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摺紙動物園-那張反覆折疊出的生命

作者: otter1985   2018-07-23 04:14:10
<摺紙動物園> 過去與未來都在那張反覆摺疊的紙上 20180719
這幾天睡前讀完了劉宇昆的<摺紙動物園>,網路上(特別是豆瓣)似乎評
價很兩極,許多是偏負面的評價,當然要講批判,有幾篇的確不論是故事
或是意識形態都有值得討論的空間,但瑕不掩瑜,我個人挺喜歡的。
不管是設定、文筆或是故事的氛圍跟場景都營造的很好,許多橋段都有觸
動到我,比如說龐克狐狸精這個故事的好幾段畫面,一直到讀完隔天睡醒
,都還一直想起。
「小嫣一躍而出,像一道電光石火。精靈鬼祟而優雅,她衝向香港大街,
自由、野生,一隻為這個新時代而生的狐狸精。……她在遠處發出長嚎。」
這個故事本身就很有聊齋那種美麗而哀傷的氛圍,講一隻因為科技時代
來臨以至於魔法漸漸被遺忘、流失,而再也不能變身的狐狸精,跟一個
因為鬼怪消失而失業的捉鬼師如何在科技進步,但仍階級貧富分明的香
港生存的故事。
劉筆下的狐狸精跟蒲松齡筆下的一樣,有野性,有人性,有脾性,當然
一樣有可艷可憐充滿魅惑的外型。但再美再有魔力的存在,也會因為時
代的巨輪而必須退讓(多少傳統的文化、精神與技術因為社會的轉變而
消逝)。但時代可以屈服一個世代的勢力,時間卻屈服不了人的意念。
故事裡的小嫣(狐狸精)在新時代為了生存被迫被慢慢肢解 ,全身替
換成了機器人,最後孤注一擲將自己內在都拆解替換為更小的機械,將
身而為人的骨架、皮肉以及器官都轉為一個個齒輪與動力機器,像變形
金剛一樣卻更唯美的,把自己從人型變回那隻自己魂牽夢縈的(機器)
狐狸精。
「我遞給她一個碗,碗裡裝滿最純的無煙煤炭。……她把碗裡的東西倒
進嘴裡吞下,我能聽見她身體裡的小型鍋爐燃燒起來……接著她蹲伏在
地上,齒輪嘎嘎作響,活塞一抽一吸,流線型金屬板彼此交錯流動-聲
音愈來愈大……在我眼前,她縮攏開展,像個銀色的摺紙作品。直到最
後,一隻鍍鉻狐狸 – 如同古老傳說中美麗而致命的狐狸- 站在我面前。」
整個故事就像蒙著一層銀色月光一樣柔和幽暗,有一種驚心動魄的脆弱
,卻又同時具有強烈的堅強的美感,就像是科幻風的聊齋誌異一樣,讀
時忍不住一直想,如果蒲松齡讀到這個故事,不知道會不會也很感動。

這本書的前幾個故事都很有伊塔羅·卡爾維諾(Italo Calvino)的風格,
例如第一篇描寫不同星球(種族)的人的閱讀與寫作,在講述不同群體
如何閱讀(建構與傳承自己的文化)這樣一件簡單的事時,卻同時在讀
者腦中帶出了充滿想像的,對於各民族風格的聯想畫面,像寫夸鄒里人
的心智(書寫)時是這樣說的:
「這塊石頭是夸鄒里人的心智所在。這個石頭器官佈滿千百萬條錯綜複
雜的渠道,形成一個迷宮,將水分流成無數條平行小水流,滴滴答答、
涓涓潺潺,彼此蜿蜒環繞以表述簡單的價值觀,當它們匯聚,便成意念
之河,湧現為思潮。水流過石頭的形狀隨著時間改變,老舊的渠道破損
消失或堵塞不通,某些記憶因此被遺忘。」p6.
而講圖多斯人如何閱讀這個世界時是這樣寫的:
「圖多斯人說,最偉大的書是黑洞周圍的事件世界。當圖多斯人厭倦了
無窮無盡的宇宙圖書館,便會飄向黑洞。當她加速邁向有去無回的奇點
時,湧出的伽瑪射線和X射線會揭開愈來愈多終極謎題,令其他所有書
相形失色。這本書無窮盡地展現自己,愈來愈繁複、愈來愈微妙。她閱
讀的這本書遼闊無際,當她被震撼、被征服時,在遠處觀察她的同伴會
驚訝地發現,時間似乎為她緩慢靜止了下來,而當她墜向永遠無法抵達
的中心時,她便有永恆的時間來閱讀它。最終,書戰勝了時間。」p10.
甚至身形微小如細菌的卡魯伊人都找到建立自己文化的方式,他們將別
的種族的尺度相對宏觀而棄之無用的物件都找到最美的再利用。
「裝飾瓶和石板上的線型文字變成了街道……結繩上的纖維被梳理開來
、從新編織、以更精緻的方式重新打結,……每一個結都可以讓卡魯伊
商販當成店面營業,或讓年輕的卡魯伊家庭當作房子……以夸鄒里人來
說,他們發現卡魯伊人把失去價值的石腦建成一棟綜合研究大樓。」
每一個個體都有自己紀錄、思考的脈絡與方法,而我們如何思考,如何
觀看都是我們形塑自己的過程,所有這些都將返回最終成就自我。
「每種生物都有延續智慧的獨特方式,使意念可見、可觸之,像壁壘那
樣封存起來,以對抗最終難以抵禦的時間潮汐。每個人都在創造書。(p4)
……他們閱讀,卻不知道自己正在閱讀。一塊塊孤立的感知在冰冷深沉的
宇宙真空中閃耀發光,如同廣闊深海裡的泡沫…..當他們向前推進,在看
不見的表面升起時,每一道磷光都是獨特的署名。每個人都成為書(p11.)」
每一個種族閱讀 也就是看待這個世界的方法,都被他描寫的很有意思
,閱讀時一直想起伊塔羅·卡爾維諾的<宇宙連環畫>,以及一點點他
的<看不見的城市>。那些亦真亦幻、尺度亦廣亦小的背景設計,與娥
蘇拉·勒瑰恩<轉機>中對各種群體的描寫又不同。前者們充滿著抽象哲
理的美感,而後者則帶有作者本身對這社會不論是群體或是議題的相
對具體的反思。

劉宇昆的小說故事主題也許原始,但設定都頗為精巧。像是“形變“這
篇以一位靈魂是冰的女子視角,訴說如何愛上一位靈魂是鹽的男子
(水遇鹽更難結冰),不怕融化(死亡)而勇敢去愛一次的故事。故
事本質其實很老套就是在講人生不要害怕改變,以及我們永遠不得而
知自己的本質直到我們面對挫折而成長,卻用一個有意思的設定讓整
個故事變得有趣。
故事中女主角的朋友一直以為她的靈魂是一包香菸,她選擇過一個每
天都要抽菸 ,半享受當下, 半頹廢的燃燒生命式的生活。直到最後
一根菸在醉後被不知名的人抽掉了,她在狂歡過後的海灘獨自醒來,
發現自己並沒有死去,只留下旁邊一盒空蕩的煙盒。她才發現原來她
的靈魂是那盒永遠可以裝滿任何東西的紙盒,而不是裡面那些最終都
將化為裊煙的煙草。
就像女主角若非衝動的愛那麼一次,怎麼會知道自己看似冷若冰的堅
硬靈魂,其實本質是純粹、柔軟而有沸騰可能的水。
「我經歷的是一種形變。當我的靈魂從一盒菸變成菸盒,我成長了。
我想到要寫信給妳,因為妳讓我想到自己。妳以為妳瞭解自己的靈魂,
知道自己的人生需要什麼。我那時覺得你錯了,但我也沒有正確答案。」P35.
每個人靈魂都會在遇見每件事或某個人時形變,成為我們以為我們成
不了的另一種人,人生是大大小小的激烈衝撞與小心翼翼的碰觸所交
錯,每一次都會帶來不同的改變,在你與他之間,在彼此生命裡留下
或大或小的印記。
每一次相遇就是一次紙上的摺痕,這些線層層堆疊出最後我們將被摺
成怎樣的作品,我們每時每刻每次的決定與行為,都在推進著屬於我
們自己的形變。

整本書中有許多篇故事用科幻的背景探討歷史傷痛的議題,不論是“跨
海隧道“這篇,講建構兩國間的地底交通在為上位有權有錢者帶來利益
時,下層要有多少人付出代價與生命,以及中層的人如何在生存與良心
之間進退兩難。
或是“所有滋味“這篇採煤礦的中國移民飄洋過海在洛磯山脈扎根,短
短幾句講述一群人關在船艙中的橋段,讓我想起<美國眾神>以及許許
多多小說中對於不論是黑奴或是為求生存而偷渡的移民者的艱辛。
(這個故事的主角老關到底是不是關公呢?!
這個懸念我好喜歡 ㄎ)
還是最後“歷史的終結者“這篇講一戰時侵略者與被侵略者,以及罪行
與受罪,如何在後人不同的視角中被逐漸呈現,這系列每一篇故事都
表現出劉宇昆對於人如何看待,與面對傷痛這件事似乎特別有興致。
在讀“歷史的終結者“這個故事時,我國小時候讀老舍<四世同堂>的
感覺全都回來了,我真的很怕這種人無來由折磨跟虐待另一個人的場
景,閱讀時感到反胃、難受、放在書頁上的指尖在盜汗,雖然還是把
它看完了,但真的很不舒服,整天心情都很不好。
劉感覺想藉這個故事讓人思考,法律著眼的往往是實際犯罪的那個人
,但其實戰爭(罪行)中手上乾淨的人,他走的道路不一定不沾血,
我想更廣大的來看,應該苛責的是暴行本身的存在,以及為何得以存在。
他用科幻的方式探討了歷史到底該怎麼被訴說,以誰的眼光被重新呈
現於人前,受害者?加害者?背後操作者?
後世的客觀研究者?或是仍被主觀影響的受害者的遺族?
誰是誰的羅生門?
真的時間就說得清真相嗎…
或猶如書中說的「我們現在都是死者的剝削者。」p560
書中另一個故事“擬像”雖然講的是親情間的糾結,卻其實講的同樣是
人都只能從自己的角度去看過去並研究歷史這個盲點。我們兩眼所及
往往如此表面,刻板印象如此深刻,我們都用眼睛在攝影 ,在記錄
我們人生的一切。
「照片是秘密的秘密,它告訴你的越多,你知道的越少。」
Diane Arbus
而Susan Sontag在<論攝影>中說「理解始於不把表面上的世界當作
世界來接受。」
兩人都指出我們有時觀察這世界的眼界總是被限而不夠寬大,而評斷
時的話語又往往太片面,眼見不一定為憑,論斷時又無可避免的帶著
個人情感,那麼有誰可以說自己真的客觀。
從作者的各篇故事來看,似乎客不客觀是一回事,更重要的是真實的
呈現自己所見,發聲本身這個行為,往往比發聲最後的結果還要重要。
「加進個人描述的同理心和無法減少的主觀範疇並不會減少真實性,
反倒提升了真實性。我們接受自己的脆弱和主觀,並不會讓我們卸下
說出真相的道德責任,就算是- 尤其是 - 「真相」並不是單一的,而
是一組合人性的共有經驗和共同理解。」p605

“物哀”這篇讓我想起劉慈欣的許多短篇,對於人類在面對大環境滅
絕時的崇高人性,我想起劉的“流浪地球”,想起考德懷納。史密斯
<人類補完計劃>中的“小丑鎮的死亡女士”。
那些生命中所有一切當時不明白的事,為何你會走到今天這條道路
的那些冥冥之中,往往都會在人生某一個時刻,因為某件事、某個
人讓你突然明白,也許你一生的努力,前程所行的那些路,只是為
了來到某處成就某個人。
可能聽來有點哀傷,但在那一刻至少我們都成為某人或某群人生命
中的英雄,而不只是自己的。
生命因為匯流有了意義,在山中涓涓獨流的小溪雖純卻難免略顯單
調而寂寞,少了百川入海時的壯闊與其得以滋潤出的一眾璀璨生命。
「我們因為在其他人生命中的位置而有意義……單一顆棋子不是英雄,
但所有棋子在一起就成了英雄。」p372

這是很美的一本書,特別是前半段幾篇故事,跟姜峯楠<你一生的預
言>或劉慈欣的短篇一樣,都讓我看見另一種寫作視角,都是用短短
的篇幅,卻留下一個充滿無限想像力跟餘韻的氛圍。
三株半竹子推

題外話,讀完時不知為何我突然覺得如果有一天我不在這世上了。
這世界之外的那些日月星辰,星球之內的岩石海潮都將依然存在,
靜謐地,等待時間到來又過去,就覺得很美,很安心。
覺得好像失去也沒有那麼可怕,因為這麼美的東西會永恆存在。
美可以一直被發現,被記著 ,本身就是一種令人安心的力量。
閱讀著這些故事,被這些故事寄生而滲透,共同成為時間與思想長
河裡的一沫,然後把它以自己的方式記錄下來,像是卡魯伊人一樣
的轉化成自己生命的一部分。
終有一天會有另一個誰在沙灘逐浪時,這諸川成海激起的其中一沫
會隨風飄墜在其臉上,眼中, 然後也成為他的一部分。
本文同步發表在 Ep https://episode.cc/read/otter1985/my.180722.204917
作者: hwider (海裡的星辰)   2018-07-23 07:23:00
謝謝分享
作者: nightever (不知處)   2018-07-23 13:16:00
謝推 ,之前看到這本書就非常有興趣 ,看了你的心得可以入手來讀了:)
作者: nnlife (恩尼)   2018-07-23 14:17:00
作者: Cezaill   2018-07-23 20:08:00
謝謝分享
作者: YXL5 (一片冰心在玉壺)   2018-07-23 22:10:00
謝謝分享!
作者: paperdo (å•Š...忘記帶錢包)   2018-07-24 11:24:00
超想看這本,感謝把火升旺
作者: onaconflict (咕嘰呱呱)   2018-07-25 13:17:00
剛好最近也看完這本,非常非常喜歡,值得推薦
作者: akrsw (quo vadis?)   2018-07-25 21:52:00
離題推姜峯楠的小說。
作者: otter1985   2018-07-26 16:24:00
同推姜峯楠~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