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Model 3 MR 5000哩心得(美國)

作者: jord (滅)   2019-09-21 06:58:14
大家好。這篇心得本來是去年底就要分享的,結果一直拖到現在,看到也有別的分享
文,加上版上吵個不停,想說趕緊分享,不管是好是壞都希望能幫助到有興趣的買家。
我的這台是已經停產的Model 3 MR (Mid-Range),大概可以比現在的SR+
(Standard range plus)還要稍長一點range以及多一點點升級。
背景 (有點冗長 沒興趣的可以跳過)
2016年三月底,Tesla還沒發表車子的前一天就開放現場預購。當時我跟朋友說好一起去
,畢竟35000美金還外加7500+2500的tax incentive的確是非常便宜,大概都要跟Honda
Accord差不多了。我跟朋友約了八點在Mall, 沒想到到了現場,排隊的人潮已經到了Mall
的另外一邊。不知情的路人還問我們,今天是有新的Iphone要出嗎? 就這樣排了很久,一
直到下午一兩點才排到;當天晚上看了發表會,更是沒有後悔,大概就是買的起的Model
S,唯一擔心的只有Tesla惡名昭彰的無法準時交車而已。我當時那一台車的lease會在
2018二月到期,而當時說Model 3 會在”Late 2017”交車,要是沒有準時拿到車我就得
煩惱有段時間沒有車開了…
時間快轉到2017年中,Tesla果然產量上不去。更慘的是,因為Model S跟Model X銷量太
好,Tesla的tax credit 額度即將過期。這邊解釋一下,這tax credit是每個車廠的前
200,000台電動車加上兩個季度,所以Model S/X賣越好,或Model 3越晚出,就越有可能
拿不到。當時只知道LR (Long range)會先出,而且$49000起跳,SR (Standard range)的
時間表則在2018年中。我對LR沒有需求,因為我每天通勤只有20miles,而且不打算拿這台
車開長途(會開老婆的SUV),所以覺得加九千塊實在不划算,只能每天祈禱standard
range趕快出…
時間再轉到2018年,此時standard range還是遙遙無期,我只好把原本的Lease買了下來
。此時TESLA也宣布full federal tax incentive ($7500)會在年底過期。為此我都已經
開始與老婆討論要不要放棄model 3了,甚至開始物色其他的電動車。最後決定先等到年
底看看,看有沒有可能趕在年底前拿到第一批的standard range。
十月的時候,買了long range的朋友突然跟我說standard range出了! 我趕快上網一看,
咦,怎麼還是四萬多?再仔細一看,竟然是”Mid” Range,也就是介於long range與
standard range之間。我本來是對花錢買range這件事沒什麼興趣的,但因為他的價格加
上tax incentive其實幾乎等同於standard range加一半的tax incentive (假設都要買
$5000 premium package/玻璃天窗), 加上standard range出的時候會不會有一半的
incentive都無從得知,所以我當天就決定要買並下訂了。當然心中還是有點擔心會不會
2018拿不到車,但網路上看到好像拿車3天前都可以退訂,所以就決定賭了。選顏色的時
候也是很猶豫,因為最想要的淺銀色沒了,次想要的紅色又要加$2500好貴,黑白色則是
跟我們原本的車一樣覺得好重複。猶豫了一下最後還是決定就買紅色…
接著就開始無窮的等待,最後終於收到12/10號交車的消息!因為剛好回台灣度假,12/9
號才回美國,所以就跟他延到12/14。交車的當天車子是直接開到我家,等待了兩年又九
個月,我終於拿到這台車了!
廢話說差不多了,開始進到正題,談談我對這台車各層面的心得與喜好。(我的前一台車
是W205 C300。如果有比較的話大概是以它當基準)
外觀 給分:8/10
雖然說我的首選是淺銀,因為我覺得淺銀有非常先進、高科技的感覺,但紅色的Tesla的
確非常漂亮亮眼,完全不後悔多花了$2500。外型上,我主觀認為Model 3前面比後面好看
,整體則是非常流線。我的右側車門有些微alignment的問題,仔細看才看的出來,我是
沒有非常介意,但是因為懷疑跟路躁有關,還是在最近請它們修了。有個扣分的點是漆的
品質。我的引擎蓋上有一個小點,有點像是一般路上被小石頭打到,但是我才開一千多
miles就發現了, 而且紅色明明就號稱multi coat, 我是有點懷疑是出廠就有的。後來右
後側車門疑似被別人開車門頂到,竟然就漆脫落成白色,隔了一個月竟然同個地方又出現
類似傷痕,所以說我覺得漆的品質有點堪慮。(前一台車被車門頂到大概就凹一個洞,漆
不會掉) 後來Tesla 把引擎蓋上的弄好了,車門上的幫我把洞推出來,我再自己弄了補漆
,還算看不太出來。
內裝&舒適度 給分:7/10
雖然很多人覺得內裝不夠豪華,但我是很喜歡極簡的感覺。某些地方工料或組裝的確有點
粗糙,不過進場的時候請他們能處理的處理一下也還好(除了有一個異音修了好久,等下
再提),整體來說小問題跟之前我的C300是差不多的。整片的Glass Roof讓人心情很好,
而且透光度剛好,不會覺得曬但是也看得出去。
這台車在高速的時候我覺得Road Noise跟Wind noise有些惱人,不過我查查網路上的討論
,很大的一個原因是沒有引擎的聲音所以相較之下覺得較吵。低速的時候的確是非常安靜
。後來趁修車的時候他們把後照鏡附近稍微處理了一下,噪音有降低一點。後來因為知道
LR/MR跟SR主要差在音響,所以把音樂開得更大聲了一些,也就更感覺不出來了…懸吊的
部分我覺得就中規中矩吧,因為我前一台車是四輪傳動所以也有點難比較。
有人提到天窗的壓迫感,我在駕駛座自己是覺得沒問題(我本身176cm),但我的確把椅子
推滿後面的,所以坐後面可能的確覺得擠。後車箱比我前一台車大不少就是。另外後座裝
了兒童座椅在中間就讓左右位子都滿小的,不過我想大部分同級車都差不多,甚至model
3 已經算是很寬的了。
功能&配備 給分: 9/10
因為內建$5000 premium package的緣故,配備比起我前一台車算是好了不少。而且不少
功能是透過軟體更新的,所以即使當下沒有的功能例如blind spot assist,後來update
中就有了。大體來說是蠻滿意的,只是某些功能需要透過平板操作還是覺得有些不方便,
例如雨刷跟Glovebox。是說即使是現在沒有的功能,還是可以在網路上建議,這點真的是
很不錯。
另外她的網路音樂平台是一個沒聽過的Slackers,找的到一些台灣華語的音樂,不過一直
給我撥三十年前的歌有時候會有點賭爛XD。
唯一不滿的點是,跟後來出的SR跟SR+比,其實並沒有多出什麼功能,只差在音響跟一些
不重要的點上。我當初是為了Glass Roof 才願意多花$5000的,現在連SR都有Glass Roof
了,實在讓人挺不爽的。這點到之後還會再談。
操控&駕駛樂趣 給分:9/10
加速的部分是這台車讓人最爽的地方。雖然帳面上是5.2秒看起來沒比競爭對手好到哪,
但不用換檔、不用turbo lag跟不用讓車叫的超大聲就讓人覺得超快。同樣的優勢也展現
在換道超車時。在高速時我覺得操控沒有那麼好,但有滿大一部分要歸咎在regen
breaking上,因為我必須一直踩油門(應該叫做電門?),就沒有那麼穩定速度的感覺。
迴轉半徑我覺得不如我前一台車,某些情況會有一些不方便,而且Model 3 比想像中寬很
多。但這些跟加速比起來真的就不重要了…
Autopilot 給分: 6/10
我本來沒有買Enhanced Autopilot, 因為太貴了($5000 before delivery, $5500
during trial, $7000 after,然後將來要FSD還要再加$4000),而且我的通勤滿短的所以
用不太到。出場時試用了將近一個月,我的感想是,好玩,但是不太值得。跟車/維持在
車道這個現在很多車似乎都有了,所以”理論上”它比別的車廠強的地方大概是換道跟上
下ramp。但換道在車多的時候常常失敗,上下ramp這個每天也才一兩次,再加上主要還是
只能在高速公路用,所以覺得CP值不高。另外,自動停車總是停的有點歪,感覺沒有比人
停的好到哪…
但沒想到在春天那一陣子混亂的價格浮動中,Tesla選擇讓原有車主打折購買AP+FSD。對
我這種原本沒買的而言變成可以$5000買到含FSD,也就是低於五折的價錢。所以考慮了一
下還是手滑了。買了之後也沒有非常常用,Navigate on Autopilot常常出槌,但可以感
覺得出來每次更新都有些許進步。 反而是那個要偵測你手有沒有放在方向盤上的我覺得
非常討厭,明明就有放但它一直覺得我沒有…
另外,雖然可能有點本末倒置,但我覺得autopilot 最有用的地方是… 我要去碰螢幕的
時候。例如說想打個電話,或是設定個冷氣,先把autopilot 打開,這樣就可以分神去碰
螢幕了,覺得是最有用的時候XD。
電池&充電 給分: 5/10
我對這台車最不滿意的地方大概就是電池跟充電了。表上是寫260 miles(後來增加到264)
,所以我原本以為兩周充一次電,跟以前汽油車差不多。但是現實上:
1) 建議只使用15%~90% 好延長電池壽命
2) 顯示100mi我只能開80mi左右(大腳+地形高低+暖車)。
3) Sentry mode以及每天晚上會有1~2 mi 漏掉
這樣算起來一次充電大概只能跑150 所以變成需要常常充電。另外又因為貪小便宜XD,只
想要充公司免費的電,所以就變得更綁手綁腳。另外充電的部分,也是覺得不太滿意,因
為supercharging雖然很快,但一是我公司這邊的要排隊排很久,且比在家裡充電還貴(以
基本費率計算)。二是supercharging的時間說長不長說短不短,反而有點尷尬,不能把車
放著去做別的事,也不像加油一樣五分鐘就能搞定。
另外,現在我充滿電也只顯示25x了,雖然知道這跟很多因素有關,但覺得還沒開到一年
就少了5mi 以上的range還是有點不爽
行銷、價錢 給分: 5/10
Elon Musk 在工程上的確是個天才,但是Tesla在行銷上面的問題真是罄竹難書。承諾的
事情常常做不到也就算了,又往往把太多事情想得太理想化。之前已經發過一篇文討論與
降價相關的,除了降價外我覺得對產品的定義一直改變才是最大問題。再舉個例子,當時
Model 3推出,網頁上就一直寫著,full self driving capability (hardware)。結果最
近因為FSD特價,他又說了要買FSD才會免費升級AP3 (更好的neural network engine),
前一陣子甚至又說要升級鏡頭。另外之前提到的,我一開始是為了glass roof 才願意花
5000買premium package, 結果到最後包含glass roof的很多feature 都下放SR跟SR+,真
是讓人一肚子火。
當然針對這點也不是所有都是負面的,它們對於怎麼讓消費者掏錢還算是滿有一套的,包
刮去年底用tax credit來促銷, 今年初的幾次降價,再到最近的AP+FSD降價與改定義(把
幾個功能從EAP轉到FSD然後便宜賣AP)。只是我覺得他們如果做一些決定沒有考慮到後果
的話,也是可能慢慢失去支持者的。
價錢方面,最後這台車買到比我前一台還貴很多,不過我有拿到全部的tax incentives,
另外現在等於不用油錢了,所以我覺得差不多打平吧。當然後來一直降價之後,我覺得現
在的價格就是更划算了(以美國來說,因為我對台灣車價沒有研究)。
其它 (修車、服務) 給分: 5/10
嚴格來說我已經進場維修兩次,但第二次的經驗超差,方向盤下的異音跟我說修好了三次
以上,結果我一開出去馬上又聽到。然後明明跟我去試乘的技師說有聽到,也知道怎麼修
,最後車又不是給他修… 最後一次我超火大,跟他說你再不修好我就lemon car,他們才
認真的修了三個禮拜修好 (過程還把我bumper撞壞 換了一個新的給我但是還是很無言)。
另外每次進去都要排隊,有預約還是要排隊,然後很多雖然是小缺陷但是很明顯就是出廠
就有的東西愛修不修,或是說要去body shop 要花很久,最後是因為他們撞壞我bumper
才一起用好。另外因為service center人手不足,每次預約都要預約好幾個禮拜以後…
另外購買的過程也是覺得WTF,帶我們去試乘根本沒上高速公路, 然後想問貸款的問題,
sales推給delivery agent,打去又找不到人,然後每次跟我聯絡的人都不一樣… 原本是
覺得反正定價就是固定,所以也覺得就還好,但後來價格開始浮動也就連帶有點起賭爛…
總結
其實model 3的優缺點板上也都大致討論了不少,整體我還是覺得瑕不掩瑜啦,光加速我
就覺得值得,其他組裝品質之類的缺點其實歐系車也都有。電池上面雖然不太滿意,但也
已經是狂電其他電動車了,而且其實有很大一部分是因為我不想在家裡充電。如果再給我
一次選擇的機會,我還是會買Tesla,只是說如果知道今年會出SR+版本就應該會等今年。
如同版上其他人所說,我想對於台灣的買家其實最重要的還是考慮充電的方便性,如果這
問題解決了,其實的確是很值得購買的。
之前有別的車主有貼過推薦碼,所以我也貼個我的,如果不行我會再刪除,謝謝。
https://ts.la/bernie47380
作者: midsummer072   2019-09-21 10:14:00
中肯多了,跟教主/風見隼人,的一言堂比起來好多了
作者: nicholas0708   2019-09-21 12:01:00
就事論事吧 很討厭蓄意非理性的挑起爭端 Tesla給產業最大的改變 就是省錢省事以及安全科技 他的強項本來就不是小細節的品質 但是他有努力在進步 才十幾年的公司 一定有許多進步空間 但他專注在最重要的幾項並且在這幾項打破壟斷 讓消費者更多選擇 讓壟斷者引以為戒 半套全套更新有加快 這不是很好嗎?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