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討論] 書店翻書,上網訂購,會很沒品嗎?

作者: liquidbox (樹枝擺擺)   2021-09-03 20:55:03
現實上,我們在實體書店真的無法消費太多,
因為書很重,一次買個5、6本,當天應該就很難跑其他行程了,
所以書店應該也要認清,他們無法從一個人身上賺到太多。
但除了書籍的交易之外,跟人互動才是實體跟網路書店或電子書的最大差異化來源,
只是實體書店需要人跟人互動,偏偏互動又很看運氣,
有些獨立書店老闆本身很有氣質,
有些獨立書店沒想賺錢,只是滿腔的熱血想要改造社會,
有些獨立書店老闆其實是討厭太多人際互動的文人,每每遇到奧客就想收店
有些書店老闆很豪爽豁達直來直往,有時會嚇到客人,
有些書店老闆就只是高姿態的商人,才懶得把消費者當回事。
我在某小有名氣的獨立書店看到裡頭找書的客人把老闆當貓在呵護,
而且老闆也早已是接近退休年齡的男性了,是的,那家書店跟貓很有關係,
也曾經看過客人訂書一直沒到,在現場問訂貨進度老闆愛理不理好像不關他的事。
有一個名詞叫體驗經濟,我在此不多提,
不過從上面來看,除了體驗標準化的連鎖書店外,
其實進去一家陌生的實體書店對消費者而言也是種賭博,
進去是期待,但出來是什麼心情事前無法預料,
可能很好,也可能很糟。
所以實體書店確實可以從銅臭味滿滿的書籍裡找到一些出路
對小農來說,採收農作是吃力不討好的事情,
但遊客竟然願意自掏腰包來幫忙採果、釣魚、挖文蛤?到底怎麼回事?
很多觀光農漁牧業,就是直接把體驗賣給消費者,而得到雙贏
我幫忙採果、採的自己帶回家,比去超市買還貴,但莫名覺得值得。
實體書店當然不是只能賣書,大家都在想各種出路,
有辦活動的、請作家或名人來現場跟人深談對話的,
試著把自己當成某社會運動基地的,
當然賣文具、文創商品的不在話下
這些其實都是一種賣體驗的經濟模式
用「過程」而不是「最終商品」來滿足消費者,換取消費者掏出腰包
另外,既然書籍消費轉往網路(無論是實體或電子書),但網路試閱都是很大的問題,
那我其實,閱讀即服務(Reading as a Service)也許是另一種出路,
其實租書店就是類似的做法,圖書館也是。
以下是延續大家的討論隨口講講:那可不可以有一家只計時收費但不賣書的書店,
裡頭有咖啡、甜點,就是讓大家下午想要靜靜看書的地方,
因為不賣書,所以同一本書不用太多庫存,
就可以多放其他的書,或者多放幾張椅子,讓大家舒適的看,
畢竟即使是大型書店,多數人還是只能坐在地上或站在書櫃旁忍著看,
這是一個很不舒服、很難專心的閱讀過程。
如果客人看完真的想買,書店也許可以代為訂購(實體或電子),並與出版社抽成,
所以有機會同時跟消費者跟出版社收費,
書店這時比較像是同時提供體驗跟媒合消費者及出版社的平台,
而不是賣書,畢竟賣書真的不是實體書店的優勢。
是的,就是租書店啊,只是裡頭的書換了,也像圖書館,只是是營利且自負盈虧的
當然這只是隨意想想,我沒有意願及能力為背後的商業模式負責就是了,
反正現在的書店愈來愈不像20世紀的書店,未來變成什麼樣也都是有可能的。
作者: Akabane (B8g終於搶回來啦)   2021-09-03 21:33:00
不只書啦 這年頭所有要試用的東西都是實體看 網路買
作者: meiyaa (???)   2021-09-03 21:48:00
計時的那種書店有啊!戴勝益的益品書屋就是。只是裡面都是些裝潢用的書,去過一次不再去了。
作者: castlewind (城中之風)   2021-09-03 22:38:00
怎麼聽起來像是旗艦級的網咖......
作者: erimus (維)   2021-09-03 23:06:00
開這種書店 可能改開個讓你帶書來看的店更好 更符合訴求
作者: hwider (海裡的星辰)   2021-09-03 23:06:00
推推推謝謝分享
作者: tingover (腦子有洞)   2021-09-04 01:14:00
那就是有書的咖啡店的概念嗎XD
作者: xylitol   2021-09-04 02:19:00
蔦屋就是鼓勵現場看啊,有沒有買就不知道了
作者: Jimmy030489 (jimmychen)   2021-09-04 06:07:00
書店書不是買斷的 大部分沒賣完會退回給上游新書被當租書用 到時候退給上游恐怕不收
作者: in09   2021-09-04 07:30:00
我最早開始上網買書就是因為'太重了'
作者: lofo (......)   2021-09-04 08:09:00
上海有間叫做「神獸之間」的書店有點類似本文提到的模式,書本售價跟電商即時同價,靠會員費和周邊的飲品或其他體驗營利
作者: hidexjapan (hide0504N￾ )   2021-09-04 08:23:00
@erimus 你想想全台灣的風尚倒成什麼樣子
作者: glenna9305 (凡雲)   2021-09-04 08:49:00
推這篇
作者: rerun (禮讓)   2021-09-04 09:52:00
很多獨立書店根本不獨立
作者: viaggiatore (▁音)   2021-09-04 10:04:00
主打閱讀的書店像無關書店,它還賣書賣東西還是倒了雖然我認為主要是疫情把無關書店弄倒的
作者: semicoma (後勤人力足 前進災區吧)   2021-09-04 10:10:00
真要支持實體書店 一次5~6本會搬不動嗎[email protected]@a 在我看來就是現在爛書太多又用裝飾品規格去出版所以書的定價過高而台灣薪資偏低 就會形成有些人特地花時間跑去書店翻書然後上網買 只為了省一本書30~50之類的 這有沒有品我沒資格評價 我只是想以經濟的角度切入 一是你的時薪值多少二是這種做法實體書店遲早倒光 就沒機會讓你現場翻書惹前面時薪值多少的觀點很直接和人生階段有關 學生時代比較會花時間這麼做 開始工作後時效更重要 就真的不是那麼在乎價差了 因此我會建議想趕快開始閱讀的就實體店買 網上評價不足以說服你下單 需要你跑實體店翻書做確認的 就跟實體店買 然後一定比例的書籍消費分配給實體店總之我的重點就是 有用得到實體書店服務的 該給人家賺就給人家賺 剩下要在哪買 買電子書還是實體書就都個人選擇
作者: LoveSports (愛運動)   2021-09-04 10:30:00
日本有的書一本八千多九千多日圓,那種我會去圖書館找找不到就去書店翻,因為有一點速讀能力有些能在書店站著重點看完,在日本旅行時大多時間都花在書店速讀XD讀了覺得很想買的會去買二手的,有的等了一兩年才買到比方說"自己愛と境界例"這本賣四千六百日圓,我等了三年在二手網站發現才買的XD 書一開始就寫是寫給醫療同業(精神科醫師)看的,我不是醫師,要看這類書只能買二手的或是在書店用速讀讀完,這樣也許是沒品吧XD興趣是逛台灣的國圖跟日本的國會圖XD最想收藏的某本書一本七十萬日圓,常去國會圖書館翻
作者: semicoma (後勤人力足 前進災區吧)   2021-09-04 10:43:00
我早上還沒喝咖啡 現在喝了咖啡看前面推文覺得我講得有點兇XD 我沒要說有沒有品啦 只是在提供另一個切入角度
作者: LoveSports (愛運動)   2021-09-04 10:46:00
不會兇阿,我覺得有自覺自己做沒品的事也蠻重要的實體店跟出版社也是需要有消費者消費才能生存可是太貴的我真的沒辦法,不過我有自覺這樣的確不好
作者: glenna9305 (凡雲)   2021-09-04 11:36:00
我覺得開始工作後反而更常用網購,直接送到家很方便實體書店反而有時後找不到想要買的那一本
作者: erimus (維)   2021-09-04 11:39:00
@hidexjapan 所以我對本篇提的「閱讀體驗」覺得太夢幻書店想衝的應該是銷貨量而不是翻桌率
作者: oreo17 (T3T)   2021-09-04 11:55:00
推這篇,另外實體書店真的蠻常找不到想要的書(如果已經有鎖定讀物XDD)代訂服務如果需要回到書店取貨,感覺又是另一個麻煩QQ畢竟網購都可以宅配到府了…
作者: Tayako (+ 陌生人工作室 +)   2021-09-04 12:49:00
同樓上+1 物流宅配的部分是不是很難突破 :(
作者: in09   2021-09-04 14:41:00
五六本就算是漫畫也是個負擔啊,這力氣省下來能多買好幾把新鮮蔬菜呢,書這種沒有保鮮度問題的東西自然會首先淪入網購
作者: AppleAlice   2021-09-04 20:57:00
我扛書上限應該3本,而且要之後沒行程直接回家才行
作者: lovesakuya (雪情)   2021-09-05 09:50:00
支持實體書店進場就該付費.. 書店提供了空間服務
作者: cashko   2021-09-05 11:39:00
所以找不到想買的也要硬挑一本消費?
作者: pshuang (中山先生忠實信徒-我愛蘿)   2021-09-06 09:26:00
你說的店有啊 聯饗書屋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