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討論] skoda有可能國產嗎

作者: zzahoward (Cheshire Cat)   2017-11-16 11:54:02
國產化要有些誘因,以目前傳統汽車業來說在台灣是真的沒有特別有優勢
1. 市場: 基本上會在當地設廠大多首先就是看國產化以後的市場大小,基本上台灣汽車市
場算是一個爛掉的市場,有太多限制、消費者品牌忠誠度太高、市場規模偏小
2. 成本: 假如說市場偏小,可是生產成本能夠抵銷運輸、關稅等等其實有一戰的可能性。
a. 國際上其實沒有簽訂太多租稅優惠,這點其實很多都是政府要做的,以汽車業來說
,就是那些高收入水平的強國,那台灣跟那些國家有簽訂比較完整租稅優惠條款?
我想都對汽車大廠投資沒什麼吸引力。說難聽些,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就是對岸中
國和美國,美國應該不太需要台灣進口,中國我倒是覺得假如有租稅優惠,高端車
廠在台灣除了財務自由外技術外流風險也相對低,也不用一定要合資,其實多多少
少有機會(其實確實有幾家高端車廠考慮來台灣生產過)
b. 人力成本台灣其實偏低,可是勞動力素質和成本算一算以汽車業而言依然稱不算是
優勢,另外土地取得成本超高,各種亂七八糟看起來很嚴格可是執行很爛的法規,
基本上你可以思考一下台灣究竟在生產廠上有甚麼特別成本優勢? 以往最能說嘴的
便宜穩定的能源基本上在最近兩年也消失了。
c. 台灣汽車供應鏈根本跟不上現在新車的時代,以台灣的狀況,規格好一點的內燃機
變速箱甚至一些底盤零件根本就都產不出來,福特Ecoboost整顆引擎都要國外進口
(這顆引擎至少五六年以上有了),不用說到高增壓的渦輪引擎,請問有生產過哪顆
直噴的嗎? 市場不支持,供應鏈自然也不進步,所以就繼續拿舊東西爽爽賣
其實台灣設廠沒有優勢的地方就是很簡單 "收入和成本",其他大概都沒有輸特別多啦
然而,我倒是覺得電動車在台灣生產是有搞頭的,畢竟像是Tesla這種電動車是完全沒有內
燃機包袱和差距,底盤也是全新設計,動力和傳動系統基本上都是另外一個領域了。供應
鍊上面至少電子零件方面沒問題,馬達也沒問題,軟體比較需要培養,可是至少不是像內
燃機變速箱那種外太空和殺豬公的差距,然後台灣本島其實人口又集中、整體幅員也不廣
,充電站設置成本會比那種大到靠盃的國家低一些。
不過說那麼多,沒踩上那個浪潮就只是準備繼續殺豬公30年,當今產業界你繼續龜縮在小
市場舒適圈裏面就是等死,小市場政府沒多推個幾把也只是讓自己等死,看看人家每年投
資的研發費用有多少感覺上是丟到水裡? 那些驚人的費用要是沒想當初挺GG張這樣搞根本
搞不起來了,政府要搞得是10年甚至超過10年的產業規畫,可是現在這種制度和選民也沒
那個能力選出能搞超過2年的人才啦 呵呵
※ 引述《seal81924 (臺北有個天兵叫阿國)》之銘言:
: 如題
: 剛剛去01看到有位苦主訂單等了 3.4個月
: 樓下也有其他苦主表示他等了快半年
: 看起來銷量如此之大,假如 skoda真的國產化了
: 說不定不但能壓低成本,降低價格,如此一來能提升市佔率
: 進而據點增加,後勤維修也能加強
: 不知道skoda有沒有國產化的可能
: 小弟我是非常期待
作者: orangesky320 (avui)   2017-11-16 12:13:00
台灣設廠的確沒什麼誘因
作者: gk1329   2017-11-16 12:23:00
沒簽WTO 出口光關稅就GG了 還賣個屁 內需又那麼小
作者: KrisNYC (Kris)   2017-11-16 12:27:00
其實內需不算小 但是人民偏好很嚴重...
作者: minrurl (FedEx)   2017-11-16 12:32:00
台灣的市場就是被癌董玩爛的啊先做一堆爛車,讓大家覺得國產就是爛,有本事就買進口被當羊,再代理一堆廠牌,但後勤QQ,導致台灣人看廠牌的概念根深蒂固,有些廠真的想進來,但怕怕der,所以台灣汽車市場選擇非常少...眼眶怎麼濕濕der
作者: wellkom (wellkom)   2017-11-16 13:08:00
那種只看車頭標買車不管背後是誰在賣車的一般民眾就不需要幫他們擔心這麼多了 個人造業個人擔
作者: DYE (跟腦殘爭最後都會變腦殘.)   2017-11-16 13:21:00
在台灣 只要有說話大聲會鬧的一小搓人反對 共同市場就簽不了
作者: mmppeegg (我是寂寞的)   2017-11-16 13:29:00
台灣自由過頭了
作者: lfk (吼~~)   2017-11-16 13:53:00
等電動車有做起來 臺灣才會跳進去做 不然 前期不確定因素太大 燒的錢都是上百億美金的 像現在以提供零組件方式 而不是整車研發 投入資金會少很多 網傳裕隆拿100億臺幣 結果 生沒幾台電動車 被幹到翻掉 不曉得 臺灣還有什麼企業可以也願意出來做電動車的 還是 把一百億臺幣給版上這些挺電動車的 去研發 就能生出來?台塑這種資金超雄厚的企業 面對汽車產業都碰一鼻子灰了 隔行如隔山 但 用嘴巴講 人人都是研發高手
作者: coronach (...)   2017-11-16 14:06:00
其實又沒人規定研發一定要做到終端...小市場就不適合做內需啊 台灣的發展模式一直都不是這樣
作者: jabari (Still不敢開槍的娘娘腔)   2017-11-16 14:38:00
VW每年丟多少錢在研發...居然被ㄥ業代說二流人才零件供應鏈現在各企業都有配套 不會再被牽著走
作者: coronach (...)   2017-11-16 14:43:00
當然不會是唯一供應鍊啊..有打進去就不錯了
作者: LUDWIN (暑假已經過完了)   2017-11-16 14:44:00
剛要做出東西馬上就立法保護那隻大肥蟲,蠢了才投資啊
作者: coronach (...)   2017-11-16 14:44:00
Tesla只是舉例而已..不然舉蘋果更清楚嘛我只是要強調 你只要是有未來性的研發 無論大小公司政府都該支持 而不是盲目補助大公司做自有品牌就像你說的 B2B做到夠大在業界有名聲 那也是品牌所以希望哪牌國產化或者國產品牌做大 都不切實際重點是你的產業無論大小有沒有升級 就這樣
作者: DYE (跟腦殘爭最後都會變腦殘.)   2017-11-16 15:19:00
以前一黨獨大還有機會弄個GG出來現在不管你想做什麼 反對黨都有話說台灣的現狀又是有人吵就做不了
作者: ljames (james rain)   2017-11-16 16:36:00
同意要集中火力,但重點是集中給誰沒能力的夢很大,有才能的沒夢,最好維持現況代工
作者: coronach (...)   2017-11-16 16:38:00
單看製造業的話你說的可能沒錯啦。
作者: ker5566 (科科)   2017-11-16 16:39:00
有裕隆在 電動車吃屎吧
作者: driftingjong (長空浪子雁)   2017-11-16 17:13:00
挺同意的 先不說癌董會擋 光大眾第四代自動化生產線臺灣能做出來?那些自動機械臂和密閉自動塗裝技術 臺灣?呵呵
作者: ppboy (磨練)   2017-11-16 18:08:00
台灣純軟體業是做不起來的
作者: xkevin5211 (早找布萊恩)   2017-11-16 20:50:00
國產門檻高彈性低 應該很難吧......
作者: qaz630210 (皓)   2017-11-17 01:04:00
國瑞組裝不差吧,問題是在原廠下什麼規格給它組...推錯篇...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