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w: [心得]陳浩基/ 13.67 (未讀可入)

作者: kea (推理小說<親愛的你>出版)   2014-09-20 00:46:34
※ [本文轉錄自 Detective 看板 #1K75tTtc ]
作者: kea (<滅蜀記>台灣出版) 看板: Detective
標題: [心得]陳浩基/ 13.67 (未讀可入)
時間: Sat Sep 20 00:46:18 2014
http://blog.udn.com/Kea0111/17404718
2013年底的時候我去香港大吃大喝,也找了浩基吃喝一番。那時候他告訴我他的新書
會在2014年7月左右出版,我暗暗鬆了口氣,因為我知道我的書會在2014年5月上市,浩基
的書晚我兩個月,應該可以減輕一些殺傷力。結果我的《親愛的你》在5月19日出版,浩
基的《13.67》竟在6月9日橫空出世,而且一出版就把我打趴在地上,真的是文壇如戰場
,兵不厭詐,這就是戰爭。
我最早接觸「陳浩基」的名字是在第六屆台灣推理作家協會徵文獎,那時候我還不是
協會成員,單純買了當屆的決選入圍作品集《魔鬼交易》,裡頭收錄有浩基的入圍作品<
傑克魔豆殺人事件>,那是以雲遊貴族霍夫曼先生為偵探、以童話傑克魔豆為架構的故事
;我還記得我是在睡前看這篇故事,看完後在床上樂不可支地滾來滾去,因為無論推理、
故事、歷史背景、或是噱頭,這篇小短篇都太有趣、太強大,有點像吸了徐四金寫的香水
,會自動開始脫衣服一樣。(在我blog中挖出那個古老的心得
http://blog.udn.com/Kea0111/1807412。)
但陳浩基給的震撼還沒結束,隔年第七屆徵文獎,他以兩篇作品<藍鬍子的秘密>、<
窺伺藍色的藍>同時入圍徵文獎決選,<藍鬍子>並拿下首獎。這是首度有同位作者以兩篇
作品入圍,不僅空前,到目前第十二屆徵文獎仍是絕後。不過「一人兩篇」這種紀錄僅屬
浮面,更重要的是作品的內容;<藍鬍子的秘密>是循霍夫曼先生的童話推理路線,<窺伺
藍色的藍>走的則是黑色懸疑犯罪路線。事實上,當屆浩基還有第三篇投稿作品<超.三流
推理小說>,走東野圭吾「超」小說的諷刺路線,同樣也是非常精彩的作品,若不是高普
的<西巴斯貝之戀>橫空出世,可能浩基就要創下噁心的大三元紀錄了。(一樣,我當年有
寫下心得,入圍作品集《神的微笑》,http://blog.udn.com/Kea0111/2807811)
「一人兩篇」告訴我們陳浩基可怕的地方,他不只寫得好,而且寫得很廣,從中世紀
的英國,到二十一世紀的香港,從工整的本格推理,到緊湊懸疑的黑色犯罪,要創意有創
意、要氛圍有氛圍、要嚴謹有嚴謹,即便是歐美日本宗師級的作家,也未必能同時駕馭那
麼多別具風格的作品。
附帶一提,上述兩本作品選《魔鬼交易》與《神的微笑》都是由明日出版社出版,目
前已絕版,這讓浩基那幾篇短篇成為逸品,要看的人可以花錢跟我租。
在以前的心得中,我提過,浩基最強的部分便是「細節的描寫」。廢話不多說,這邊
引一段《13.67》的文字:
…他不知道的是,在同一時間,衝鋒隊第二號車在西半山區發現目標車輛。二號車收
到電台指示,趕到薄扶林道與山道交界設置路障,截查可疑車諒,但警員還未佈置好,就
看到目標車輛直衝過來,把告示排撞個稀巴爛。。二號車的成員立即上車追趕,兩車沿薄
扶林道轉往般咸道追逐,險象橫生。然而,當犯人的車子駛至漢寧頓道附近,為了閃避一
輛迎面而來的貨車,意外撞上燈柱,衝鋒隊員得以從後趕上。(第186頁)
從這段短短的描寫中,我們可以看到警方的衝鋒車是「二號」,可以看到警方為什麼
、在哪裡、如何與匪徒交會,展開追逐,然後在哪裡、為什麼、如何變成警匪槍戰。若是
其他作者,很可能就只會簡單寫說:「警方在某個地方遭遇匪徒,雙方追逐了一段距離,
匪徒為了閃避來車而翻覆,警方從後趕到。」
這有什麼差別?第一是畫面感,好的細節描寫就像好的電影運鏡一樣,可以把故事鮮
明、清析、有節奏地傳達給觀眾(讀者),使觀眾(讀者)與故事產生更多連結,加強故事的
效果;另外,在推理小說書寫中,良好的細節描寫意味著作者有更多的空間來安置線索,
這點在《13.67》體現的淋漓盡致。
細節描寫是技術面,《13.67》真正迷人的點還是在於故事。這本小說由六篇短篇組
成,共通主角是香港警界神探關振鐸,每篇故事都是一個獨立的案件;第一篇故事年代為
2013年,第六篇故事為1967年,正是書名《13.67》的意義,每篇故事時代間隔10年左右
,以倒敘的方式,敘述關振鐸五十年的警探生涯,同時也記敘了香港五十年的變遷。
我想光是這樣的敘述就很吸引人。六個獨立短篇各自經營出很出色的謎團故事,給予
讀者豐富的推理體驗;而以主角生涯串連的手法,又使整部作品產生很強烈的時代感,使
謎題不只是謎題,而是一個時代的縮影,對我這種靠港片在認識香港歷史的台灣人來說,
浩基的每一篇故事都會讓我帶入幾部同時代的香港電影。整本小說無論遠觀近看皆相宜,
是非常精彩的創意與表現手法。
以下就六點故事發表心得,原則上都不會觸及謎底,若有,我還是會用「這個」或「
那個」帶過去,有看過小說的人才會懂了。
<黑與白之間的真實> (時間:2013,電影:《寒戰》)
在這篇故事中,神探關振鐸已陷入彌留,負責偵查的是他的徒弟、九龍總區重案組組
長駱小明督察。富商阮文彬在自己的豪宅中被殺,案情膠著,駱督察來到病床邊,希望藉
昏迷的師父一臂之力,找出真兇。
這是六篇故事中最本格的一篇,豪宅命案,嫌疑犯為在場的五人之內,所有的線索都
透過駱督察的報告,一一呈現在讀者面前,讀者有機會趕在昏迷的關振鐸之前解開謎底。
相較於後面幾篇故事,我覺得<黑與白之間的真實>單篇比較普通,可能是我個人不偏
好本格推理的關係。雖然最後結局有個逆轉,但我仍覺得有些細節怪怪的,尤其是「半小
時」,我不大確定做那些事要花那麼久的時間嗎?如果兇手的動機是那樣,那他會用這種
方法殺人嗎?而且豪宅大歸大,還是有別的人在,真的可以這樣殺了又殺、還悠哉遊哉地
佈置現場嗎?
撇開推理,這故事背景中,已經出現香港警察和社會運動的衝突問題,在香港回歸中
國十五年後,香港警察究竟是要保護市民?還是要保護政府呢?。我想在2013年這個衝突
還不是那麼劇烈,若是故事背景放到2014年,佔中、北京白皮書等議題,或許會激發浩基
更多想法吧。
<囚徒道義> (時間:2003,電影:《無間道》)
故事推回2003年,駱小明新任油尖區重案組第二隊指揮官,關振鐸則已經從情報科
(CIB)退休多年,以約聘顧問的型式,協助警方辦案。這次他們要面對油尖區的黑幫老大
:「洪義聯」的左漢強。
從前一篇的本格推理,跳到這一篇的港式警匪鬥智,故事風格轉變相當令人驚喜。<
囚徒道義>著重在警方與黑道間的鬥智,幫派、世代、線人、毒品交易等元素豐富,節奏
明快,絕對可以滿足港式警匪片的愛好者。
在這篇故事中,作者也藏了一些「彩蛋」。例如在關振鐸書桌上、玻璃瓶中的彈頭,
應該可以溯回第四篇故事<泰美斯的天秤>;另外駱小明也有提到,現在毒品調查科的頭頭
,與關振鐸曾在70年代共事,那就要溯到第五篇故事<Borrowed Place>,只是不知道是哪
一個角色?
這篇故事也不斷地喚起我對電影《無間道》的回憶,尤其關振鐸從CIB退休,會一直
讓我想到劉德華演的劉建明高級督察。到目前為止,《無間道》仍是我心目中香港警匪片
的第一名,自從這部電影以後,香港警匪片都愛弄些臥底、天台、還有那種慢慢、暗暗的
場景。
另外,在這篇故事中出現的女角唐穎,主打歌《Baby, Baby, Baby》,也讓我一直想
到Angelababy楊穎,不知道是否是作者偏好的投射?
<最長的一日>(時間:1997,電影:《暗戰》)
1997年6月6日,離香港回歸不到一個月,也是關振鐸待在警界的最後一天。就在這平
凡的一天,香港發生了火警、化學車翻覆、隨機的強水(硫酸)彈攻擊,還有就是,重刑犯
石本添藉保外就醫時逃脫,警方雖在槍戰中擊斃共犯,石本添卻就是人間蒸發。行將退休
的關警司,和初出茅廬的駱小明,會在這一串的事件中發現什麼呢?
這篇故事走古典名偵探的探案路線,關振鐸對於所有的案件都已經沒有調查的義務,
但他的輩份夠高,所有偵查警察都會尊重他,因此他可以隨意地介入任何一樁事件,問一
些名偵探才會問的稀奇古怪的問題,最後像魔術師一樣把所有線索串在一起。整個故事的
謎團設計得工整而創意,破案也是乾淨俐落,搭配97香港回歸的背景,十分引人入勝。
另外一些有趣的地方。這篇的篇名應該是取自6月6日諾曼地登陸「最長的一日」,同時作
者也將一個老警探即將退休的心境寫得相當有趣,一方面覺得應該交班,一方面又想做點
什麼,破完案後還不忘要回辦公室吃屬下送的蛋糕,十分可愛。
<泰美斯的天秤> (時間:1989,電影:《重案組》)
<泰美斯的天秤>絕對是這本小說中最精彩的一篇,甚至可以說是我目前讀過華文推理
短篇中最精彩的一篇,也比大部分的英文、日文短篇推理都要精彩,如果你只有一小時,
請一定要看看這篇故事。
1989年5月,關振鐸剛就任CIB主管,警方發現重大通緝犯和同夥藏身於嘉輝大樓,於
是設伏盯哨。但不知如何洩露訊息,石本勝突然決定脫身,負責盯哨的都察鄧霆(TT)不服
從命令,逞能獨自去拘捕火力強大的犯人,結果在大樓發生槍戰,五名市民因此喪命。
是警方有內鬼?或是派系間相互傾軋?或是個人恩怨?只有旁觀的關振鐸看出真相。
這篇故事完美地結合了警匪槍戰與本格推理的元素,在緊張刺激的搜補行動中,注
入正統的推理解謎流程,所有的線索都安置的妥貼致,當讀者耳中還迴繞著槍響的同時,
腦中已經受到解謎的震撼。很厲害的作品,拍成電影一定超強,《無間道》不過如是。
我去年去香港時,浩基還有帶我去中環立法會大樓,看那尊泰美斯女神像。不過對法
律系的學生來說,正義女神像其實不怎麼稀奇,所以我就沒拍照,如果早知道知有篇作品
,應該是要和作者拍張照的,可惜。
<Borrowed Place> (時間: 1977,電影:《五億探長雷洛傳II-父子情仇》)
1977年,關振鐸就任九龍區刑事偵緝部高級督察。那是香港廉政公署成立的第三年,
警廉衝突正逐漸升高,四大探長都在準備移民。一天,自英國來到香港的廉政公署調查員
夏嘉瀚接到兒子被綁架的消息,他不能公開報警,只好找上先前在英國受訓的關振鐸。綁
匪為什麼要綁架一個普通公務員的小孩?或是這其中另以文章?
這篇故事走的是「綁架風」(廢話),基本上,除了少數殘虐式文本外,推理小說的綁
架案都依循幾個原則:1.交付贖金過程一定超級複雜;2.綁匪多半就是主角身邊的人;3.
綁架的目的有八成不是為了贖金。例如東野圭吾的《綁架遊戲》。
<Borrowed Place>約略也是依照這些原則,這讓故事的驚喜感稍微低了一點。不過有
趣的是,我讀這篇作品的同時,也稍微反思一下自己的創作風格,我想如果是我寫這篇作
品,我應該會技巧性地暗示主角有拿錢—是真的拿,不是說為了啥正當的目的。我還是偏
好有缺陷的主角,這大概也是我的作品不討喜的原因。
題外話,講到廉政公署,我第一個想到的電影是《五億探長雷洛傳》,不過後來想想
雷洛傳結尾時,廉政公署根本還沒成立,應該是下集《父子情仇》比較適合,郭富城演的
雷用賢才會出現。
<Borrowed Time> (時間:1967,電影:《喋血雙雄》)
故事推回原點,背景是1967年的香港六七暴動,大批左派份子結合工運、共產黨等力
量,在香港到處暴動、放置炸彈,香港警方也用野蠻的方式對待,濫捉濫刑,整個社會陷
入混亂。有批左翼份子計畫一起大型的爆炸陰謀,雖然有部份線索,但整個計畫的最終目
標是什麼呢?
和前五篇故事不同,這篇<Borrowed Time>是以第一人稱書寫,敘事者是個年輕人,
他和巡警「阿七」設法阻止左翼份子的陰謀,兩人互軋推理,敘事者的推理能力似乎還在
警察之上。但作者刻意隱藏了故事中所有關係人的姓名,在故事最後,這些人的身份才是
整本書的驚奇所在。
做為整本小說的最後一篇(或是最初一篇)故事,這篇<Borrowed Time>做了一條龍最
後了一顆眼珠,把整本書的前後兜在一起,讓這段倒著走的人生旅行停在一聲嘆息中。不
過我個人覺得有些可惜的是,<Borrowed Time>雖然將箭頭指了過去,前面那篇作品卻少
了箭頭指過來,在回圈中稍微少了一點。
總的來說,這是一本極為精彩的作品,冶各種元素為一爐,可以產生很強大的閱讀
效果。有人說將這本書拍成電影,我倒覺得應該可以拍成電視劇,每篇作品拍兩集,上集
鋪謎面,下集放謎底,下集演完後,畫面轉成黑白,縮小到時光軸上,往前倒轉十年,這
樣才能感覺關警探一生懸命的偵探生涯吧。
作者: silverpink (Eve)   2014-09-20 09:39:00
這本真的非常好看
作者: Dichroite (猛虎嗅薔薇)   2014-09-20 10:45:00
感謝推薦~
作者: sky4961 (S子)   2014-09-20 10:48:00
這本超好看!大推!
作者: headcase (仙人掌上的肥肥)   2014-09-20 11:49:00
大推這本!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