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YT影片 台灣菜的文化史、生活資安五四三

作者: laulaulau (姥)   2023-05-07 22:34:15
在Youtube影片,其實有時不經意看到一些書籍引起了興趣,這次介紹的兩本,不像是
Cheap、啾啾鞋等會專門的推薦,而是內容中剛好帶到,卻可以深深引發興趣。
書封皮請點圖片
https://miro.medium.com/v2/resize:fit:828/format:webp/1*H31deeqaxQEV6xsMTRDm0g.png
Ch1~從那些YT影片可以發現這兩本書
第一本:「台灣菜的文化史-實物消費中的文化體現」
發現這本書的影片:”台灣熱炒”飄香曼哈頓!思鄉遊子將”板凳.酒杯”帶入紐約 熱炒
店充滿”台味”…開店一年登上富比世 背後滿滿的辛酸打拼史!│記者 謝家璇 何世得
│【消失的國界】20211009│三立新聞台
基本上就是熱炒帶進紐約的一個專題,訪問886創辦人Eric,看到影片最後訪問部分,其
實Eric聊到他買的幾本書,其中他說他在臉書上刷到的台灣菜的文化史,讓我產生了興趣

https://imgur.com/a/mDc8Bcu
https://miro.medium.com/v2/resize:fit:1100/format:webp/1*ymipr45fNZOcQcFnKyHjug.png
https://imgur.com/a/7WdkK0K
https://miro.medium.com/v2/resize:fit:1100/format:webp/1*8vZGr2FOE_IVS3icLs9giw.png
紐約 熱炒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mTWTsp2f9Y
臺灣菜的文化史
第二本:「生活資安五四三!:從生活周遭看風險與資訊安全(iT邦幫忙鐵人賽系列書)

這本書的影片:【小熊】資安活動主持 — 回顧篇 | 主持忙什麼
這裡就是小熊的主持忙什麼,可以看到她參加資安頒獎活動的主持,有專家級的人物,也
能看到整個資安展覽的一面,而在頒獎過程贈送一本名為生活資安五四三的書,讓我產生
了興趣。
https://imgur.com/a/VsBrS4Z
https://miro.medium.com/v2/resize:fit:1100/format:webp/1*Q8tbVl3kFNIB5iFZnqw5Vg.png
https://imgur.com/a/XYp6uCK
https://miro.medium.com/v2/resize:fit:1100/format:webp/1*YiORSXZmM1f2WdKQVDVghg.png
小熊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SFRkkYSraQ
生活資安五四三
Ch2 關於兩本科普書的內容心得
兩本書都是網路上訂購,畢竟原本打8則左右兩本又在打折
首先,第一本,「台灣菜的文化史-實物消費中的文化體現」
拿到書後,真的如精裝版般,雖然一開始看了後,發現有點像論文,又是很文化史。
但無妨,有些內容確實有意思,介紹了包括日治時代,台灣的酒家菜,清粥小菜的興起,
還有後續提到國民政府當時強調中華文化的正統性,傅培梅當時被視為中華廚藝的教育宣
傳者,還有中國名廚在臺餐館發展,以及在眷村太太在家將各地料理融合,有原味也有就
地取材更在地化,或改良更甚以往,成為中華料理精選。同時當中更是提到台菜的兼容性
,客人覺得好吃最重要,另外還有本土台灣小吃到國宴,還有客家菜與原住民菜的加入。
最喜歡的是第四章,移植與混雜:戰後飲食版圖的重劃。
在某一章節中,說明了影響美國中餐廳極大的左宗棠雞的由來
「戰後新餐館的建立,除了反映新消費者的口味之外,能否找到擅長該菜系的廚師也很重
要,許多戰後來臺灣的廚師,除了獲聘到新的餐館或自行開店外,也有部到政府機構的員工
餐廳掌勺,之後再自行開業。這裡,作者介紹了一個在台灣相當知名的湘菜餐館創辦人-
-彭長貴。相信這20年來,澎園、彭長貴 幾乎民眾都有聽過。彭長貴(1918–2016)生於
湖南長沙,少年時即跟随譚延闓的家廚蓋臣從學徒做起。譚延闓湖南人,1927–1928年間
短暫擔任國民政府主席,對飲食十分講究,也造就他的家廚有「譚廚」封號,曹蓋臣還曾
在長沙開設健樂園餐廳。」
關於彭長貴,這裡有簡單介紹,例如,他自少時便曾在衡陽、重慶等多個地方的餐廳工作
,1949年到臺灣後,曾在僑委會、中央銀行招待所任職,參與國宴餐食的製備,還開設玉
樓東、天長樓、彭園、華新等多家餐廳,以及經營罐頭食品公司。
最特別的一點,是提到1973年,彭長貴到美國紐約開餐廳Uncle Peng’s Hunan Yuan,而
他創造的菜色影響了許多美國的中餐廳,其中最著名的例子是「左宗棠雞」。
特別的是,這菜以出身湖南的重要中國朝臣左宗棠為名,但湖南當地其實沒有,是彭長貴
在臺灣創造的菜色。另外,美國導演IanCheney曾拍一部紀錄片,《尋找左宗堂(The
Search for General)》,當中拍攝了追尋菜的過程。另外,除了美國,彭長貴也曾到湖
南長沙開餐廳,但沒多久就結束營業。
當中也提到,像彭長貴這樣遷徙到台灣的廚師還有不少,在外省餐館工作,而眷村太太對
於各地料理的交流,也讓他們大多到各地「外省館」工作,也把中國备菜系的手藝帶到台灣,彭長貴的例子不僅顯
示了飲食文化從一地流傳到其他區域的過程,可看出菜本身具有高度變異性,「湘菜」的
定義從湖南、台灣到美國,不僅作法經歷變化,更因為烹飪者手法、新創與所面對消費者
的口味差異而有不同,所謂的「傳統菜」或飲食傳統都是動態性的而非一成不變,其變動
更經常反映了外在時勢的變化。
再來,第二本,「生活資安五四三!:從生活周遭看風險與資訊安全(iT邦幫忙鐵人賽系
列書)」
書中講了很多生活資安上的面向,雖然一開始很怕一些技術詞,但內容很多也真的算是
很白話又生活化的,有些地方有點深,但又不會太深,適合大眾閱讀。
很多觀念,平時只是大概有點想法,但這裡整個開闊了資安的視野。
像是前面用電影看資安來增進興趣,後面更提到雙因素認證的概念、密碼設定觀念的演進
,妥善的備份觀念、手機的安全更新有年限等,提醒大家有沒有去注意。此外,還有像是
手機使用的安全面向是從生命週期來談,從購買、安裝App、系統軟體更新,到手機拋棄
,都有必須要想要注意的地方。
還有從警方破案新聞來看資安的問題,強調風險觀念的認識,當中書皮幾句話也很吸引:
「這個時代大家都在談行車用路安全、公共衛生安全、食品安全,那麼資訊安全呢?
●風險觀念人人都有,認識資安風險讓你生活少掉許多麻煩
可別以為資安是資訊人員才需要懂,認識資安,就跟認識行車用路安全一樣,人人都有去
瞭解的必要,而現實生活與虛擬網路世界的背後,都有基本的資安觀念需要認識。面對資
安,雖然每個人的程度、經驗與理解不同,但大家要知道的是「所有事都有風險,程度大
小而已」,認識資安帶來的風險與背後的關鍵,是現代人需具備的必要本領。」
書中其實談到了資安太多的面向,但多知道一點多建立一點觀念,也不要過將資安無限上
綱,因為要懂得從風險與所處位置角度去看。
以上,這兩本手上2021的書,一個是聊臺灣菜、一個是聊資安,可看做科普類書中的最大
收穫。
作者: chiums   2023-05-08 15:20:00
台灣菜的文化史確實是作者的博士論文沒錯喔 真的很有料
作者: ctw01 (0000)   2023-05-08 18:09:00
建議網址縮一下
作者: laulaulau (姥)   2023-05-08 21:47:00
以台灣料理為主題打造的紀實節目「尋味台灣趣」製作人鄭凱駿表示,發想初衷就是因為國際多數人不太了解「台灣料理」是什麼,甚至覺得就是中華料理的一部分「其實台灣料理非常特殊,也很難定義,台灣料理和烹飪方式確實受到了荷蘭、西班牙、中國和日本等許多影響當然也因此造就它的多元樣態
作者: lorena409 (羅蕾娜)   2023-05-09 13:02:00
推推台灣菜
作者: happyennovy (喵)   2023-05-09 17:20:00
荷西統治時間非常短,真的有影響到臺菜的烹飪方式嗎?願聞其詳
作者: ctw01 (0000)   2023-05-09 19:33:00
其實在交通便利的現代,各地料理都多少有創新混雜世界各地的元素,台菜傳統上是閩菜一支,不過到了近代多點日本薰陶,然後外省人來了所以辦桌起來也變得大雜燴了
作者: mapabeyb (╮(﹀_﹀")╭)   2023-05-09 23:52:00
推《台灣菜的文化史》,相當平易近人的學術書
作者: laulaulau (姥)   2023-05-11 22:13:00
尋找台灣趣只看新聞,沒看影片不知道,我只看台灣菜的文化史,裡面真的很讚,從日本菜到來自外省各地在眷村交互影響,加上就地取食材,讓原本的中華料理有正統的也有融合形成適合台灣的,以及誕生台灣在地發展的覺得日本中華料理也是,從原本中華料理發展獨特的在地不同卻又適合當地環境的,等於賦予新的料理文化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