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 關於57台談Tesla

作者: Scape (non)   2017-06-10 08:29:55
推 DSNT: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fDQAP9zldA&t=25s 06/10 00:35
→ DSNT: 不知道有沒有朋友對這段節目有什麼看法可以分享一下的?.. 06/10 00:35
→ DSNT: 虧了一屁股,也應該沒有算得上那麼隱善揚惡。至於 S 大說嘈 06/10 02:41
→ DSNT: 點很多,如果有時間的話不妨請挑幾點分析一下,先謝謝了.. 06/10 02:42
57台不是第一次講Tesla,但每次看都覺得是不是因為Tesla不做廣告沒給公關費
所以這節目對他懷恨在心?
看完總想寫些什麼反駁,但想想人家是電視台,隨便也有幾萬人收看
在這寫文了不起只會有幾百人看到,而且吐槽點太多,很浪費自己的時間乾脆無視
這次就花點時間好好來講一下
媒體的力量很可怕,57實在不應該這樣亂講話,會害死人的,尤其這種財經相關節目
1. 1:03 toyota於Tesla股東會前兩天正式出清Tesla股票
正解:Toyota所買的3.15%股票,早於2014年時就開始出清,2016年底時已出清完畢。
來源:https://goo.gl/RLDfl1
2. 3:10 Tesla的經營策略跟財報一直很模糊
正解:Tesla於一開始就已經制定了其經營策略,並且實行到現在
2006年,Musk寫了一篇文章:
https://goo.gl/no5Avq
文章的最後一段話就是Tesla對於電動車的策略:
Build sports car
Use that money to build an affordable car
Use that money to build an even more affordable car
While doing above, also provide zero emission electric power generation options
這樣的經營策略一直努力實現到現在,這樣還叫模糊?
3. 4:20 "我常常很簡單的解讀,其實Musk就跟大陸的樂視一模一樣"
樂視本業是做什麼的? 他是做網路視頻起家的!
賈躍亭專長是什麼? 開公司前他是做網路管理員的!
Tesla一開始就是要做電動車,在提供電動車的同時發展清潔能源
樂視想做電動車是看到有利可圖,靠收購一些小公司而來
沒有自己的電池、沒有自己的核心技術、自駕車技術、更別說發展太陽能跟儲能設施了
會把Tesla說成他就是大陸的樂視,不曉得他的判斷依據何在
4. 5:08 "大數據本身是沒有任何價值,如何去使用它,才是有真正的價值"
"現在所有公司都在努力創造大數據的產生"
前半段講廢話
任何東西都要會用才會產生價值。把美金現鈔給沒見過現代貨幣的土著
他們不會用也是沒價值,只會拿去擦屁屁或是拿去燒掉。
大數據問題本身就包含了如何去收集這些數據並獨佔,才能獲取屬於自己的利益
後半段胡扯
亞馬遜、對岸的物流相關公司都有屬於自己的大數據,這些根本不需要他們去創造
隨著業務發展自然就取得了
人家現在已經進步到利用這些大數據可以告訴你某產品在某某市某某分鐘後會有人下訂
物流要提早送到某某市
都已經上太空了,還以為人家在殺豬公
5. Gogoro
講一個很爛的GGR大數據模式例子就可以講大家的大數據都是一樣的?
GGR是會有某人喜歡哪品牌的牛奶這種大數據膩?
要是大數據這麼好取得,那前幾天大陸的物流戰爭是在幹嘛?
都不知道他們就是在搶數據嗎?
6. 6:40 "美國退出巴黎協定...Tesla去年花了50萬美金遊說政府給他們更多補貼"
百分之百的錯誤訊息,根據參議院的公開檔案,Tesla 2016年花在遊說上的錢是16萬美金
來源:https://goo.gl/EZGjOZ
而且遊說的目的多半是為了能夠直接銷售車輛給消費者,不想經過經銷商。
在美國某些州賣車必須透過經銷商,Tesla對抗此條過時法案已經很久了
不知道的人可以看一下這篇的底下推文:#1P4UnBOP (car)
7. 7:49 說Tesla是為了補貼才去遊說政府氣候變遷,並且已從政府手中拿走50億美金補貼
這根本是毫無根據的指控
這類不實指控其實最早應該是國外那些反對氣候變遷的團體散播的
而國外媒體也有對此做出澄清:
https://electrek.co/2016/11/25/tesla-subsidies-big-three-oil-industry/
各級政府給Tesla的所有補貼跟貸款:http://i.imgur.com/DPHIU1v.png
在24億美元的補貼之中,有個例子是內華達州給Gigafactory的稅收減免
而要拿到這10億元的稅收減免
Tesla必須在20年內在當地投資數百億美元才有可能逐年享受到這10億元的稅收減免
其他例子就不多說了。
這本就是很正常的事情,中外各國政府對於企業的投資案大多會有稅收減免的政策
以吸引投資跟增加工作機會,甚至還給你水電的優惠價
但這種很一般的投資稅收減免,到了Tesla身上就被放大批評
甚至誤導成因為Tesla做電動車才有這些補貼
而其他一般的汽車製造商,同樣也拿到了政府的補貼,有些甚至是不生產電動車的!!!
FCA補貼:21.79億美金
http://i.imgur.com/sE8kQES.png
GM補貼:58.32億美金
http://i.imgur.com/G0MKP3O.png
Ford補貼:40.44億美金
http://i.imgur.com/E3AlZGW.png
8. 8:48 "從電動車的製造到回收,他的排碳量大幅遠遠超過一般的汽車"
正解:這又是一項很明顯以偏概全的說法
事實上根據UCSUSA(科學家聯盟)2015年的報告:
https://goo.gl/Jj6FI1
只論製造跟回收,中小型電動車會比同級燃油車高出15%的排碳量
大型電動車最多可能會多出68%的排碳量
但是報告也特別強調,製造跟回收在車輛生命週期的排碳量中,只佔了極小的部分
考慮到排放的排碳量,只要經過6-18個月後電動車的總排碳量就會小於同級燃油車
並且會一直大幅的優於燃油車直到生命週期結束
在2015年的數據,電動車在美國的MPG平均是68
到了2016年,新的報告顯示電動車的MPG已經上升到了73,在加州MPG甚至已經達到了95
https://goo.gl/FLQXHa
而新上市的燃油車卻只有25MPG
這差距會隨著清潔能源的增加而大幅拉大
(一篇寫不完,待續...)
作者: r1t1r (r1t1r)   2017-06-10 10:02:00
提前配送 他只是分析這城市 哪些情況 他商品的庫存
作者: zzahoward (Cheshire Cat)   2017-06-10 10:00:00
其實大數據真的有那麼神耶..Amazon的物流現在就是會預先配送 當然不是預測幾分鐘後會有人買 不過就是提早配配送增加效率
作者: r1t1r (r1t1r)   2017-06-10 09:58:00
幾分鐘後那邊會有人要買 提前送貨..pchome反串看太多
作者: zzahoward (Cheshire Cat)   2017-06-10 09:56:00
財報的部分其實也沒有啥隱藏..大意就是有些分析師把Tesla看成電子商品的殘值來估算二手市場 所以Tesla會有金流風險 分析師認為Tesla的Cash flow在租賃滿三年後虧損會進一步擴大 很多細節可是我有點懶得打XD
作者: r1t1r (r1t1r)   2017-06-10 09:55:00
你把大數據想的太神了 不懂就別亂講...
作者: chewie (北極熊)   2017-06-10 09:53:00
經銷商制是以前物流.資訊沒那麼快捷而產生的制度 現在要擺脫掉不容易
作者: maigoggle (ekim)   2017-06-10 09:46:00
好分析
作者: zzahoward (Cheshire Cat)   2017-06-10 09:44:00
Elon Musk講話模糊其實是真的XD 因為能跟上他的思維的人真的不多...
作者: rehdscoo (GGMAN)   2017-06-10 09:26:00
事一下
作者: iangels (angels)   2017-06-10 09:24:00
全世界 應該只有台霉在酸特斯啦
作者: DSNT (身在紐約,心在東京)   2017-06-10 09:12:00
然後有關第 2 點,金錢爆其實也有專輯提到 Tesla 的財報利用非美國的會計原則來修飾財報;S 大在第二點有提到財報跟經營策略,卻沒有提到財報的部份,不知道能不能解析一下此部份?
作者: centaurjr (QQ)   2017-06-10 09:09:00
工作機會不是一樣?人力不會變少啊
作者: DSNT (身在紐約,心在東京)   2017-06-10 09:07:00
先謝謝 S 大分析,很期待後續文章,然後建議 S 大改一下標題畢竟內容跟原本標題沒什麼關係(在此我要跟原原 PO 說聲抱歉)
作者: focous (對的時間遇見對的人)   2017-06-10 09:01:00
這節目真可恥...
作者: gruenherz (DOREMIFA噗噗噗~~)   2017-06-10 09:01:00
Why so serious?
作者: plasticdrink (23313)   2017-06-10 08:50:00
作者: FlashMan (央行是現代丁添廖)   2017-06-10 08:45:00
不太了解 賣車要透過經銷商多剝一層皮的模式到底用意在哪? 很經銷商專業跟售後服務兩光 最後保修還是回到原廠
作者: goroundround (走圈圈)   2017-06-10 08:56:00
優文 另一番解釋 推
作者: DSNT (身在紐約,心在東京)   2016-06-10 00:35:00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fDQAP9zldA&t=25s不知道有沒有朋友對這段節目有什麼看法可以分享一下的?..虧了一屁股,也應該沒有算得上那麼隱善揚惡。至於 S 大說嘈點很多,如果有時間的話不妨請挑幾點分析一下,先謝謝了..
作者: a9564208 (YOU OUT!!)   2017-06-10 08:52:00
版上很多人對特斯拉的了解可能就是這節目看來的一隻牛多剝幾層皮,政府的稅收才會多而且這樣大家都開心,增加工作機會政府好棒棒
作者: zzahoward (Cheshire Cat)   2017-06-10 10:06:00
以物流相關來說 這個大數據非常威猛
作者: Aquatics (小哈)   2017-06-10 10:15:00
推優質文
作者: DSNT (身在紐約,心在東京)   2017-06-10 10:19:00
把經銷商制說成是物流資訊不夠快捷而產生的制度有點偏頗了,
作者: zzahoward (Cheshire Cat)   2017-06-10 10:20:00
其實我也覺得現在這種高度資訊傳輸速度的時代經銷商可
作者: DSNT (身在紐約,心在東京)   2017-06-10 10:20:00
經銷商可以想像成是通路商,製造商需不需要通路商取決的是自
作者: DSNT (身在紐約,心在東京)   2017-06-10 10:21:00
身的資金能力和銷售能力,跟資訊快捷程度我認為相關度很小..資訊再怎麼快速,這種耐久財總是需要保養及修理,製造商如果不依靠通路商(資金人力人家出),那要不就是自己花錢展店展點要不就是整個州就只有幾個點,以美國來說距離車主家可能是數十甚至是上百公里,那就是考驗車主的耐性了..
作者: Ekmund (是一隻小叔)   2017-06-10 10:38:00
電視上看大數據三個字聽了就好笑 啊就data mining嗨三小
作者: GTFX (我達達的馬蹄~)   2017-06-10 10:38:00
推!
作者: Ekmund (是一隻小叔)   2017-06-10 10:39:00
一堆名嘴ㄐ把這東西和類神經網路神化 但連wiki都沒看過
作者: MagicAustin   2017-06-10 10:55:00
推推
作者: ggiccggicc (好累啊)   2017-06-10 11:30:00
啊就一個x黨的主持節目你說呢
作者: ljames (james rain)   2017-06-10 11:33:00
世光就很愛喊空頭,我看他從美股萬八喊到現在兩萬二
作者: firstjob (firstjob)   2017-06-10 11:48:00
好文推推
作者: HCG10G8bear (78bear)   2017-06-10 14:08:00
垃圾媒體製造業
作者: nnz938 (阿祥)   2017-06-10 14:44:00
謝謝說明
作者: wuweihsun (微醺的歲月)   2017-06-10 15:46:00
作者: Edge5566 (阿吉56~~~棒吉了)   2017-06-10 16:15:00
樂視差多了好嗎......
作者: TaiwanNeko (台灣小小貓)   2017-06-10 16:39:00
偷偷說,這篇與車板的關係有點薄弱...按照前例,車廠的經營與車板無關
作者: DSNT (身在紐約,心在東京)   2017-06-10 17:15:00
S 大的說明其實我早就知道了,只是這種服務特斯拉做得到,布加油做得到,牛馬牌應該也做得到;但是要因為有些車廠做得到布加迪威龍就把經銷商制評為是物流資訊不夠快捷而產生的制度那是不對的再者,就算是如此,維修時該買的設備還是得買,該請的人力還是得請(當然可以因為集中管理而花費較少),特斯拉目前是否有這筆資金建構這個部份,我就不清楚了;另外,資訊再怎麼流通快速,有些人還是習慣看過實物之後再下決定;幾萬幾千塊的東西尚且如此,更不要說數十萬台幣的車,車版誰沒跑過展間的?我的想法是,某些品牌因為自身特性(說穿了就是可以以高價賣)來做到不用通過經銷商就可以直接服務到消費者,這個我同意。但是要因為某些品牌做得到,就用了一個理由來否定掉經銷商制度,批評其為過時的一個作法,我個人是覺得過於偏頗了..
作者: henry00000 (SONGYY)   2017-06-10 17:50:00
好文推!!
作者: vaper (風雨飄搖的世代)   2017-06-10 18:21:00
敲碗~~~下一篇咧!!
作者: SakuraHana (櫻花)   2017-06-10 21:41:00
講特斯拉壞話,或說其他車廠的電動車、自動駕駛很厲害,這媒體就有問題
作者: holyduck ( )   2017-06-11 04:56:00
Toyota出脫Tesla股票記得是自己也要發展電動車 有利益衝突所以結束合作關係順便把股票賣掉(而且也賺了一筆不小的業外收入)其實提這個根本幫Tesla抬轎啊 代表世界前二大車廠正視Tesla作為後進者帶來的威脅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