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裕隆鐵娘子連揮兩重刀 救得了嚴凱泰的納

作者: Reewalker (報告饅頭班長不夠)   2019-09-14 22:51:27
※ [本文轉錄自 Reewalker 信箱]
作者: chidiao (Archibald) 看板: Gossiping
標題: [新聞] 裕隆鐵娘子連揮兩重刀 救得了嚴凱泰的納
時間: Sat Sep 14 21:26:24 2019
1.媒體來源:
經濟日報
2.記者署名
2019-09-14 12:47經濟日報 記者黃淑惠/14日電
3.完整新聞標題:
裕隆鐵娘子連揮兩重刀 救得了嚴凱泰的納智捷?
4.完整新聞內文:
中秋連假,國內汽車界出現震撼彈,被視為前執行長嚴凱泰畢生夢想的納智捷董事長換人
,過去貫徹嚴凱泰品牌夢的集團二把手陳國榮請辭,同步卸任副執行長。連續兩周裕隆話
題不斷,先是宣布實施華創廠辦合一,再來又是人事布局,嚴陳莉蓮的大動作,真能救納
智捷?
「這就像被淹在水裡的人,原來水已經淹過鼻子,不能呼吸,現在這麼做,只是讓鼻子探
出水面,但水會不會再淹上來?還很難說。」一位熟悉裕隆集團的人士講。(延伸閱讀:
震撼彈!陳國榮辭納智捷董座)
原來,陳國榮為華創的廠辦合一請辭負責,只是暫時救了華創、裕隆,但要救納智捷,沒
這麼簡單。
過去,裕隆為了全力衝刺自有品牌,華創設計、開發的任何產品,唯一供給納智捷,不對
外接生意,因為當時只有一個目標,就是盡可能地提高納智捷銷量,可是一台汽車的開發
從研發到成形,幾十億元跑不掉。
事實上,納智捷一開始銷量在台灣是不差的,最好的時候每個月有超過1500台。「那個時
候很多智能化的系統納智捷走的很前面」。只可惜,因為走得很前面,所以車子的小狀況
也很多,消費者的抱怨不少,連帶影響品牌形象。車界達人這麼說。
納智捷不是不知道這個問題,也積極尋求改善,後面幾款車型市場評價不錯,但台灣發展
汽車自有品牌有個非常大的問題就是市場規模太小,選擇很多,很多消費者試第一次不喜
歡後,就不願意再試第二次,品牌忠誠度低。
後來,台灣納智捷銷量始終不見起色,當年嚴凱泰布局品牌夢,不是不知道台灣市場太小
的問題,他的盤算除了擺在台灣之外,更放眼中國大陸,因此前進杭州布局東風裕隆,希
望能將銷量擴大,降低華創的平均開發成本。
只不過事與願違,納智捷一開始的定位出了問題,價格不高不低,「中國大陸有錢人買高
價的國際大廠,便宜的比比皆是,中間反而生存困難。」東風裕隆成績一直不見起色,後
來還鬧出東風和裕隆兩邊對經營方向意見不合的問題,之後雖然裕隆拿下主導權,但過了
這個村,就沒那個店,正當納智捷準備大展身手的時候,中國大陸車市不行了。
誰也沒料想到,中國大陸車市竟已經連續兩年衰退,市場不好,消費者會更挑,納智捷在
大陸的處境非常艱困,這個時候,要幫華創攤提成本的盤算不但沒達成,更成為了累贅。
銷售端沒起色,華創養了這麼多開發人員,壓力只增不減,因此,嚴陳莉蓮第一刀向華創
砍去,宣布實施廠辦合一,全部移往苗栗三義,不願南下的,就辦優離,順勢也減輕了不
少成本。並且,華創開始向外做生意,希望透過設計代工,維持公司在汽車系統面的研發
能力。(延伸閱讀:嚴陳莉蓮操刀 穩住裕隆集團營運)
其實,華創實施廠辦合一的作法算是很漂亮,因為裕隆過去只有為日產和納智捷代工,納
智捷沒起色,只靠日產並不穩定(要看有沒有新車款),裕隆產線產能利用率一直過低,
壓力本來就不小。現在開始對外接單,只要可以填補缺口,裕隆本業的狀況就可以過去。
5.完整新聞連結 (或短網址):
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5612/4047060
6.備註:
不是嫌台灣市場規模小嗎?
怎麼一去中國整個死光光?
關稅保護的巨嬰出了保溫箱馬上死去
難怪叫垃圾菌
作者: polestar0505 (notmolester)   2019-09-14 23:27:00
開進口車的護衛隊還不出來護駕
作者: Apologize924 (Apologize)   2019-09-15 00:56:00
讓它倒讓它倒
作者: Hohenzollern   2019-09-15 01:47:00
陳莉蓮也只是學當年吳舜文管公司到小孩長大
作者: garywang0207 (Gary)   2019-09-15 03:44:00
洗洗睡吧
作者: berice152233 (WASHI買的zenfone2)   2019-09-15 10:15:00
第一刀砍研發真的不知道在想什麼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