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憂鬱的演化》讀後:20 個重點

作者: kevin781109 (Kevin)   2018-11-01 00:10:24
本書作者 Jonathan Rottenberg 在攻讀歷史博士時,罹患嚴重的憂鬱症。為了認識這個
疾病,他轉換跑道、進入史丹佛大學心理系,成為研究憂鬱症的學者。他目前在南佛羅里
達大學心理系任教。本書結合最新的情感科學與作者自身經歷,探討憂鬱的生物演化意義
、使憂鬱變成疾病的因素,並提出有助於改善憂鬱症狀的方法。
-
提醒:本篇只是重點整理,任何醫療上的需求仍需諮詢專業人士。
-
# 對憂鬱症的迷思
1. 學界過去把憂鬱症視為缺陷,像是腦部內分泌失調 (生理缺陷)、思想過於負面 (認知
缺陷),認為只要矯正缺陷就能治癒憂鬱症,實際上卻沒那麼簡單。
2. 情感是生物的行為導引系統。面對特定的刺激,情感激發我們作出有利於生存和繁衍
的行為。這是演化的結果,而且這些過程都在不知不覺中進行。
3. 說到情感,我們腦中總是浮現一些詞語 (如憤怒、高興、悲傷),但這種語言本位容易
讓人忽略無法使用語言的個體也會有情感,例如嬰兒和其他哺乳動物。
4. 低落心情具有演化上的好處,例如做為中止機制 (使人放棄不可得的目標)、讓其他個
體察覺進而提供支持、讓人更精準分析自身所處環境。
5. 演化的結果往往利弊兼具,而人類文明進展飛快,心智還沒有時間演化出適應現代社
會的模式,因此許多在漁獵採集時代的好處,可能在現今變成壞處。
# 造成憂鬱的因素
6. 低落心情普遍由失落事件引發,而人類身為社會性動物,最容易引發負面情緒的失落
事件就是社會關係的斷裂,其中影響力最強的便是群體成員的死亡。
7. 人為了消弭悲傷所做的行為有兩個特徵:改變認知、彌補缺口。以死亡事件而言,我
們要說服自己接受這個事件,以及尋求其他關係來彌補這個缺口。
8. 低落心情的溫床下有三個種子:觸發事件、個人性格、日常作息。性格的多樣性有利
於生物群體的延續,缺點是某些性格對負面事件的反應較大。而現代人的日常作息(日
照和睡眠)嚴重擾亂人體的自然節律,增加憂鬱的風險。
9. 人類的強大思維能力,同時也是種負擔。人面對低落心情容易反覆思索事件的細節,
這種思維習慣稱為「反芻思考」,容易延長和加深憂鬱程度。
10.「正念認知療法」主要的步驟類似於冥想,先透過專注於呼吸來沉澱,然後靜觀自己
的思緒而不要做出反應,透過這個過程來打破反芻、減緩低落心情。
# 憂鬱狀態的特性
11.雖然動物通常會根據情感來決策,但人類的情況又更複雜。即便面臨挫折,思維能力
讓我們可以選擇堅持而不是放棄。再加上社會對堅持的歌頌,導致情感系統得用更激
烈的方式來中止行為,就有可能造成憂鬱狀態的出現。
12.正面的情感會鼓勵行為,但人如果對快樂的重視程度太高,反而更不容易快樂,同時
較容易受低落心情打擊。「追求快樂」的文化,反而讓我們遇到麻煩。
13.許多人以為憂鬱症患者會比較容易有情緒起伏,實際上是相反。憂鬱症會降低人對 (
無論正向或負向) 情感刺激的反應,這種現象稱為「情緒脈絡不敏性」(emotion
context insensitivity,ECI)。
14.對深度憂鬱的人而言,即便觸發憂鬱的因素消失,憂鬱狀態仍會持續好一段時間。延
遲復原可能是情感系統要確保個體真的脫離原先的情境,也可能是深度憂鬱對生理反
應 (如體內各種激素的分泌) 的強烈影響所帶來的副作用。
15.憂鬱症的復原有階段性。研究發現,憂鬱症可能帶來的症狀 (如睡眠障礙、食慾不振
等),出現和復原的順序大致相反,最先出現的症狀是最後消失的。
# 邁向痊癒、未來展望
16.過去的治療都是針對完全的憂鬱症,對部分復原的「殘存憂鬱」狀態關注甚少。如果
觸發低落心情的事件和作息沒有完全消除,會限制患者復原的程度、甚至讓人掉回深
度憂鬱之中。
17.心情會喚起和當前狀況最有關的思緒和記憶,這種模式稱為「心情一致記憶」(mood-
congruent memory)。這有演化上的好處,卻也容易讓殘存憂鬱的人想起負面的事件,
是造成深度憂鬱容易復發的原因之一。
18.對憂鬱症來說,真正的痊癒應該是健康 (wellness) 的狀態而不是沒病 (not ill)。
書中的個案提到,他把憂鬱症當成一面鏡子,藉由它來重新審視自己的生活並做出改
變。雖然看起來奇特,但憂鬱是可以使人成長的。
19.對憂鬱症來說,一味想要快樂可能無效甚至適得其反,要產生幸福感的關鍵在於創造
人生目標。憂鬱症患者幾乎都有人生目標的危機,若能重新塑造目標,就能激勵自我
去善用資源、管理行為,並在過程中產生一種有意義的感覺。
20.目前美國仍缺乏針對憂鬱症的全國性對話,阻礙之一是憂鬱症缺少一個代表符號 (如
LGBT 的彩虹旗)。展開全國性對話,有助於對憂鬱症的正確認知與破除汙名,除了能
改善當代人的生活,也能讓下一代免於日趨嚴重的憂鬱症威脅。
-
歡迎追蹤粉專 https://www.facebook.com/boss.amateur.reviews/
作者: hsiflow (hsiflow)   2018-11-01 07:49:00
獲益良多 謝謝分享
作者: avp0225 (avp)   2018-11-01 10:57:00
感謝分享,這本書我看過,重點都寫出來了,
作者: psion (psion)   2018-11-01 14:57:00
推 第19點最重要最有效
作者: wenwen (文文)   2018-11-01 16:45:00
推心得整理
作者: Justwe (傑士塔威)   2018-11-01 17:45:00
感謝分享,對14點有感觸。
作者: lamn   2018-11-02 10:30:00
謝謝分享
作者: colingoodboy (wait)   2018-11-02 11:39:00
感謝分享
作者: e20021104 (ying)   2018-11-02 15:33:00
作者: lueichun (no anonymous)   2018-11-02 20:23:00
關於最後一點,要是真的像LGBT那樣開啟對話的話,很可能會遭到不下於LGBT所受到的打擊喔,這點恐怕會給憂鬱症患者帶來極大的壓力我平常有在逛P版,那裏的人日常生活受到的壓力就夠大了再來個全國性的對話、辯論,恐怕會很不妙最近公投正夯,要是憂鬱症變成全國性對話,那搞不好以後連憂鬱症是不是疾病、憂鬱症是不是要強制治療,可能都會變成公投議題......想到就很抖我知道原PO很有心,想要幫助憂鬱症患者;但是就我的觀察其實是不容易的,很多人不是不想幫,而是要如何做到所謂「接納不批判」、「陪伴就好」;其實也很考驗周圍人的能力;因為憂鬱症患者不像你說的LGBT一樣,他們可能只是因為性向不同無法被接納而困擾,但不影響自己對待別人的方式,一般人對待LGBT,只要在理解上知道他們跟我們沒有什麼差別,用跟一般相處的方式來相處即可。但是憂鬱症患者飽受自身疾病和壓力的困擾,不容易消化外界的刺激很可能隨便一句話、一個動作就讓他們受傷。這樣的話即使外人願意對話、學習怎麼跟他們相處,也會是很大的考驗而對憂鬱症患者而言,這樣也是把他們的狀況整個攤開來讓所有人去批評,這樣恐怕對話還沒開始,患者們就已經被攻擊的很慘。我的意思是,真的要展開對話,對於患者跟願意幫助他們的人,都是一大挑戰,這挑戰會是長期抗戰
作者: avp0225 (avp)   2018-11-03 14:28:00
L大你考慮一下,找這本書來看。
作者: lueichun (no anonymous)   2018-11-03 19:58:00
好我知道了,有空的話我會找來看
作者: sleepywhooo (誰~)   2018-11-06 18:12:00
推用心 害我好想買來看XD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