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日治時期,臺灣西方文明初體驗

作者: coffeeday (Keep Running)   2021-07-04 14:55:58
https://pinkbee35.blogspot.com/2021/06/blog-post_29.html
(網誌圖文無音樂版)
若想了解日治時期大至公共事物、社會生活、教育文化,
小至日常生活飲食、體育活動等各種台人生活,
陳柔縉的《台灣西方文明初體驗》,是本可輕鬆親近探索的小歷史。
有個主題「體育活動」讀來甚感有趣。
延續中國傳統重文輕武觀念,到清末為止,台灣社會可說還缺乏現代運動的觀念。
所謂「動」,大概只有庶民階級的勞動,而無「運動」。
書中引述故總統嚴家淦曾被朋友勸要運動時的回答:「人生五臟六腑分布胸腔之內,自然
妥切,為何要用外力,使它動盪不安呢?」
這,著實是個大哉問!
傳統價值觀認為,不動身體才能確保安全。上層階級,長輩總會特別保護長孫長子,吃飽
穿暖、動輒得咎小心翼翼的「消極性保護」,
不准海泳、不准騎腳踏車、不准爬樹巴拉巴拉,
深怕一個不小心......
日本統治台灣後,也把西方文化「體育活動」挪移至此。
除了各項西方體育技能,網球、棒球、做體操等,覺得最特別的,是當時的入學考試,部
分學校除了學科外,還必考體能測驗。
「日治台灣三大職業學校之一的嘉義農林學校,......體能測驗過關才能筆試,包括『
一百公尺、一千五百公尺跑步、跳遠、擲遠與引體上升(拉單槓)。體能不好的,不管
小學成績再好,一律淘汰。』」
看完倒覺得這樣五育並重也蠻好的~
與其學生時期對於體育課總興趣缺缺,用生理期不適跳過跑步、游泳,哪裡痛哪裡受傷免
去練習,
長大後才因一把年紀,終於明白持續運動的重要性,花錢強健體魄努力塑造新習慣。
不如從小就(被迫)養成這不得不的存在,
也少了成人後的習慣養成之路,煎熬。
特別,在這疫情紛擾的世界,
健康的身體才是根本呀!
現在,得糾結是不是該去跑步了~~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