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裡冷林道6-41K

作者: yanncherng   2019-07-18 10:26:54
版上登山車的討論文章好少,
林道的紀錄更少QQ,
一直以來心心念念的裡冷林道,終於成行了!
這趟行程規劃已久,目的就是為了要試試看有沒有辦法探到50K
看到網路上有人分享E-MTB遊記說到,沒有電動助力車,幾乎不可能騎到50K。
真的嗎?我決定挑戰看看,結果就如標題所示,真的很難QQ
由於家事繁多,假日又要帶小孩,所以規劃趁著工作業務淡季,平日請假出遊,然而身邊
的車友都說沒辦法,現在經濟不景氣,能多上班就多上班,好像全世界只有我沒有被美中
貿易戰影響一樣,這趟行程搞到變獨騎,川普可能要負上一點責任吧。
裡冷林道全長50K,要整趟騎完有一定難度,加上最後10K陡下700公尺,所以一定要做好
萬全準備,要不然出不來可就麻煩了。
這次打算探到底,所以採認真騎車模式,每次休息不超過5分鐘(最後發現每次休息都沒
超過3分鐘),不吃中餐,全靠行進糧,苦行僧式的林道之旅。
攜帶裝備:
單車:2019 anthem2
補給:Nature Valley燕麥棒10支、2.75公升水(最後吃了六支,水全部喝光,還在37.5K
補水一次)
單車維修工具、行動電源、風衣背心等
目前體力:
一小時推力比大概3,比較有參考價值的成績如下(都是公路車的成績):
2018西進武嶺3:56
2018雙塔19:08
最近有比較認真在練車,水準應該跟去年差不多....(心虛....)
參考資料:
鬥鬥遊裡冷林道找水源
安替裡冷林道登檜山Day1裡冷林道37.5k
台大登山社基八旭之丘
馬克褚-裡冷林道
還有我自己2007、2017年的紀錄
以上幾則他人記錄,除了馬克褚是騎單車外,其他都是E-mtb和登山行程,馬克褚的紀錄
日期是1999年,距今已經20年,且只到44.5K,可參考性比較低,整趟完騎的只有鬥鬥遊
的E-mtb紀錄,完整度也最高。
預計行程:
6:00 6k停車處出發
7:30 15k崩壁
9:30 25.6k 八仙山岔路
10:30 37.5K
11:10 49k折返
12:30 37.5K
13:30 25.6k八仙山岔路
15:00前 抵達停車處
預計撤退時間:中午12點,不管到哪個點都必須撤退
實際行程:
6:20停車處出發
7:30 15K崩壁
8:00 18K眉原山岔路(土地公廟)
9:09 25.6K八仙山岔路
9:54 30K
10:38 36K
10:50 37.5K取水處
11:03 40K
11:08 41K折返(還沒到12點撤退時間就折返惹QQ)
12:03 33K
12:25 30K
12:47 25.6K八仙山岔路
14:05抵達停車處
其實在25.6K之前,估得都還算寬裕(因為我有騎過,用自己的紀錄參考當然準),而過
了八仙山登山口後,時間就估不準了,路況不熟,加上沒甚麼能參考的紀錄,也只能這樣
子了。
詳細紀錄:
4:25 部隊起床,前一天傍晚喝了一杯大珍奶,結果到晚上12點多還睡不著,睡眠不足是
體能的最大殺手,今天的戰力可要大打折扣了。
5:05 開車出發,拖拖拉拉的結果,晚了15分鐘出發
6:10 抵達停車處,開始整裝,停車處在柵欄前50公尺的避車處,其實直接開到柵欄也可
以啦...途中藍腹鷴在路中擋道,見到車子還不閃,真的很帶種
6:25正式出發,林道口都沒有汽車,看來今天是我包場了...
不久後來道第一個柵欄,旁邊有開個小洞,可以讓人和單車自由進出,不必再像前兩年扛
車高繞
由於出發時間晚了超過20分鐘,所以一開始騎得蠻趕的,完全沒有停下來拍照,一直到
15K大崩壁,確認時間追回來後,才稍微放慢速度。
在土地公廟前,比較陡的坡道舖有水泥路面,大概是因為眉原山在疏林,為了讓大型機具
進入而設,比起2007第一次來時還容易許多。
7:30 15K崩壁,隨著時間推移,早就看不出來有甚麼崩壁了,上面全都長滿草和樹
8:00 18K岔路,雖然事先知道有疏林作業,不過往眉原山的方向望去,整片森林全部被砍
剃掉了阿~這真的是疏林作業嗎?怎麼看起來怪怪的?不過我沒有林業技術專長,這點還
是不要貿然評論。
8:03 第二個柵欄口,一樣有開洞讓人和登山車自由進出,過了第二柵欄不久後,
開始連續碎石陡上,這段非常痛苦,不管上下坡都很痛苦
8:40 22K,這段已經騎到爆掉了...雙腿開始痠軟
9:09抵達25.6K八仙山岔路,兩年多前到這邊再推進一點就折返了,這次帶著充足的準備
,往更深處一探究竟。這邊中華電信手機訊號微弱。
25.6k視野不錯,玉山清楚可見,還可隱約看見後方的南二段
30K前有一岔路,魯地圖圖資沒標示出來,google地圖到是有畫出來,感覺這條岔路有持
續使用的痕跡
9:54抵達30K,30K前開始的坡度趨緩,一直到33K都是沿著等高線2200-2210修築,騎起來
非常舒服,這是我最喜歡的一段,可惜大部分人騎到這邊大概都剩下半條命了。
遠處應該是九仙山,還有後方的基隆山,山頂高度應該接近3000公尺,是非常冷門,且難
度非常高的中級山,網路上九仙山和基隆山的紀錄非常少,只有風林火山自組隊的幾個紀
錄,在裡冷林道封閉時期,要登九仙山,必須先踢近30公里的林道,探勘完後再踢近30公
里的林道出來,難度非常之高。
而更早期的紀錄,還可找到從裡冷林道登白姑大山,那是母校山社最強大的時期,裡冷林
道經旭個丘登白姑大山,好像戴曼程先生登一次、逢甲登一次、母校登一次,之後就沒有
記錄了,在裡冷林道還可以通車的時候,有人說某校山社OB有走過,不過沒看到行程記錄
,登山界就是這樣,大部分高人都神神秘秘的,低調低調再低調,溯溪界更是如此,很多
紀錄都要私下跟溯溪圈內人士要才有,網路上找不到,其實變成這種情形可以理解,因為
國安法還管很大的時期,要走困難的行程、沒人走過的路線,幾乎是不被許可的,既然不
被許可,紀錄當然就不能放上公開平台,要不然到時候出點小事,輿論就會把事情搞得很
大,目前台灣的社會氛圍還是不鼓勵大眾去探勘山林的....希望今年6月入山放寬後,能
慢慢改變社會氛圍,畢竟用國安法來約束登山本來就是一件很詭異的事情啊...
大約33K到34.5K又是緩上,從海拔2210左右爬到2330,說實在坡度不陡,但沿路碎石,加
上高海拔,讓我這段爬得有點吃力,還牽了一小段車(到33K之前都還沒牽車過......)
10:38 36K,已經落後預計行程20分鐘了,而且感覺我的體力在33K的爬坡後,慢慢衰退,
所以今天注定不能探完49K,接下來就是要評估騎到那裡折返。
36K岔路是傳統基隆山、九仙山登山口,近年來已經鮮少有人來訪,風林火山自組隊則是
從南稜起登,這邊起登往基隆山的紀錄....網路上沒找到。
10:50 37.5K水源,這趟行程我帶了2.75公升的水,本來以為應該綽綽有餘,結果到
37.5K已經所剩無幾,也可能是因為水分補充太少的關係,所以越到後面越騎越軟趴趴。
37.5K活水源,水質還不錯,先大喝半瓶水後再把水壺打滿
此時雲霧已經慢慢爬上來了,遠處的玉群、南三段、甘卓萬依稀可見,比較低海拔的山頭
都被雲擋住了
10:58 39K,根據紀錄39.8K準備開始下滑,我要開始找折返點了。
11:03 40K 連續髮夾彎下滑,坡度陡降讓人心驚!
11:08 41K,是時候該折返了,雖然還沒到表定撤退時間,但最後一段路越下滑風險越高
,畢竟回程都要還的,我不想承擔任何風險,所以決定折返QQ
11:31 38K附近檜山北鞍登山口?根本沒看到甚麼登山口,是魯地圖標錯,還是真的冷門
到沒人走過?
12:30 33K
12:23 30K
12:32 29K
12:40 27K
12:47 25.6K
13:20 第二柵欄口,在第二柵欄口前遇到一台outlander,應該是林務局的人,相互提醒
要小心路況
13:37 14K附近巨木
14:03 第一柵欄
14:10 回到停車處,整裝開車
心得:
裡冷林道內的野生動物真不少,今天總共遇到藍腹鷴*2、猴群三群、大小山羌各一(還追
小山羌追了好幾百公尺)、一條躺在路中間的蛇,其他小動物就沒有仔細計了...
雖然沒有如願全程探完,但總算平安下山,過了兩天寫紀錄時回想,我到底有沒有能力騎
完全程?其實我覺得可以啦,不過風險會增加許多,平安下山最重要,我越來越不能承受
任何風險。
另外,補給方式也是個問題,這次我帶的行進糧,全部都是燕麥棒,雖然可以提供飽足感
,不過消化吸收速度遠不如能量果膠。我已經謹守30-40分鐘補給一次,但過了20K後的爬
坡,一樣爬到爆掉。這可說是以前登山經驗的誤導,因為我爬山弱弱的、走得慢慢的,所
以吃燕麥棒當補給還不是太大的問題,然而單車這麼高功率輸出,所以騎到路程過半就開
始軟爛。
那究竟要怎樣才能騎完全程呢?我覺得其實沒有想像中難,只要推力比接近4,加上事先
完整的準備、途中不要摔車,騎完全程應該不是難事,不過我近期是不會想再騎裡冷了.
.....除非能夠搞到E-MTB。
需要看照片的可至以下網址
https://yanncherng.blogspot.com/2019/07/201907166k-41k.html
作者: Sinwupanrodi (新屋潘若迪)   2019-07-18 13:35:00
請問大大如果是XC級距的車能上嗎
作者: bardofzephyr (星星給予仰望者光芒)   2019-07-19 15:14:00
厲害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