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國家為什麼會失敗?

作者: xainbo (Abbo)   2014-05-07 15:19:27
http://habboheres.blogspot.tw/2014/04/blog-post_22.html
《國家為什麼會失敗》以制度包裹上市的新自由主義
  本書《國家為什麼會失敗》由經濟學家(Daron Acemoglu)與政治學家(James A.
Robinson)合作十五年並撰寫而成,是一個很適合拿來複習世界地理和世界歷史的好書,
但對於政治學或經濟學的密度並不是太高。一言以蔽之,國家為什麼會失敗?因為制度。
因為制度漂移的小差異使得關鍵時期出現時,國家會有不同的走向。硬要寫一個意會的公
式概念,大概是長這樣子:
國家成敗=〔制度漂移 × 關鍵時刻〕= 〔廣納/榨取〕‧〔政治/經濟〕
  本書前三章分別說明了三件事情,1)為什麼文化、族群和地理環境一樣美墨邊界城
市「諾加雷斯」南北兩側的經濟發展不一樣;2)為什麼地理環境、文化或領導人不思長
進,並非貧困的主因;3)富裕和貧困源於什麼樣的政治和經濟制度?
  首先,兩位作者用很簡單的概念和數據描敘了「諾加雷斯」,並直接點出來,並非文
化、族群和地理環境造成南北兩側的經濟發展不同,問題就在於制度。進入第二章,再次
駁斥了其他三種假說:源於孟德斯鳩的地理假說(也順便批了槍砲、病菌與鋼鐵的環境決
定論)、源於馬克斯韋伯的文化假說(這種類似社會達爾文主義的概念自然有很多破綻)
、以及無知假說(不是不知道,而是不想要)。駁斥了這三項假說之後,作者認為並非文
化、族群和地理環境等因素,造成貧困或富裕,而是另外一種更決定性的因素,決定了科
技、生產技術的散播不平均--制度。
  所謂的制度就是指經濟制度和政治制度,並分別有榨取式和廣納式等兩種型態,並不
斷說明此政治制度與經濟制度相互反饋的迴路過程,壓榨經濟源於壓榨政治,壓榨政治不
願放棄壓榨經濟;廣納政治產出廣納經濟,廣納經濟造就廣納政治。如本書所言「經濟學
假設政治問題已經解決」(但問題始終存在)、「政治是社會選擇管理社會的規則的過程
」(包含了經濟制度和政治制度)、「制度促進的經濟成長,會同時製造贏家與輸家」(
此即熊彼得所稱之創造性破壞)。
  因此,作者認為黑死病襲來,東歐走向更集權的榨取制度、西歐則專制瓦解而走向廣
納制度,正是關鍵時期與制度漂移的相互作用關係。社會本來就會不斷發生政治、經濟等
層面的衝突,並且在社會中以不同方式解決問題,因而產生歷史差異,何以有這些制度選
擇、制度漂移、關鍵時期應對的差異呢?作者的答案,往往是--偶然與隨機。其實,這
點很像是個答案,卻又覺得好像不太負責任,但或許歷史本身就是不斷的偶然與隨機吧。
總之,不斷偶然堆砌的小差異,形成日後越來越大的制度差異,以至於在關鍵時期有了不
同的反應,所以工業革命發生了,並且選擇在英格蘭。
  對於〔廣納/榨取〕‧〔政治/經濟〕這四種組合,作者認為會形成良性/惡性循環
。廣納政治會促成廣納經濟,廣納經濟會協助鞏固廣納政治;反之,榨取政治會因為缺乏
誘因與精英抵抗,而更加專制地鞏固榨取經濟,而詐取經濟也會反過來回饋榨取政治。相
互的迴圈會不斷鞏固、循環。
  這時候有人就會提問了,但有些專制集權國家,仍舊可以創造經濟成長呀?例如沙俄
、帝俄或者近代中國等。作者認為,這是有限成長的榨取制度,藉由榨取政治的分配來調
整生產,但因為缺乏廣納的政治與商業誘因,所以未能完全吸引資金、創意流入。這種成
長是有限而建立在快速投資,而非建構在創造性破壞上。
  是的,創造性破壞(The Creative Destruction),就是重新配置各種生產要素以追
求更高的利潤,包含了資本、土地、機器、創意、人力、權力和階級等等。因為廣納經濟
的特色(對於私有財產權的各式處分行為之保障),使得民間願意追求更多的利潤、激發
更多創意,貿易、生產、交換、消費是有利可圖的,因此願意嘗試、願意投資,當然這些
資本投資也會反過來改變既有的貧富階級,可能有人因而向上爬升、有人跌落,造成政治
或經濟權力的改變。若是此種成長的創造性開始產生破壞時,專制集權的榨取政治制度,
當然是會介入節制,因而限制了更進一步的創造性破壞及其後帶來的成長與廣納經濟。
  這種創造性破壞有時候是外來的。例如19世紀之後,歐美勢力進入亞洲,日本就在各
種因素之下被迫開啟了明治維新的創造性破壞,而清朝則是選擇自強運動引進西方兵器,
但本質是仍舊維持一樣的榨取政治與經濟制度。對於關鍵時期的不同反應方式,造成20世
紀雙邊的政治與經濟實力落差,甚至造成當代國家發展的差異。
  看到這邊,對於本書兩位作者對於制度的看法和探討已經差不多了,作者用一言以蔽
之的方式,解釋了千年來的各地發展差異,雖說是「制度」,但又跟公共管理或者新制度
經濟學的分析方式不太一樣。不如說像是在大力讚揚廣納經濟(私有財產權的保障)與廣
納政治(有點不明確,但應是美國式的民主)。此種讚賞,稍微想想之後,我認為可以稱
之為以制度包裹上市的新自由主義,在本質上沒有面對國家內部的失敗。
  首先,作者所提制度而造成的技術散播不平均,其實就雷同於David Harvey《新自由
主義的空間》所稱的不均地理發展,只是Harvey的不均地理發展有再進一步帶入全球化與
資本主義所掀起的新自由主義波瀾,以至於不均地理發展並不只是單純的壓榨/廣納/政
治/經濟,而是更複雜的共構。同時,Harvey在《寰宇主義與自由地理》一書中也批了《
槍砲、病菌和鋼鐵》的環境決定論,一樣是批判,但與本書的批判方向不盡相同,但終究
可歸納為戴蒙的歷史地理唯物般的環境決定論,就是忽略了地理本身是經由空間生產、制
度、勞動、領域化與去領域化、技術化、生活時間等方式所塑造出來的,再簡略一點說的
,則可回到本書所稱的,問題就是源於制度,一種具有空間概念的政治與經濟制度。
  再來則是有點複雜而作者自己有試圖解釋,但我認為未有效解釋的概念。作者認為,
集權壓榨式政治不利經濟發展。例如剛果和北朝鮮,政治和經濟都在領導者手中,但索馬
利亞的經濟和政治的弱後發展則是源於權力太過分散而無法創造有效制度。好的,除了政
治和經濟制度以外,似乎應該要探討「權力的流動」。如果,目前尚未有效的解釋此種權
力的流動。例如,權力是有效、均衡的流動在各個階層、部門,或許可以符合本書所稱的
廣納式政治,但若權力是灘散在各個部落、宗族而無法整合其來,恐怕也無法建構有效率
的政治或經濟制度。因此,權力的流動攸關了政治及經濟制度是否能有效建制。但目前仍
無法說明,何種方式可以促成權力有效流動而營造適合的經濟與政治制度?
  第三,延續對於權力流動的討論,我認為作者所提的廣納經濟(私有產權的處分保障
),呼應到當前資本與金融運作方式(錢滾錢,無中生有創造錢),這種資本的流動滲透
力,影響力更勝權力流動,甚至連政治、政黨或政府成為了商品化後而可競價的商品,政
府根本就是被置於資本迴圈當中,稱不上廣納政治和廣納經濟的良性互動循環。以往,所
謂的榨取制度是無法資本和階級流動;如今,似乎沒有詐取,但藉由壟斷和偏差動員,創
造一個新的強大的政治經濟迴圈,未能參與其中者,只能在旁邊吃土玩沙。(我好像可以
自由創業,但……;我好像可以投票選舉,但……)
  第四,因此我認為在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當代的國際秩序建立,國家們的邊界逐漸維
持了(雖然仍有變動),即使國家不再擴張,但資本仍舊快速流動著,政治定錨但經濟權
力也趁機擴大。既然國家不在持續擴張政治的守備範圍,那就由經濟來蠶食鯨吞,於是事
物都商品化、金融化了,包含政府、政黨和政治。
  第五,因此套用作者提到的榨取政治制度被替代,延續者繼續榨取,我認為心有戚戚
焉。日本時期,殖民統治創造了一個專制而集權的殖民體制,因為專制而集權,所以可以
創造有限的成長,以及相當合乎母國利益的社會體制、生產方式和社會關係。後續,當殖
民政府離開後,取而帶之者,雖然制度移轉,但仍舊保有專制與集權特色。此時,韓國及
臺灣的專制政府,藉著背後的美國勢力,引入資本來不斷投資國內的資本迴圈,使得榨取
政治制度下的有限經濟成長,能比有限在多一點點,形成所謂的亞洲經濟成長典範之一。
然而,當後續美援撤守之後,有限的成長觸頂,因而榨取政權受到挑戰,而後有臺、韓風
起雲湧的1990年代。但是,我並不認為風起雲湧之後,我們就走出了榨取政治與榨取經濟
的迴圈。作者所提出的制度,並無法解釋台灣的政治經濟關係以及社會生產關係,以及此
二種關係同時掌控在同一統治集團手中的掐頸式關係,政治、經濟或社會等制度都被掐住
了,都被納入它們的循環當中,其他人洗洗睡吧。此即所謂的台灣特色,難以有效疏理,
也不用太期望國外學者可從外爬梳。
  第六,作者在最後一章提到了反托拉斯以及媒體,我認為是最後才補上的。兩位作者
用了十餘年的時間,完成了絕大部分的章節,但到了2012年之後,托拉斯的運作和媒體運
作,早就有了不一樣的玩法,因而在前面大部分章節都沒有論述到資本過度集中、資訊過
度集中之影響。因此,我認為最後一章節才能有效帶出當代的問題,但並未完整把議題拔
出來。其實,政治和經濟迴圈彼此正是一個賦權過程,協助/授與/奪取/排除等等,但
是當資本壟斷的勢力介入媒體、介入網絡,讓資訊的傳播必須繞道或者被迫扭曲;當資本
勢力介入政黨政治和公共體系之後,我實在無法樂觀認為廣納政治和廣納經濟的互惠成長

  總結,我認為,作者太樂觀期待廣納政治和廣納經濟的互惠迴圈。同時,太小看了當
代金融、資本的生產方式的快速流動與積累。但沒關係,我從書中找到答案了,一切是偶
然和隨機。
作者: jetalpha (月迷風影)   2014-05-07 17:28:00
推分享
作者: fallengunman (未成眠,霜空已曉)   2014-05-07 18:47:00
推!好詳盡
作者: rajome (有錢人好多)   2014-05-07 22:57:00
天啊 好認真分享 推一個!!
作者: rockitcomeon (博博)   2014-05-08 01:09:00
認真分享推!
作者: iamalam2005 (山風)   2014-05-08 04:01:00
認真推
作者: iloveilliya (國不要壓垮了家。)   2014-05-08 12:11:00
你解釋了我讀完後怪怪的感覺XD
作者: wzch (殺很小)   2014-05-08 17:08:00
還沒看過這本書,但推你的結論跟我現在想法相符^^
作者: zeSil (Ryhpezlis)   2014-05-08 17:13:00
作者: wzch (殺很小)   2014-05-09 03:38:00
我認為這些事物變動是由無數個事件共同造成,而這些事件有人為的還有隨機的,人為的就像這本書說的制度層面,但還必須配合其他隨機事件來共同推動,而且我也不認為什麼樣的制度可以保證事物往正向發展,還要配合時代,環境,思想這類的隨機因素,也就是天時地利人和,一切都是偶然.
作者: lamda (鋼琴加吉他)   2014-05-24 08:37:00
借轉publicissue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