩者訂單排隊都很長,但他們生產問題還是很多
- Mach-E平均每台車使用的電線都比預期長1.6公里,電池每單位成本額外多了300鎂
- 福特目前對於制動系統回收研發不足,所以無法節省電池空間去延長續行
- 福特目前在EV上面大概有20億鎂的成本改善空間
業界/金融界feedback
- Tesla目前毛利率都在25%以上,輾壓傳統車廠賠本賣的狀況
- The Patriarch Organization CEO認為傳統車廠終究會追上,但他們目前還在學習
而Tesla有可能會在未來幾年摸到2000萬輛/年的數字
(該私募基金並無持有任何Tesla的股票,也沒有做空Tesla)
- 傳統車廠目前還是靠著傳統內燃機有良好的現金流去投資EV未來
心得/說明:(30字以上)
Ford算是EV在美國賣很好的傳統車廠了,而他們的生產經驗也是頂尖的
當然可靠度一直是Ford的痛點,然而他們直接承認Tesla本身的技術其實還是領先很多
這似乎跟一般人想的不同 - 很多人認為Tesla在製造上面完全沒優勢
目前只靠著軟體技術和產品推出時間優勢去佔領市場
然而這似乎不是實際狀況,Tesla在生產上面有其獨到且暫時難以跨越的know how
至於Mach-E多出來的電線,我覺得可能可以分成很多個方向探討
1. Mach-E大概是有很多運用現有油車模組和機構套上去的零件,所以無法簡化
剛上市時就有老歪發現Mach-E的冷卻系統...非常的不俐落
2. Tesla大概大量使用CAN總成去操控一堆零件,有好處也有壞處
好處就是拉線可以超省,透過簡單的檢測就可以知道問題在哪然後換掉整組
壞處就是大量軟體操控總是會有bug,當bug發生的時候就會發生一堆靈異事件
很可能就是連簡單的窗戶升降、電動椅或是空調風量大小都無法操作
3. Mach-E拆解後發現電池組裡面的主要電線口徑不夠
在長時間下坡時3mm的線徑容易過熱無法回充,而變頻器本身限制也是
變成可以大量回充的狀態會因為過熱而效率降低
據說雙馬達的性能款GT更會有這個問題
4. Ford EV成本似乎還可以最佳化,但20億鎂真的是說的比唱的好聽
Mach-E第一代Ford砸了很多好料,也屬於那種不計成本開發生產的車型
當你納入成本分析進入第二代,是的可能設計上會更成熟
但整體用料水準是否能相同,這就沒人知道了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