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機器 平台 群眾

作者: joyceemi (joyceemi)   2018-03-16 21:12:16
《機器、平台與群眾》是一本愈往後讀,會愈覺得有趣的書,這三個名詞,形塑了現在的
商業世界。書的副標Harnessing our digital future(駕馭我們的科技未來)可以用來
就是這本書的主軸。
為什麼有趣,先講講我的看法:讀完這本書給我的第一個念頭是,好了!別鬧了,之前那
些紛紛擾擾,機器會取代人類的這些論調已經夠了,別再端出這些嚇人的玩意。現在可以
好好來討論正事,主角「人類」現在可以粉墨登場,在這個新世界,人類才是主人,該想
想我們該做些什麼了。
人腦、產品與核心 → 機器、平台與群眾
機器、平台與群眾,是現代商業世界構成的三個步驟。首先,機器的發展,像電腦、智慧
型手機等硬體設備的普及,與軟體、演算法與雲端的發展,改變了企業最重要流程的執行
方法。
當機器發展到一定程度之時,緊接著是因應而生的產品與平台,例如Uber與Airbnb等新型
公司的成立,改變了傳統商品與服務的交易模式。
最後,群眾的知識匯集產生的力量,如何取代傳統的專業核心,使資訊可以易於取用並廣
泛流傳,擴大了整體世界的能力。
本書將這三個步驟分成三個部分來詳細探討,提供讀者一個全面的觀察與後續的思考。使
我們可以了解,在過去,人腦,產品與核心知識是商業運作的主要法則,至今逐漸轉換成
機器、平台與群眾,這當中雖然運作的方式改變了,但人類所擁有的能力,與成功企業所
具備的商業模式等,卻不會因此而發生重大的變化。
人腦與機器
我們為什麼需要機器來協助我們?主要是源於一種稱為「波蘭尼弔詭」的現象,「波蘭尼
弔詭」是指人類所知道的知識,比能夠說出來的還要多。
很多時候我們的反應可能是一種反射現象,就像《快思慢想》這本書中提到系統一「快思
」,類似於直覺的思考模式,讓我們常常遇到「無法解釋,但是我就是知道」的時刻來做
出判斷。但是,這種判斷有很多時候,會被心理上原本的刻板印象或偏誤影響,導致事與
願違的情況。
如果這是我們還是倚賴人腦,就可以利用系統二來進行思考,系統二「慢想」就是用來處
理一些費力的活,例如邏輯思考與計算分析,但是,大腦一樣需要大量的消化與記憶資訊
,才能做出正確的選擇。這時,機器便可以提供大腦幫助了。我們不知道何時、何地會需
要取用何種資訊,機器幫助我們吸收,消化並記憶大量的資料。讓我們根據可以根據需求
來取用、利用並做出決策。
產品與平台
在我們(人類)與機器達成夥伴關係後,平台順應而生了。平台的特性免費、完整與即時,
這三個特性合在一起,形成了一個組合式的創新,改變了傳統的商業模式與銷售渠道。例
如原本我們要聽音樂,需要買一張CD,但是現在變成付月費就可以聽到飽;或是原本的使
用者付費習慣,變成免費使用,付費者反而變成了廣告商。
這樣的轉變打擊了很多傳統企業,以往我們在學經濟學理論時,若在完全競爭市場的情況
之下,廠商的利潤到最後會趨近於0,訂價最後會趨於成本,導致無利可圖。但是,不管
製造任何產品,都一定會有生產成本,免費!怎麼可能呢?
於是有一些傳統廠商認為,這些平台公司利用所謂的削價競爭來奪取市占率,這是一種惡
意的競爭行為,對平台公司提出批判。其實比較實際的做法,是想想看企業如何與新科技
相互配合,以擴大市場範疇,增加顧客是提高收益率最好的策略。
傳統公司與平台公司,若擁有競爭優勢與差異性,方能在激烈的商業環境之下找到出口。
平台公司的興起與勝出,改善了許多傳統企業的缺失,或提高了傳統企業的服務品質。擁
有「雙邊網路」的優勢,讓平台可以更了解市場兩邊的供需關係,並即時提供反饋與修正
,使商品與服務可以更快,更有效率的進行變革。蒐集大量的使用者數據,藉以分析使用
者的變化和習慣,應用在管理、訂價、使用者介面與體驗。
在過去,買賣雙方之間的歧異通常出現在對產品的資訊不對稱性上,線上平台大幅降低了
這種不對稱性。當我們了解這些特性之後,就會了解免費對這些公司的合理性,免費是為
了促使機器與平台的持續發展,形成為網路效應與規模效應。這種發展建立在基本的經濟
學理論之上,簡單來說,平台建造者和消費者都想要低價,而供給者之間的競爭往往導致
低價,由於平台通常具有提高利用率及效率的潛力,所以自然而然,價格就會愈來愈低了

核心與群眾
平台的發展最後的目標,最終還是要受益於人類。不管是機器或平台,都應能使人類的生
活變得更好而存在。愛因斯坦曾說:「我們的智慧創造出來的東西,應以關心人類命運為
首要目的,增進人類福祉。」再高明的科技,都應該視為協助人類的一項工具,這項工具
的利弊,再於人類決定如何去使用它。
平台幫助人類,幫助這個社會發展最好的例子,莫過於藉由群眾的知識力量來提高群體的
智慧。以台灣最主流討論社群PTT來說,鄉民臥虎藏龍,任何即時資訊或專業知識都可以
在上面討論與搜尋。另外,群眾募資平台幫助好的想法與產品得以實現;Facebook幫助我
們聯繫這個世界與人際關係,甚至在投資的領域,可以藉由平台來組成一個更有效的投資
組合。
這本書中還有提到許多經濟學的概念,藉由經濟學原理探討社會運作的原理。為什麼這個
世界並不會因為科技的進步,發生像讓機器取代人類的狀況?或是企業組織的存在意義,
為什麼個體(自由工作者)還是無法取代企業?就最初淺的角度來看,人類所擁有的創造
力,化想像為現實的能力,將機器與平台發明出來。人類所擁有本能,心志、意識及意志
,透過與他人交流,理解來建立自知,自我成長,是目前AI人工智慧想達成還尚未達成的
領域。
既然這樣,為什麼不回過頭來理解真實世界的經濟是如何運作的?複雜的經濟世界需要各
種協調來達到均衡,改善整體社會需要持續的經濟成長,而成長中最需要的養分,就是擅
長創造新的企業,新的就業機會與新的需求。機器人從經濟學的角度來說,我認為應該還
是屬於資本,而不是屬於勞力,AI目前無法創造新的企業、也尚未提供人民就業機會,在
沒有所得的情況之下,沒有財富分配,自然也不會有需求,沒有需求反過來也不會刺激生
產,自然也就不會有所謂的成長發生了。由此可知,最好的結果,也許不是最終的結局(
世界仍然在變化),經濟成長這份工作與目標,還是需要靠睿智的人類,整合技術與其他
資源,滿足企業對於顧客的需求與整體世界的繁榮願景。
網誌閱讀 https://justininvesting.wordpress.com/2018/02/06/machine-platform-crowd/
作者: naminono (諾諾)   2018-03-18 03:37:00
感謝分享
作者: x76882 (x767676882)   2018-03-18 20:37:00
謝謝分享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