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討論] 書的內容與引註資料比例

作者: omamori (お守り)   2014-09-03 02:44:06
※ 引述《KMART (只能說說)》之銘言:
: 小弟我暑假趁66折買了一本群學出版的
: 自由之夏
: 昨天一時興起翻翻看
: 發現好像快要三分之一是備註
: 覺得有點怪
: 好像引太多了
: 不知道有誰也有遇過這一類的書呢哈哈
: 會不會覺得有點虧呢
底下有網友推文:
推 geofrania: 表示說這家出版的編輯能力很差~三分之一備註還直接上架 09/03 00:30
想請問一下,是否能進一步說明為什麼三分之一的備註直接上架表示編輯能力很差?
願聞其詳。
我沒有看過《自由之夏》,以下只是說說經驗。
以前的主管說過,他曾經把書後面的註釋還是延伸閱讀整個拿掉,
結果被讀者打電話來痛罵,從此以後他都會把書末的註釋、書單等等,
完整附上給讀者。
我不曉得讀者在看不同類型書籍時,是否會對這些附註有不同程度的需求,
例如比較硬、比較知識性的書籍,會比較需要這些資料出處或補充。
至少我自己是這樣。
在我的理解,群學出版的書好像就是屬於這一類比較硬的書。
作為資料出處的註明,這應該算是嚴謹的做法,就像論文中的 citation
都要寫清楚一樣。普立茲獎得主 Doris Kearns Goodwin 就曾經
被指控抄襲,後來解釋是(助理)處理資料出處時有遺漏。
作為延伸閱讀,則是幫助對該主題想要繼續深入研究的讀者,
能夠進行主題式的閱讀與研究。
對於書末的註釋、書單,我的想法是這樣。若非如此,佔了三分之一的頁數,
只是徒增出版社的紙張與印刷成本而已,整個拿掉還能減少頁數,降低售價,
應該是更有利於銷售才對。
如果不是整個拿掉,而是經過篩選呢?這樣的做法也還是很有爭議,
如果編輯本身是相關科系,或許還能初步進行篩選(前提是給進階讀者的書),
若非相關科系的編輯,要如何判斷,又怎麼敢做出取捨呢?
另外,如果要逕行刪去附註,不管是整個拿掉或者篩選,
只要有動到書籍的內容,就必須徵得國外出版社的同意、作者的同意,
恐怕也不是說刪就能刪的(到時候寄樣書到國外,一定會知道的吧)。
我很好奇讀者對書末註釋、書單等等附註的看法 :)
作者: paleomort   2014-09-03 03:21:00
單純只是有人以個人的喜好來判定別人的能力,如此而已
作者: amontillado (雪莉酒)   2014-09-03 04:33:00
學術類的書這很平常啊,某些人只是外行人說外行話吧
作者: lisido (銘謝惠顧)   2014-09-03 08:28:00
對我來說看書就是要長知識的 即便是小說類的也是(看作者怎麼寫故事) 所以注釋越詳盡的書我反而越愛有時也真的會從書上註明的引用資料去找書來看~不過像新版的玫瑰的名字對我來說就是一大挑戰了哈哈
作者: fire1017 (鳥鳴啾啾)   2014-09-03 12:19:00
群學的書我算常看,雖說這類書籍很重視引註的重要性,
作者: Amperex   2014-09-03 12:20:00
我蠻喜歡有註釋的書說 有助於深入了解整本書的脈絡
作者: fire1017 (鳥鳴啾啾)   2014-09-03 12:21:00
但想到花這些錢買一本書,卻有一大比例是引註,多少會影響心情
作者: Yoonasky (Yoonasky)   2014-09-03 12:31:00
我覺得是必要的
作者: Cezaill   2014-09-03 17:50:00
虎媽的戰甲引用文獻篇幅將近1/3 我覺得有點多 囧
作者: Yiing (腹有詩書氣自華)   2014-09-03 19:09:00
何必跟一個外行不懂裝懂的人認真
作者: momihsiao (momilang)   2014-09-04 08:42:00
引註很重要啊!很多時候還能從中得到新的東西。我個人很喜歡注釋放在同一頁的編排。
作者: ines1969 (ines)   2014-09-05 09:25:00
推文那句話真的蠻沒有道理的也.......... :/花錢買書一大比例是引註為什麼會影響心情呢?那也是書的一部分啊~內文還是在啊 應該沒有有虧到什麼吧 :)另外 引註和編輯能力差也沒關係吧?要怎樣優秀的編輯能力才能將需要引註的文本變成不需要呢?
作者: Grecie (容)   2014-09-05 09:53:00
看到那推文真的笑了 有夠無言
作者: darkwindwind (darkwindwind)   2014-09-09 04:15:00
我是反過來先看書單裡的書才看原本小說的書說,有那個背景比較能理解作者為何這麼寫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