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為何我們總是想得太多,卻做得太少?》

作者: wackynoteis (Wacky)   2021-01-29 18:17:14
《為何我們總是想得太多,卻做得太少?》詳細圖文心得
快速高效的行動,遠比一個富有誘惑力的夢想,更能決定我們的命運
圖文好讀版 https://readingoutpost.com/the-power-of-taking-action/
你是否在新的一年,許下了很多新的願望?你還停留在思考和規劃的起跑線嗎?你開始執
行了哪幾個?如果這幾個問題讓你感到難以招架,你並不孤單。我們總是有過「想得太多
而做得太少」的經驗,如何在新的一年擺脫這個老症頭,用「行動」邁向更滿意和理想的
人生?
這本書在說什麼?
《為何我們總是想得太多,卻做得太少?》的作者是知名的潛能開發專家高原,他寫過多
本著作,同時也經營「行動力」課程,鼓勵人們將想法化成行動,用行動促進改變。他感
嘆到很多人總是訂了計劃,之後卻「想著想著就算了」。因此他想透過這本書,化解人們
在想法和行動之間的鴻溝。
作者想讓每個人都理解一個做事情的原則:「無論你懂得多少知識,胸中有多少讓人激動
的偉大想法,都得先做到,而非坐在沙發上空想。」這本書裡沒有一堆學術研究的數據,
更多的是在日常生活實作的建議,以及一些能讓你有所領會的真人故事。
他在自己的行動力課程中,看過太多學員因為各種原因,阻礙了自己的行動,停留在原地
。因此在這本書裡,他把原本的課程內容,搭配學員們遇到的問題,用實際的故事、條列
步驟的組合方式編排呈現,讓我們逐步學到:察覺滯足不前的五種原因、破解阻礙的七種
方法、採取行動的四個步驟。
作者怎麼說的?
這本書的架構很好理解,分別是三個大章節:覺察篇—滯足不前的五種原因、破解篇—破
解阻礙的七種方法、實踐篇—採取行動的四個步驟。
破解內心阻礙,採取高效行動的全息圖 https://imgur.com/GSzHJtN
為什麼遲遲不肯行動?
許多人無法將想法轉化成行動,主要有五個原因。這些原因阻礙了我們採取行動的勇氣,
因此,第一步就是要察覺自己是否有這些症狀,並且運用下一段的七個破解方法對症下藥

1.資訊恐慌症:每天任由自己接受四面八方的訊息轟炸,結果一直在修改自己原定的想法
,造成最後無所適從。過量的資訊反而是最大的絆腳石。
2.消極思考:對未知的事物感到心生畏懼。例如怕被人瞧不起,索性不做;怕說錯話,索
性不說;怕上司不高興,就把想法藏在心底。
3.追求完美主義:一開始就對自己要求太高,導致什麼都做不成。如果消極思考在這時候
湊上一腳,甚至會想:「既然現實這麼不如意,乾脆什麼都不做了。」
4.拖延和藉口:一種是總想等到萬事俱備才開始,一直拖延自己的行動。第二種是凡事只
要做不到,就想找藉口掩飾自己的平庸,而不是去找解決問題的方法。
5.害怕失敗的玻璃心:總是覺得自己運氣不好,好像做什麼事都很難順利。遇到微不足道
的失敗就垂頭喪氣,結果更害怕未來的挑戰,變成一個負面的循環。
|我很相信運氣,事實上我發現我越努力,我的運氣越好。
|美國第三任總統湯瑪斯.傑佛遜
讓想法動起來的七個方法
當你察覺了自己遇到的問題之後,接著就要採取一些具體的做法,來讓自己跨出「改變」
的那一步。一開始不求多,而是循序漸進的改變,試著把這些建議的方法放到日常生活中
,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做法。
1.化繁為簡:別讓太多資訊干擾自己。當你要吸收資訊的時候,把目標訂清楚,捨棄那些
不要的想法和執著。掌握七成的資訊就開始行動,透過行動後的結果,再回頭修正原始
的想法。
2.減法思考:避免無用思考,善用簡化法。最好的方式是把腦中的想法,平常就逐條寫在
筆記上,定期檢視,刪除不必要和不重要的,只保留少數真正重要的事情。
3.正面態度:克服凡事總往壞事想的思維。與其一開始就想著困難,倒不如先把實現目標
之後的「好處」鉅細靡遺地寫下來。好處對意志力有幫助,意志力才能幫你集中精神克
服困難。
4.接受不完美:拒絕完美主義,先力求完成。別想著一次到位,先力求完成,再求完美。
接受自己一開始做的一定不完美,而且要充分發揮自己的優點,不要一心只想著自己的
缺點。
5.立即行動:別等萬事俱備,先從小目標開始。把大目標切割成小目標,並且將目標分類
,實現「最容易實現的目標」為優先,而不是盯著遙遠的終點。
6.時間管理:開發黃金時間,善用截止時限。利用筆記的方式記錄自己每天的生活起居,
找到自己精神最集中、生產力最高的黃金時段。為每個小目標設定截止期限,用「倒數
日子」的方式比傳統訂日期的方式來的好,這會讓自己更有急迫感。
7.告別畏難:認清困難本質,換個不同角度。不要遇到挫折就內疚、怪自己懶,有時候真
的是運氣不好就不要怪罪自己,有時候是卡在自己不願意前進。你需要回頭檢視自己是
否卡在五大障礙之一,改變想法之後再出發,無論狀況如何都要推動自己走下去。
展開行動的四個步驟
1.立刻寫下行動清單,指的是明確的行動步驟清單,並且用想像力預先體驗成功的滋味。
2.暫離3C,集中火力。關掉你的電子產品,用離線的時間專注在重要的工作上。
3.不求完美,慶祝失敗。忘掉不切實際的高標準願望,對執行時遭遇的失敗感到開心,因
為失敗只有行動的人會遇到,不會失敗的人根本沒前進過。
4.從小任務點燃動力。先從簡單的任務開始,完成之後對自己會有信心和成就感,可以更
快進入狀況。專注的滿足感是繼續的動力。
我得到的啟發:不要當一個「完人」
之前我曾經分享過另一本談克服完美主義謊言的書《完成》,教我們運用一些技巧來完成
自己設定的目標。那本書比較著重於「目標」的本身,例如降低目標的標準、放棄不必要
的目標、要讓目標本身有樂趣。
而《為何我們總是想得太多,卻做得太少?》這本書有一個觀點讓我感到很有意思,作者
談的是我們對「自己」優缺點的看法。如果你總是希望自己當個「完人」,耗費大量精力
用在彌補缺點的時候,反而就沒有功夫集中發揮自己的優勢了。作者認為,我們可以改幫
自己定下這三個目標:
1.我不要努力去做完人。做「完人」既不是實用的目標,也不是實惠的理想。我不能將自
己一生的經歷用於改造缺點,等我改造完這些缺點,我可能已經人到中年了。
2.我要把自己所有時間和精力都用在為別人創造價值上。如果一個人的辛苦努力僅是讓自
己更完美,而不是對這個社會產生價值,那麼這種完美毫無意義。
3.我要重視和運用自己的優點。這並非否定改善缺點的必要性,而是讓自己明白,不要制
訂太高的目標,不要對自己施加無謂的壓力。
對我自己而言,從去年第四季開始,曾經有過一些計畫和想法,但目前都還停留在構思的
階段而已。回想起來,好幾個月過去了,我仍然在腦中有個「理想中的自己」的模樣,這
個模樣限制了我的行動。直到我讀到書中這段話「對這個社會產生價值」,我的思緒便逐
漸清晰起來,別人或許根本不在乎我的模樣,只在乎我能為他們帶來什麼價值。
後記:先行動、後思考
這是一本難度適中的書,統整了各種我們曾經看過的行動力指南,用流暢和條列的方式,
依序陳述各種察覺自身問題和實踐行動的方法。如同作者所說:「快速高效的行動,遠比
一個富有誘惑力的夢想,更能決定我們的命運」,動起身來,命運大不同。
但是,這本書有一個很明顯的缺點,那就是第三部分的「實踐篇」只有10頁的篇幅。對我
這類喜歡將書中所學,實踐到日常生活的讀者來說,這個章節的薄弱令我感到十分不過癮
。雖然這本書前面的兩個章節精彩又流暢,但是對同樣重要的實踐篇這樣處理,讓我覺得
非常可惜。作者擁有許多行動力課程的學員範例,應該可以在實踐的部分給出更精彩的著
墨才是。
順帶一提我之前讀過另一本很棒的商管書《破框能力》,作者艾米妮亞.伊貝拉(
Herminia Ibarra)也強調要成為一個優秀領導者,必須採取「先行動、後思考」的做法
,這才是促成真正「改變」的關鍵。重點在於,你必須先改變自己的「外在行為」,然後
才會改變自己的「內在認知」。
你還在沙發上做白日夢嗎?空想不會改變任何事情,只有行動才會。
|你無所事事的今天,是昨天逝去的人所奢望的明天。
|哈佛大學圖書館辭訓
作者: hwider (海裡的星辰)   2021-01-29 18:51:00
推推謝謝分享
作者: Peacex (夜無想)   2021-01-30 13:45:00
好棒
作者: BHrabal (Es muss sein.)   2021-02-02 20:03:00
謝謝分享!已加書單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