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長勝心態》三個顛覆傳統輸贏的關鍵行動

作者: wackynoteis (Wacky)   2022-07-11 23:10:45
《長勝心態》讀後心得:三個顛覆傳統輸贏的關鍵行動
成功,不是短跑衝刺或你死我活,而是長線經營的態度
圖文好讀 https://readingoutpost.com/long-win/
你覺得「成功」的人是什麼樣子?是在學校的表現出色,每次考試都比別人高分的人嗎?
是在田徑賽場上跑出第一名好成績的人嗎?是在公司裡面升遷得比別人快、賺得比別人多
的人嗎?我們只能以勝敗和輸贏來判斷一個人成功與否嗎?不一定,我們可以有另外一種
選擇。
這本書在說什麼?
《長勝心態》的作者是領導力教練凱絲.畢曉普(Cath Bishop),她曾經是奧運划船選
手,代表英國國家隊參加三屆奧運與六屆的世錦賽。她發現在運動場上,那些風光的「贏
家」獲得獎牌之後反而覺得空虛,除了第一名之外的「輸家」則覺得自己一文不值。深入
探討之後,她發現這種「勝者為王,敗者為寇」的文化在學校、職場和商業世界中無所不
在。
作者透過廣泛的案例和史料,帶我們追溯「贏」這個字的由來,說明了追求贏的心態是如
何左右了人類社會的文化跟思考方式。她將傳統的求勝心態定義為「短勝思維」,然後她
用「長勝思維」重新定義了「贏」這個字。她寫這本書的目的,是希望人們可以關注長期
而言更重要的事情;不僅重視結果,也要關注學習與成長;看清楚長遠的目標,跟其他人
合作與建立連結。
這本書會顛覆我們以前對「輸贏」的二分法,認識到如果一味追求獎牌、追求第一名、追
求贏過別人的心態,反而會讓我們離幸福快樂愈來愈遠。書中提供了三個關鍵的行動,幫
我們建立一個全新的看待世界的框架。
1.想清楚目標和意義
「短勝思維」看重的是狹義的衡量指標,像是銷售數字、KPI、選舉的結果、成績和排名
。短勝思維的人習慣將短期的目標列為優先事項,他們為了達到成功,只在乎結果,不惜
代價。
「長勝思維」看重的是廣義的衡量指標,像是經驗、價值觀、協作、健康和幸福。長勝思
維的人願意在短期內犧牲結果,從錯誤中汲取教訓並做出改變,他們重視執行過程的經驗
、人品和誠信。
作者在輔導企業內訓的時候,最常被主管問的一個問題是:「你能幫我們贏過對手嗎?」
當她反問他們:「為什麼?」得到的答案大多是「要當市場的南波萬」和「要當業界領頭
羊」。可是當她進一步再問他們:「你如果成為業界頂尖,會給世界帶來哪些有意義的變
化?」她得到的明確和有意義的答案其實少之又少。
這就很像,當主管在一年之初問你:「你今年的工作目標是什麼?」然後你回答:「我的
考績要贏過同事 A 和同事 B。」這是一個很危險的答案,因為這代表你每天起床去工作
只是為了一個「贏過別人」的結果在生活。如果我們退一步思考,想清楚我們真正想做的
是:「我想打造一個更好的用戶體驗」或「我想開發一個更有效率的程式」。這種目標反
而更能夠驅動我們發揮更好的工作表現。
就像體壇領袖 Sue Cambell 曾經說過:「沒有人會為了 KPI 而起床!」想清楚什麼東西
對自己是最重要的,採用廣泛和長期的視野去定義成功,分析我們的努力會對周遭世界發
揮什麼影響力。
2.持續學習的態度
「短勝思維」關注的是最頂尖的人,贏家只有第一名。短勝思維的人最想學速成的技能,
優先考慮可以快速獲勝的技巧和策略。他們專注在執行任務和待辦事項,關注的是狹窄的
專才和專業領域。
「長勝思維」樂於向不同背景的人學習,儘管他們並非第一名。長勝思維的人重視心態、
思考模式和行為表現,像是批判思考的能力、創新能力、協作能力。他們會放慢腳步思考
發揮長期影響力的方式,看重通才和其他廣泛的技能。
作者曾經跟隊友在划船比賽奪得第一名上岸之後,發現教練臉色不悅地說:「我們來談談
妳們的表現。」經過檢討,她們才發現自己對比賽的細節掌握度不好,發生了很多技術上
的缺失。她們會贏只是有一點僥倖,因為對手表現得更不好。
只有當我們分析了「表現」,才能開始獲得所需的資訊,掌握需要改善之處。只有檢討「
表現」,才能找出哪裡做得還不錯,應該繼續精進,哪些地方做得不好,需要做出改變。
但是比賽的「結果」不會告訴我們這些細節,結果反而令人分心,對接下來的學習和進步
毫無貢獻。
就像學校成績不能代表長大後的成就一樣,讓人敬畏的不是這次考試的第一名,而是保有
熱情持續學習的人。《用你的不平等優勢創業》的作者 Ali Ash 描述傳統教育方式面臨
的挑戰:「很多人經歷……教育制度,深信拿到了文憑、學位,一切就到此為止。我認為
,現在是終身學習的世界,要成為沒有盡頭的勤學者,隨時保持學習、自主學習。自主學
習是你能不斷成功以及創造不平等優勢的利器。」
「結果」總是令人分心,只有分析「表現」,才對接下來的學習有意義。將注意力放在做
事情的方式與態度,而不是只放在事情的結果。
3.建立人際連結
「短勝思維」認為成就是靠一個人的身分跟職位而定,有人贏就要有人輸,贏家的獲勝靠
的是犧牲其他人。短勝思維的人習慣對別人掌控與支配,他們注重的是可以獲得外在肯定
和獎勵的行為。
「長勝思維」認為每個人都是一個完整的全人,而非其成就,總是尋求雙贏,共同創造雙
方能共享的更大成果。長勝思維的人常給予別人信任、協作和包容,他們重視可以建立彼
此關係和理解的機會。
「競爭」的英文字 competition 出自於拉丁文的 competere,原本這個字的意思是「一
起拚搏」。背後的精神是協力與合作,但是發展到今天,變成了擊敗和摧毀他人。「競爭
者」從合作的對象,變成了必須要消滅的強勁對手。
我們是否要「打敗」某人才會覺得自己成功了?我們心目中的傑出,是因為自己的優異表
現而定,還是「比別人好」才算數?《無限賽局》這本書的作者 Simon Sinek 講過一個
觀念:「對我們的對手產生一種敬畏的心理,觀察對方的優點和長處,學習並且用來改善
自己,讓自己朝原本崇高的目標更邁進一步。」
書中提到一個有趣的小插曲,Simon Sinek 以前曾經把心理學家 Adam Grant 當成一個「
要贏過的對手」,可是他發現自己不但沒有贏,反而愈來愈原地踏步。後來他把對方視為
「可敬的對手」,透過和對方的學習和交流,反而精進了自己的實力(對了,他們倆人的
書都是我的愛,沒有比較級)。
務必跟同事、朋友、合作夥伴建立連結,打造一個未來有可能合作和協作的良好關係。擺
脫一味跟別人比較、你爭我奪和零和遊戲的生活態度。
後記:我對長勝的解讀
在讀完《長勝心態》之後,我心中浮現一個問題:「如果我們認定一個遙遠的獎牌或
KPI 才是成功,那是否代表我們現在的每一天都是『沒有那麼成功』的狀態?」我認為完
全錯誤,其實我們的每一天都是成功,但每一天也充滿失敗。成功的是「過去」的點點滴
滴累積成了現在的我們,就是我們「現在」最好的樣貌了。失敗的是「現在」的我們還有
很多做得不夠好的地方,正等著我們持續學習和精進,去實現那個理想中的「未來」的我
們。
所謂的長勝,並不是說「長久以後」的某一個日子我們才終於獲得勝利。恰恰好相反。長
勝的意思是,從「現在」開始直到很久以後的這段「漫長時間」裡面,這當中的每一分、
每一秒你都活在當下、充滿活力地持續學習、建立連結和發揮影響力。如此一來,你就是
長勝。擁有這種心態的人,難敗,卻常勝。
勝利與失敗不是跟別人的比較,而是跟自己一輩子的競賽。如果我們每一天,都能朝向清
晰的目標前進、持續不斷地學習、跟人們建立合作關係,那麼每一天都是成功,每一天都
是勝利。成功,只是一種選擇,不是別人賦予你,而是我們要賦予自己。
作者: dark0224 (名為黑 器為黑)   2022-07-12 08:27:00
剛看完這本書,覺得還行,偶爾會覺得打高空了點。但對於勝利確實點出不同的看法!
作者: Terahara (S N O W W H I T E)   2022-07-12 10:07:00
這本書像是滿多書的結合,像是原子習慣、心態致勝、魅力學。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寫出金牌、銀牌、銅牌的心理差異,很有趣^^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