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抽書]《日本和食考》飲食文化

作者: rosebyrne (螺螄拜恩)   2022-10-14 05:47:31
※飲食文化《日本和食考:連日本人都大驚奇的和食百科》
一、活動辦法:
1、抽獎活動頁面
https://bit.ly/3S1Iolg
請於本則貼文『按讚』+『公開分享』索取。
二、獎品介紹:
https://imgur.com/nHPyXjx
https://imgur.com/uE6NfSg
◆抽獎名額:《日本和食考:連日本人都大驚奇的和食百科》一本(三名)
◆活動時間:即日起,至2022/10/16 (日)晚上12:00
三、閱讀筆記:
兒時至日本旅遊,曾對當地飲食水土不服,為何便當是冷的?在台灣,便當一定得趁熱吃
,加熱加到排骨全家火燒厝的程度才好吃,冷便當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再者,為何便當內皆為一格格甜甜鹹鹹的小菜,沒有橫跨大峽谷之炸雞腿或紅燒爌肉?羊
栖菜、牛蒡、黑豆算什麼配菜?缺乏豪華主菜的便當我不依我不依(滿地打滾)~
初次文化衝擊讓年幼無知的我開始餐餐吃泡麵,內心發誓此生和日本料理勢不兩立、絕不
和解!孰料堅持沒兩天,便被入口即化的酥脆天婦羅征服,在柔嫩多汁的炸豬排上翩翩起
舞,甜而不膩的和果子更成為心頭好,至今三天兩頭就想買個芳香彈牙的櫻餅解解饞,作
為勤奮工作之犒賞。
如今不用去當地,也能嘗到各式美味日本料理,日式咖哩飯、拉麵、壽司、生魚片等充斥
於日常生活,千絲萬縷,難分難解。然大啖美食之際,我們很少思考,為何飯糰是三角形
?為何日本膳食中有許多醃漬蔬菜和佃煮?羊羹從字面上看來明明就是葷食,為何和甜點
扯上關係?
長大成人後,我們不再像童年時期樂於探索周遭,習於不帶疑問地全盤接受現成事物。然
而,人類學家張光直曾言:「到達一個文化核心的最佳途徑之一,就是通過它的肚子。」
難道你不好奇上述問題有何解答?眼前讓人垂涎欲滴的鰻魚飯、章魚燒,蘊藏了何種歷史
與文化?品嘗匠人烹調的懷石料理,饕客的眼、鼻、舌、胃、心都被滿足了,但大腦仍舊
感到飢渴,或許是時候填飽我們的大腦,讓它來一趟日本美食之旅了。
https://imgur.com/n9UBkbE
《日本和食考》不但一一回答了上述疑問,連日本人自身都難解之各種疑惑,亦於書中獲
得詳盡解答。全書以輕快節奏行筆,分門別類將和食文化劃分為「用餐禮節」、「料理訣
竅」、「吃出健康」、「食物背後的文化根源」,以及與飲食習慣息息相關的「信仰與歷
史演變」。
https://imgur.com/8OmkvTT
內容考據嚴謹,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將豐富龐大的知識系統生活化、輕鬆化、趣味化,並
以圖文並茂之方式,佐以一幅幅詳細圖解,與反應當代風土民情的浮世繪,將淵源流長的
複雜飲食文化史烹調至「易消化」、「好入口」且「色香味俱全」,一翻開書頁,滿桌盡
陳包羅萬象、色彩紛呈之一流好菜,不禁食指大動、躍躍欲試。
謹慎的日本人規矩特別多,即便同屬使用筷子的東方文化,用筷學問卻大不同,提及餐桌
禮儀,作者殷殷提醒,在日本友人家中用餐,切記用筷子插食物、翻找菜餚、咬筷子等行
為,但似乎未禁止把筷子插在鼻孔裡,作為茶餘飯後娛樂賓主之用,所以大家…還是把筷
子放在筷架上拜託你謝謝!
https://imgur.com/OGPRIZD
而「煮飯」這件小事,在慎重行事的日本人眼中可是堪比怪獸之王哥吉拉襲來之頭一等大
事,正如蘇軾愛肉成痴題了首「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時它自美」之《豬肉頌》,江戶
時代出版的食譜《名飯部類》,亦載有針對本土產「梗稻」的專門炊飯訣竅,吃膩了過濕
或過乾,老是結塊成球,讓人心梗如塞的米飯嗎?不妨試試獨門日式炊飯竅門,保證能煮
出一鍋豐盈潤澤的好飯。
讀了本書,雖不至於成為日本通,然親友聚餐之際,想必能信手捻來就是一則故事、一個
習俗,一場歷史與美學的邂逅,顯示我們從頭到腳,徹徹底底是位讀書人,也不必擔心拜
訪日本友人時失禮…等等!你說要造訪的是京都人嗎?嗯最好先確定他真的要請你喝茶,
而不是婉轉曲折客套地表示:「快滾啦!你怎麼還在這裡!」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