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汽車製造商尋求自主生產電動車電池策略

作者: zxcvxx (zxcvxx)   2021-03-25 17:34:26
汽車製造商尋求自主生產電動車電池策略 可能成功?
原文連結:
https://bit.ly/3clkv6J
原文內容:
受到疫情大流行影響而打亂傳統汽車零件供應腳步,2021年初開始出現車用晶片嚴重短缺
問題,現今正是衝刺電動車市場之際,其中,電池供應穩定也是關鍵之一,因此電池製造
商的價值及影響力增加。於是,汽車製造商已經開始採取行動控制電池市場,計畫自行生
產電動車電池,但這也將威脅電動車電池廠商的生存空間。
畢竟,鋰電池成本佔電動車整體高達四成,若要在電動車市場上取得競爭優勢,降低電池
價格也是關鍵,因此驅使全球汽車品牌廠轉進電動車市場,尋求自行製造生產電池計畫是
必走一條路。
福斯汽車(Volkswagen)於2021年3月宣佈,與Northvolt簽訂10年供應合約,計畫到2030
年在歐洲建立6個產能達40 GWh電池生產廠,將自行生產統一規格的電池Unified Cell,
以取代袋式電池(pouch-type),2030年80%的電動車都將採用新款的電池。
特斯拉(Tesla)於2020年9月宣佈將在3到4年內自己生産車載電池的核心零組件「電池芯
」及鋰礦開採,從設計、材料和生産流程進行徹底的調整,同時使電池單位容量的生産成
本,降至僅目前的一半以下。
現代汽車(Hyundai Motor)主要在氫能或氫燃料電池。自2018年推出以來,已在韓國市
場銷售了超過10,000輛Nexo氫燃料電池電動車。現代公司表示,除了氫燃料乘用車之外,
還將開發更多的氫動力商用車,例如卡車和公共汽車,以鞏固在氫動力車領域的領先地位

日本豐田汽車(Toyota)研發全固態電池及氫能源,目標是在2025年實現商業化。
中國汽車製造商浙江吉利計畫斥資近50億美元,在中國新建一座42GWh的電池工廠。
通用汽車(GM)和LG Chem合作投資23億美元在美國俄亥俄州設立一座30GWh的工廠,並正
在尋找第二個工廠的地點。
隨著汽車製造商開始轉向內部生產電池,有望逐步從電池生產商手中奪回電動車產業的主
導權。不過,專家認為,從汽車製造商與電池製造商之間的技術差距來看,汽車製造商要
達到能夠自主生產電池,至少需要7年時間。
掌握電池生產所需原料和化學品來源
據Benchmark Mineral Intelligence統計,以2020年的產量來看,光是福斯汽車預計設立
的六家電池工廠就將消耗全球60%以上的鋰產量。
高盛(Goldman Sachs)2021年3月18日的報告指出,電動車電池需求的增長將導致電池主
要材料的價格飆升,這也將使電池價格上漲約18%,而影響電動車製造商的總利潤,因為
電池約占電動車成本的20%至40%。根據高盛分析師的模型預測,如果電池原料價格回到歷
史高峰,電池製造商的鋰(lithium)成本將增加一倍以上,鈷(cobalt)的成本也將翻
倍,而鎳(nickel)的成本將上升60%。
自2021年開始,鋰、鈷、鎳的價格一直在上漲,高盛認為,為了促進電動車產業的永續發
展,已有些國家考慮實施增加國家原物料庫存的政策。
高盛報告稱,適用於電動車電池的鎳原料有限,甚至可能加速製造商轉向磷酸鋰鐵電池(
LFP)。特斯拉和中國電動車新創小鵬汽車是少數已經使用這類電池的製造商。磷酸鋰鐵
電池不使用鎳或鈷。
分析師表示,如果鎳的價格達到每噸5萬美元,則每輛電動車可能會增加1250美元至1500
美元,會影響消費者的購買意願。
結語
汽車製造商若能生產比現在更低價格電池,就能給電池製造商施加壓力,降低電池價格。
但是,汽車製造商是後進入者,如何能與既有的電池製造商相互競爭呢?所以,有些汽車
製造廠選擇從氫能或燃料電池切入,以避免熱門的鋰電池。或許,雙方採取互補合作以擴
大電動車市場,也是一種選項。
將來,電動車產業發展和對電池材料的需求,取決於消費者購買車輛的數量。不過,一旦
電池成本大幅下降,就代表消費者從汽油車轉向電動車的轉捩點到來了。這種轉變可能會
在未來十年內發生。高盛預測,2030年電池成本將低於內燃機。另外,根據SNE Research
,由於電動車市場的爆發式增長,預計2025年電池需求將增加到1254GWh,而電池供應量
預計僅會達到1163GWh。
心得/說明:(30字以上)
電池是電動車發展的關鍵技術,福斯、特斯拉等車廠都在研發自家的電池,建立完整的供
應鏈,不想依賴電池廠商。
*轉錄新聞/情報,必須附上原文及網址連結及心得或意見30字(不含標點符號)*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