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豐田會長:汽車全電動化時代不會到來

作者: Scape (non)   2017-12-04 20:11:58
原文連結:
https://goo.gl/QXHUud
原文內容:
在全球車企紛紛轉向純電動汽車(EV)的背景下,此前一直將燃料電池車(FCV)定位為
新一代環保車「頭號種子」的豐田和本田等車企被迫轉變方針。豐田提倡的燃料電池車和
「氫氣社會」會被純電動汽車所取代嗎?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對豐田會
長內山田竹志(71歲)進行了採訪,請他談一談對此的看法。
豐田會長內山田竹志(11月14日,德國科恩)
  
  記者:豐田加盟的燃料電池推進團體發佈的報告顯示,到2050年氫氣可貢獻二氧化碳
減排量的20%,您怎麼看?
  內山田竹志:毫無疑問將來氫氣會發揮一定作用。屆時,基礎設施的重新構築將不可
或缺。如果因投資負擔巨大導致社會無法接受的話,氫氣社會的構想將難以實現。各國制
定時間表推進基礎設施建設十分重要。
  記者:純電動汽車的基礎設施完善後,能帶動燃料電池車普及的勢頭高漲嗎?
  內山田竹志:今後為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提高風能和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比率的行
動將會加速。在儲存和運輸可再生能源所發電力的方面可以活用氫氣。
  如果快速普及純電動汽車,那麼幾乎所有車企都會虧損,豐田也一樣。我們將以剛剛
滿足(中國環保車政策等)規定的輛數推進普及。
  記者:連豐田也會虧損嗎?
 
  內山田竹志:(從現狀來看)任何一家公司都會虧損吧。純電動汽車的蓄電池容量必
須達到混合動力車(HV)的5倍左右。儘管「普銳斯PHV」(插電式混合動力車)的蓄電池
容量僅為混合動力車的3倍,但仍為成本增加而苦惱。
 
  記者:有預測稱2030年純電動汽車將佔到新車銷量的3成。
  
  內山田竹志:太快了。豐田的年銷量為900萬輛,其中混合動力車為150萬輛,佔15%
左右,豐田用了20年才達到這一比例。我認為到2030年純電動汽車的銷售比例達到30%是
不可能的。
  如果各國想盡辦法限制(汽柴油車)有可能會達到這一比例,但是這樣的話將引發混
亂。消費者中也會出現不滿。目前,(純電動汽車的)續航里程、充電時間、電池壽命等
亟待解決的課題還有很多。豐田正在開發的「全固體電池」也不夠完善。汽車全部電動化
的時代不會到來。
  記者:燃料電池車什麼時候能普及?
內山田竹志:我感覺2030年前後將出現變化。中國新能源車政策正式實施(2020年)10年
後,純電動汽車的實證實驗將告一段落,加氫站也將普及到一定程度。屆時燃料電池車將
發展到第2代或者第3代。當年我主導開發的第一代普銳斯也一點都不暢銷。
豐田的普銳斯
  不過,單純依靠引擎行駛的汽車將消失。其原因是燃效和廢氣排放均難以維持在理想
狀態,而且成本高昂。混合動力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將長期成為主流。
   
  記者:豐田正在擴充開發純電動汽車的組織。
  內山田竹志:在中國和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相比于加氫站,充電樁的建設進度更快。
結合這種狀況,豐田、馬自達、電裝聯合成立了開發純電動汽車通用模塊的企業。反過來
看,這也説明純電動汽車的銷量沒那麼高。實現主要技術的通用化可降低生産成本。我們
希望像創業企業一樣快速採取行動。
  記者:高檔車品牌「雷克薩斯」的燃料電池版本等計劃將按預期推進嗎?
  內山田竹志:個別計劃可能稍有變動。雖然不打算推遲燃料電池相關計劃,但需要做
的事還有很多。 
      
  豐田目前正大力推進開發巴士和卡車等商用車。還和日本7-11便利店共同推進使用燃
料電池車配送少量貨物的計劃。此外,還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製造燃料電池卡車。豐田將
活用燃料電池車無噪音且動力充沛的優勢。
  內山田竹志:1969年畢業於名古屋大學工科專業,隨後進入豐田汽車工作。1998年擔
任豐田董事,從2013年開始擔任會長一職至今。是豐田社長豐田章男的左膀右臂,還曾擔
任日本最大經濟界團體「經團連」的副會長等職務。其父親曾主導開發「皇冠」車型,內
山田竹志是第一代「普銳斯」的開發負責人,被稱為「混合動力先生」。
心得/說明:
豐田會長還是很愛氫氣車,他的想法是要利用太陽能風能等綠能來製造氫氣
把氫氣當成儲能媒介
但廣設加氫站的巨大成本(一座約3-500萬美金)讓這實行起來很困難
在家裡或車位設置加氫裝置跟儲氫設施幾乎是不可能
但充電樁安裝卻很簡單
而世界上很多其他公司都是以鋰電池當作儲能媒介在積極推出大型或是家用儲能設施
Tesla最近在澳洲南部所設立的巨大電池組就是一例
雖然目前是世界上最大的,但幾個月後就將會被超越
這說明了有很多公司在儲能系統上都是以鋰電池為主
不只是Tesla,車廠之中就連戴姆勒、BMW、本田、日產都有推出家用鋰電池儲能系統
以便連結綠能與家中用電以及現在或未來要推出的電動車
而豐田會長把電動車比做二十年前的油電車來說明電動車銷售佔比不會上升的那樣快
我覺得他可能沒有考慮到成本因素、各國政府態度與科技進展速度
油電車再怎麼樣成本一定比燃油車要來的高,售價自然降不下來
但電動車的成本已有研究報告顯示在這幾年內就會降的比燃油車還要低(2025年前)
現在又有自駕車發展的因素
自駕車絕大多數都將會是電動車,甚至通用前幾天才說他們的自駕車都只會是電動車
(為什麼純燃油車不適合開發成自駕車可以看這篇:https://goo.gl/73Xvig)
而且當初主流的油電車都是以省油為目的,性能上跟同價位的燃油車差別不大甚至比較弱
對於消費者來說,開油電車跟開燃油車其實沒有太大差異
現在電動車就完全不同
就這幾點看來,個人認為把電動車比做是二十年前的油電車是完全不合適的
Toyota內部看來高層對於未來的發展方向還是有分歧
一個是看好氫燃料電池車的會長內山田,一個是想要力推鋰電池電動車的社長豐田章男
雖然不算是反對對方說的,比較像是各說各的
但兩個人對媒體說的話很不一樣
不過也沒差,Toyota這麼大這麼有錢,同時往兩個方向發展應該也不成問題
作者: maigoggle (ekim)   2017-12-04 20:17:00
寧願看好鋰電池電動車,畢竟是成熟穩定的技術
作者: cajole145 (丹丹)   2017-12-04 20:30:00
純電 在台灣也是要靠火力 畢竟要廢核
作者: inwindwei (風)   2017-12-04 20:33:00
氫氣電池更可怕 撞下去連環爆
作者: poeoe   2017-12-04 20:34:00
氫燃料電池光安全性就注定很難贏過電動車了...
作者: inwindwei (風)   2017-12-04 20:34:00
油滴出來不見得會爆,氫氣飄出來就可怕了
作者: ciswww (Farewell)   2017-12-04 20:41:00
氫氣飄出來會快速擴散,不可怕;氫氣在居室累積才可怕
作者: JEON (果然是鄉民的世界)   2017-12-04 20:43:00
中肯 XD 不過某些幻想過頭的還是聽不進去
作者: OrzOGC (洞八達人.拖哨天王)   2017-12-04 20:44:00
氫燃料電池不會直接存氫氣在車上吧..
作者: ciswww (Farewell)   2017-12-04 20:45:00
通常會
作者: ptttong (tongtong)   2017-12-04 20:46:00
感覺直接改電動還比較可行
作者: ciswww (Farewell)   2017-12-04 20:49:00
那要賭未來的電池成本
作者: jason0330 (哈哈滅修乾魔哈哈問題,9)   2017-12-04 20:52:00
氫氣要普及很難,我個人覺得豐田之所以還撥心力去發展是為了配合日本政府的國防政策
作者: TaiwanNeko (台灣小小貓)   2017-12-04 20:55:00
氫燃車超適合日本
作者: jason0330 (哈哈滅修乾魔哈哈問題,9)   2017-12-04 20:57:00
我覺得豐田應該還是會採兩線並行,畢竟這種時候只壓一邊風險太高
作者: refgdata (Sean)   2017-12-04 21:00:00
壓錯邊就完了哦
作者: jason0330 (哈哈滅修乾魔哈哈問題,9)   2017-12-04 21:01:00
我覺得豐田反正錢多,怎麼壓都可以,賓士也是兩邊壓
作者: hansshe (深層滋潤)   2017-12-04 21:01:00
內文也提到要大幅改變基礎建設,金額之龐大可想而知。
作者: jason0330 (哈哈滅修乾魔哈哈問題,9)   2017-12-04 21:02:00
雖然我個人認為氫氣真的只有在日本玩得起來而已,到了別的地方難,因為那不是單方面的問題,真的像原Po說的還要考量政府態度
作者: wctoymr (o0檢察官0o)   2017-12-04 21:06:00
氫氣儲存桶不會爆炸啦~ 裡面的氫氣快速噴出來時反而有滅火效果。
作者: poeoe   2017-12-04 21:08:00
而且氫氣儲存運輸的問題都很大 電動車其實應該穩贏的
作者: TaiwanNeko (台灣小小貓)   2017-12-04 21:09:00
對環保有幫助的,越多元越好,不用選邊站
作者: TAKEZOU (真難人~)   2017-12-04 21:10:00
不管氫氣還是純電都很難壓低成本~成本沒比燃油低 燃油就有活著的空間
作者: JAY751016 (極限芬多精)   2017-12-04 21:14:00
豐田是特斯拉股東,怎麼說都贏
作者: dai26 (dai)   2017-12-04 21:17:00
單壓電動車的車廠一定完蛋
作者: jason0330 (哈哈滅修乾魔哈哈問題,9)   2017-12-04 21:19:00
豐田已經出清特斯拉的股票很久了
作者: AtsukoErika (敦子繪梨花)   2017-12-04 21:31:00
純電車如果遇到戰爭長期停電 全國的車都變廢鐵了油還可以手提運送
作者: kkioiy   2017-12-04 21:39:00
電是最好的能源載體,各種能源轉成電很簡單,反而只要石油運送被中斷,汽油車就是台廢物。看看每次中東緊張,油價就會波動,電價卻穩定的很,就可略知一二。
作者: ciswww (Farewell)   2017-12-04 21:46:00
那是因為中油被允許機動調整,不然早年跟台電一樣,幾個月甚至幾年才調一次台電改成每周檢討一次電價亦無不可煤價http://www.cnyes.com/futures/Javachart/NCFCON.html
作者: kkioiy   2017-12-04 21:48:00
中油會機動調整,也主要是要反映世界油價是浮動很大的。
作者: lfk (吼~~)   2017-12-04 21:50:00
不過產生電的方式 最方便還是燒燃料耶 燃煤 天然氣 燃油被中
作者: kkioiy   2017-12-04 21:50:00
電價可以穩定,很大因素是產生電的能源較為多樣化,不會像
作者: lavign (一懸命部隊)   2017-12-04 21:53:00
沒有人會爲充電在充電樁等20分鐘
作者: kkioiy   2017-12-04 21:59:00
如果跟你說手機充電的時候你不能做其他事情,你也肯定會瘋掉把手機丟掉。如果你一天24小時無時無刻都在開車,那充電才會佔用到你寶貴的時間,否則人類會想出善用車子閒置時間的方式充電,
作者: SakuraHana (櫻花)   2017-12-04 22:12:00
電動車在北歐很理想,在台灣是騙局,一點也不環保
作者: ccc73123   2017-12-04 22:14:00
請問氫氣哪來的zzzzzzzzzz現在產氫的方式主要還不是石化燃料來的 環保在哪?
作者: FantasyNova (F.N)   2017-12-04 22:17:00
環保的原因是 非移動式汙染 難以掌控內燃機效率天花板有限 再生能源發電比例增加 差更大過渡期大概都沒原本的成熟產品好 也不會太訝異很多遊戲剛轉職強度也沒前職業練到頂強阿 XD
作者: d88647511 (Ricky Rubio)   2017-12-04 22:26:00
氫氣是要在中國玩吧
作者: vincent0719 (西門)   2017-12-04 22:31:00
我個人喜歡fuel cell 其實蠻多工業廢氫都沒好好回收fuel cell也不是載整桶氫氣上路 沒那麼可怕氫氣很多方式都可以製造出來 不是石化產生好嗎紙漿廠就一堆廢氫了 回收來用是可行的
作者: myqoo (何時才能放下?)   2017-12-04 22:42:00
我認同!純電只是有錢人的玩具,不會普及
作者: poeoe   2017-12-04 22:44:00
...要供應燃料汽車靠廢氫回收是不夠的 還是要有專門製氫廠
作者: l79cm (歐亞美跌 義股優)   2017-12-04 22:44:00
氫燃料適合公車使用不過豐田氫動力巴士要價3000萬
作者: poeoe   2017-12-04 22:45:00
歐盟都訂好期限要全面禁止油車 電動車普及其實是很肯定的
作者: l79cm (歐亞美跌 義股優)   2017-12-04 22:48:00
氫動力成本看來遠遠被純電車拋在後面趨勢很明顯
作者: atlaswhz (王仔)   2017-12-04 22:52:00
鋰電池容量一年進步7~10%,2030年容量也來不及夠用
作者: s605171995   2017-12-04 23:16:00
先別管歐盟了,你聽過2025非核家園嗎?
作者: ariesd (台中長頸鹿)   2017-12-04 23:27:00
在台灣家裡沒停車位是超級多,那要怎隨時放著充電,先解決這問題再討論
作者: ccc73123   2017-12-04 23:38:00
燃料電池不載氫氣上路你燃料哪來...TOYOTA的燃料電池車就是載一桶氫氣上路啊...
作者: cfk301 (WHY ME)   2017-12-05 00:07:00
鄉民 vs 豐田......未來幾年可以看出勝負。前幾次的交鋒孰佔上風?
作者: Dspot (罰球點)   2017-12-05 00:13:00
難玩阿
作者: thomashsue (TH)   2017-12-06 09:28:00
氫氣最大問題是儲存容器材的“氫脆”化問題吧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