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雙薪家庭進化論

作者: bekeing7 (^^)   2022-08-02 14:36:46
好讀推薦:雙薪家庭進化論
推薦指數:★★★★★
全文連結:https://bit.ly/3opkCTP
『你做出最重大的職涯選擇,就是決定自己的結婚對象』,這是這本書裡面,我最喜歡的
quote。
我們的伴侶究竟何時,如何成為我們的『工作助力』,又在何時變成一種負擔?
雙薪家庭的焦慮,一直是現在社會中的一個課題。我也是從結婚之後才發現,原來家庭、
工作、伴侶這些事情,隨著時間的推進,家庭成員的增加,我們更多時候已經無法像年輕
時候這樣隨心所欲地做決定,例如在哪一個城市工作,是不是要辭職去唸書?
以前我們只需要考慮自己,但是隨著伴侶關係的深入,我們更多時候需要更多計畫與全盤
思考,這樣的計畫,對於伴侶關係或是家庭關係會不會有什麼影響?而我們所要伴侶關係
,生活模式,跟自己想要的職涯發展會不會有衝突?
其實仔細想想,我們其實都是在追求親密關係與工作認同兩者的結合,衝突與自我實現。
如何在追求工作成就的同時,同時也能發展親密關係,建構家庭。夫妻怎麼度過他們的人
生,以及他們如何建構出一條路,讓他們能夠成就彼此?而這種衝突,更容易發生在伴侶
雙方都追求自己職涯穩定發展的情況。
作者把雙薪家庭會遇到的困境大致分成三階段:
第一階段:剛成立家庭時
困境:我們該怎麼解決這個難題?
實際難題:應該以誰的工作為優先?他們想成為怎樣的父母?要居住在哪一個城市?工作
順位與家庭分工達成的共識是什麼?
成為人生伴侶後,第一個轉變就是什麼生活的轉變。從只用考慮一個人,變成考慮兩個人
。當夫妻一起面臨第一件人生大事時(通常是獲得重要的工作機會或孩子出生),夫妻所
做出的回應就是這個第一個階段。如何排定彼此的工作順位,如何分擔家庭責任,如何養
育新生兒,該如何安排讓家庭的生活變得更圓滿?這個階段,雙方都必須思考怎麼順應彼
此的工作與生活,並且使彼此都能有所成就?第一次轉變讓原本各自讀力工作與生活的兩
個人,開始必須相互依賴。
例如生下小孩後,誰必須放棄原有的工作與職涯發展來照顧小孩?
如果其中一方的工作地點有異動,我們應該以哪一方的工作為主?
作者提出一個很有助益的方法,如果在這些衝突的討論中,夫妻雙方可以設立明確的底線
,對於地點、時間、居住地等,夫妻雙方能夠接受的底線是什麼?當雙方都能夠知道彼此
的底線,可以降低不確定性,會讓做決定變得更容易一些。
作者並明確的提出,很多的伴侶會以經濟條件作為決策標準,但這不會讓人更容易做出最
佳選擇。
真正的人生伴侶並非各自獨立,而是相互依賴。夫妻必須共同合作,而非互換得失。如何
排定彼此的工作順位,與規劃出一條相互依賴的道路,以及規劃一條相互依賴的道路。這
不是一場零和遊戲,會有贏家與輸家,我們必須找出那條可以讓彼此雙贏的道路。
第二次轉變:追求個體化,通常發生在中年危機
困境:我們真正想要的是什麼?
在通過第一個階段後,伴侶雙方會在工作與生活中達成平衡。當維持一段時間後,通常雙
方會從穩定的生活與工作中開始思考,自己到底想要什麼?
夫妻不再迎合他人的要求與期待,他們必須思考他們真正想從工作、生活與親密關係中獲
得什麼?這轉變源自於『存在問題』帶來的煩悶與焦慮 - 對人生方向與目標產生懷疑。
在這個階段,夫妻必須找出自己獨特的興趣與渴望,並重新商議他們在彼此生命中所扮演
的角色。例如以前可能是支持的角色,現在轉變成在工作上追求成就的角色。因為渴望而
產生的角色轉變,也同樣的需要跟伴侶重新討論商議,新的角色轉變與追求,會不會對他
們的生活造成影響。
沒有完成第二次轉變的夫妻,現在可能都被困在第一次轉變結束前所規劃的共同道路上,
或是各自走上不同的道路。
第三次:我們是誰?通常發生在空巢期
困境:現在我們是怎樣的人?
伴侶在經過第一階段與第二階段後,通常會平穩的度過一段時間,直到下一次生活轉變的
來臨,通常是小孩成年離家之後。
這次轉變源自於角色轉換 :成為經驗最豐富的員工、孩子離開家的『空巢老人』,以及
被當成老年人看待。這樣的角色轉換導致自我認同喪失,進而產生空虛感,這種空虛伴隨
失落,但這種失落感但同時會對人帶來新的機會。以過去的成就為基礎,進行自我改造,
同時為未來開拓更多的可能性。
想度過第三次轉變,就必須解決前兩次轉變未了結的問題。自我改造與自我發現的旅程,
以及因為喪失自我認同所產生的空虛感密切相關。
很多伴侶在這個階段,發現自己心中的真正的天命,也許是當志工,也許是對於某一個領
域有了狂熱的研究熱情,這個階段剛好是我們能夠放下過去身上的重擔,好好追求人生所
求的階段。在這個階段,我們關心的重點,從『我們』轉變成『我』。
在人生的下一個階段,我想成為怎樣的人?我怎麼在有生之前有所做為?
每一次的轉變通常意味著一段掙扎期。每一階段,伴侶雙方正處於新舊階段的交界,他們
意識到舊有的道路已經行不通了,但還不清楚怎麼重新規劃。每一次的轉變都有一連串的
困境與獨有的難題,有的夫妻可以找出修正的方法,繼續向前,而有些夫妻則無法脫離這
些困境,因此分道揚鑣。
最後,在知道這本書最後,作者提供一個很有用的伴侶討論方法。
在我們進行每一個階段的探索時,我們如果能跟伴侶『明確的討論恐懼』,這個討論能協
助我們察覺,某件事是否會對你們的感情造成危害。同時,我們也可以先採取行動,避免
恐懼成真。我們協商並找出價值觀、底線、恐懼的共同點,將幫助我們規劃出一條共同的
道路。
實際練習就是:我們把我們想從這段關係中獲得的東西,以及心理的擔憂寫下來,並與對
方分享。
很喜歡的一點是,之前其實在另外一本書『未竟之業』裡面有談到,事業是一系列工作與
人生經歷的組合,我們可以根據人生的變化來安排自己的間歇階段,有時候奮力前進,有
時候停下來歇一歇,但是要記得不要離得太遠。在做任何決定之前,跟伴侶聊聊,在不同
的人生階段中,我們可以互相cover彼此,成就彼此。在這段關係裡面,因為有對方而讓
自己可以變的更精彩。
分享給大家。
作者: Terahara (S N O W W H I T E)   2022-08-02 17:35:00
第一次讀這本書覺得寫得真有道理。第二次讀覺得超毛....另外想到行為心理學之父Dan Ariely說過,如何確定對方適合當人生伴侶?兩個人一起去划獨木舟!
作者: bekeing7 (^^)   2022-08-03 10:39:00
哈哈請問超毛的點是什麼?純好奇~
作者: MrYao (Key)   2022-08-03 14:29:00
好奇為何毛+1看完原po介紹,覺得可以從年輕到白頭的伴侶們好強
作者: micbrimac (shark)   2022-08-03 16:16:00
我倒覺得從年輕到白頭的伴侶通常是被社會價值羈絆著的衰小人 正常人應該像歐美那樣結婚個幾年就受不了離婚
作者: Terahara (S N O W W H I T E)   2022-08-03 17:53:00
哈哈哈 超毛是因為第二次讀 發現婚姻要犧牲的也太多了..毛到我第二次閱讀時 讀不下去我未婚(不婚不生主義)第一次閱讀時覺得書中所說的人生三大坎,對於單身者來說也適用不管單身/已婚,人生就是一個不停尋找自我的旅程,這一路上的搭擋要跟你能至少on the same page,真的很難同意m大說的衰小人XDDD
作者: bekeing7 (^^)   2022-08-10 16:37:00
怎麼覺得莫名有道理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