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倫敦人:大城市的日與夜

作者: biemelo157 (瓜瓜)   2020-12-28 22:33:56
作者簡介
《倫敦人》一書由 Craig Taylor 所著。有關 Craig Taylor 的資訊實在太少,這裡是作
者的推特帳號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逛逛(https://twitter.com/cdltaylor)。Craig Tay
lor 出的書蠻多,但討論度最高的還是這本《倫敦人》,值得一提的是,作者在今年年底
出版了《紐約人》,原文是《New Yorkers:A City and Its People in Our Time》,有
興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
書籍簡介
《倫敦人》一書的原文標題是《Londoners:The Days and Night of London Now - As T
old by Those Who Love it, Hate it, Live it, Left it, and Long for it》。從原文
的副標題可以看出《倫敦人》是一本記事型的書,更具體一點的形容,這本書就像是作者
訪問了一堆倫敦人的逐字稿。為了著成本書,Craig Taylor? 花費了五年時光,在倫敦大
大小小的街道巷弄中訪談了 85 位普通人,共 200 餘次的會面促成了本書。
你能想到的社會角色作者基本上都有訪談到了,訪談的內容多圍繞著一個主題:你認為的
倫敦。如果你也認同同一個事物從不同角度看的時候會有不同景色的話,這本書的內容估
計可以給你帶來一定的樂趣:從貨幣交易員、計程車司機、急救護理人員、廚師、性工作
者、夜店守衛、水管工、機師等等不同視角去描述他們各自認為的倫敦。本篇心得我會著
重敘述看完本書的感想,並且會將書中的倫敦與我眼中的台北牽扯在一起。
最後,本篇心得的最後不會附上章節筆記。因為《倫敦人》這本書其實就是 85 篇訪談的
逐字稿,並沒有連續性的情節,也沒有太多值得深入探討的學術性科普知識。
心得
#倫敦與台北並無相差
倫敦該是什麼樣子?從地理來看,倫敦是英國的首都,同時也是英國最大的都市;回顧歷
史,倫敦這個地區是羅馬人約莫在公元 50 年時建立的;展望現在,倫是世界兩大國際都
會之一,與紐約相提並論;談談學術,倫敦有 43 所大學,是全歐洲高等教育密度最高的
地區。不知道這些側面的描寫能不能幫助你在心中更好地描繪出倫敦的樣貌嗎?或許還是
有點難,我們不得不承認位於亞洲的台灣與位於歐洲的英國是有點距離,大部分的人終其
一生可能都無法真正的去實地體驗一次倫敦。不過,閱讀完《倫敦人》後你會發現,其實
倫敦和台北並沒有多大的差距。
講地標,倫敦有倫敦的大笨鐘,台北有台北的 101;論文化,倫敦是有收藏無數的大英博
物館,但台北也有也有諸多珍寶的故宮博物院。但這些都是物質都是表面,要論倫敦跟台
北最為相似的一點,也是倫敦台北跟世界各大城市都共通的一點:都是「人」匯聚集成的
地方。既然都是人,那位於倫敦的煩惱台北也有、倫敦的快樂在台北也找得到,甚至是倫
敦的危險、倫敦的犯罪、倫敦的歧視、倫敦的黑暗你也可以在台北找出相似的地方。
我們看看艾瑪克拉克,她是倫敦地鐵的配音員,配的聲音類似台北捷運的到站通知以及各
種警示音;我們再看看拉提夏紗蝶,她是一位駐唱歌手,輾轉在各個酒吧與工作練習室,
像不像好早之前的伍百、像不像今年紅起來的陳忻玥;我們把注意力再分給史黛絲,她逃
學,被年紀比她大的男人騙,被獨立樂團的男人騙,這種故事在台北好像也不少見;最後
我們把心思放到彼得湯姆斯身上,他是新斯皮塔福德中市場的商人,每天負責批貨發貨,
注意蔬果的價格與存量,與其他攤販勾心鬥角,你看,在台北是不是也有同樣的菜市場。
你說,念完本書我有得到什麼嗎?我得誠實的跟你說,這得看你怎麼定義「得到」。如果
是有沒有獲得學術上的新知、有沒有知曉了從前未知的領域的話,那還真的沒有。不過,
如果你的得到指的是對人文對社會對自己對人生有更深一層的體悟的話,那這本書確實有
起到了這樣的作用。就當作自己在跟 85 個素味蒙面的人對話吧,在陌生人已經不再隨意
溝通的年代,我們已經很難去看到那些跟我們一樣的芸芸眾生的生活經驗。這本書並不是
非得限定在倫敦,把人名換掉吧,改成任意的阿貓阿狗;把地名換掉吧,改成你熟知的任
何一個捷運站名稱。當讀者去掉了外在的閱讀隔閡,真的跟書中的人們開始交流的時候,
我問你,有那種跟 85 位不同經歷的人談話還得不到任何東西,還完全沒進步的可能存在
嗎?
這次的心得,是久違的我沒有寫「內容簡介」的心得。這可不是我偷懶,是我真的無從下
筆。打個比方,我們從小到大聽過許多演講,有商業的有勵志的,但每個人聽完演講後的
感受都不盡相同,因為這些與人溝通對話的內容,是必須再與自己的經歷相呼應後才會迸
出新的火花。單純探討書中的訪談內容是沒有意義的,只會變得一篇空洞乏味的摘要。其
實我在寫篇人文方面書籍的心得時多少都有點這樣的障礙,無論是這篇《倫敦人》,或是
上一篇《窮忙》亦或是今年我正在看的最後一本書《像我這樣的一個記者》。
我會把《倫敦人》推薦兩種人,第一種不用多說,是給對倫敦有興趣的人。第二種是對「
人」有好奇心的讀者,渴望看到不一樣的人生,希望能多聽一些自己不知道的事蹟,打個
不太恰當的比方,這種人就像是本季新番《魔女之旅》最後一集的伊雷納,渴望與更多的
可能性、更多人的體驗相遇的人。希望你們都能從《倫敦人》中發現自己的體悟,最後就
用賽謬爾約翰遜的名言作為結尾吧:「當一個人厭倦了倫敦,那他肯定也厭倦了生活」。
作者: kiehlss (kiehlss)   2020-12-29 01:06:00
推~感覺很有趣!
作者: qqqm (@@)   2020-12-29 04:47:00
倫敦跟台北......差蠻多的。倫敦的種族多元性、地理大小跟歷史複雜度都不是台北能比的
作者: ctw01 (0000)   2020-12-29 10:26:00
其實這種相似就是種感覺上帶點文藝感的相似,不必認真比較啦XD
作者: iamalam2005 (山風)   2020-12-29 21:37:00
到底要怎樣才會得出跟台北很相似這種結論...這就好像是你有鼻子耳朵,我也有鼻子耳朵,就很相似可以一起看"瞧這些英國佬",或許會有更多想法
作者: wensday (Eyes On Me)   2020-12-30 10:23:00
你的解釋一點都沒有幫助 XD 那這樣幹嘛看這本書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