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記] 環沖繩-美之島。日本自行車賽的細膩觀察

作者: k640640 (640)   2015-02-26 03:04:25
〔區域〕 亞洲
〔國家〕 日本-沖繩
〔簡易路線說明〕
繞行中部沖繩一圈,穿山越海的路線,
途經三座跨海大橋美景,古宇利島與海中道路都能徜徉其中。
〔時間〕 10小時 〔總公里數〕 160K
〔遊記連結〕
http://k640640.pixnet.net/blog/post/59985301
〔裝備〕
1. 車款:SCOTT公路車
2. 裝備:Garmin Edge1000
〔經驗分享〕
對我而言,很多旅行的開始,就是一個衝動,而不是太多精密的算計和設計。活到一個歲
數之後,就會發現,其實日子不管再怎麼難過,都還是撐過來了,只是有錢和沒錢的差距
,演變出好過和難過的光景。
這段自由歲月要到底了,這是彈盡援絕的最後一次出國了。2014年去國外自行車旅行3次
,希望今年這一趟就好,但說不準的人生,誰能預料下一場旅行,我衷心期盼去海島國家
簡單的度假就好。
我們樂活式車隊,擴大開團出國騎單車,浩浩蕩蕩總計27人,團長祐君辛苦了,也感謝大
家的一路上的陪伴和照顧。
騎過張家界、西藏之後,愈來愈好奇自己在騎車的體能表現,所以作了一些功課後,決定
帶著Garmin Edge1000出發,了解自己長距離的騎乘狀況,也希望能帶回一條漂亮的環沖
繩軌跡圖。
鼻子最近有點過敏,呼吸道不是太通暢,飛機高度變換的壓力感受特別強烈,由於鼻息的
阻塞,耳壓一直無法順利快速調節,好像潛水時不諳技巧的失控狀態,感冒時搭飛機和潛
水都會感到加倍難受。
台灣到沖繩原來那麼近,才一個多小時的飛行時間,連吃飛機餐的時間都相當緊湊。下飛
機後,沖繩陰天,體感溫度和台北差不多,風勢有點強勁,吹涼了我的鬥志,不禁為明日
的賽事感到不安,倘若明天逆風的話,是該怎麼騎啊?!
我們住在Rizzan Sea-Park Hotel Tancha-Bay,飯店緊鄰海灘,景致相當優美,我們住的
每間都是海景房,只要望著窗外的海天一色,彷彿此行就值得了,如果夏天來就瘋狂了,
那時候的房價應該高不可攀。
每次出遊若想要省錢,交通費很難省,唯一能省的就是住宿費,倘若經濟狀況允許,偶爾
讓每個細節都完美,又是何樂而不為。
到飯店的第一件事,就是先組車和試騎,在海天一色的景緻中,大家忙著大拍特拍,明天
騎車的行程可能太趕,要把握每次難得的空擋,盡情的拍照。
每次來日本,都是很棒的旅遊體驗,商品精緻又多元,服務人員親切有禮,每個人的購買
慾大幅激增,光是逛飯店旁邊的便利商,荷包就立馬大失血。
晚餐點了一桌豐盛大餐,一個人吃了 2300元日幣,相當有飽足感。
沖繩美之島賽事分成160K、100K、50K,想說難得來沖繩一趟,當然要騎最長的距離,就
像都去東京跑馬拉松,一定要挑戰全馬的啊,當然事前的練習格外重要,雖然風勢看起來
是一場硬仗。
一早五點爬起床,六點集合,貼上競賽的車身貼紙,快速的裝了GARMIN,特別感謝鄧大哥
的熱情協助。
慶幸的是,今天的風勢沒有昨天強勁,體感溫度沒有台北冷,是適合騎乘長距離的陰天。
其實Garmin也可以顯示溫度和濕度,一早看11度,我大部分時間都使用預設的顯示畫面。
第一次參加日本的自行車賽事,一路上滿是驚奇,日本人的細心和有禮充分反應在每個環
節上,也期待可以當作台灣自行車賽事的借鏡。
1. 日本的馬路平坦到沒有天理,感覺極度不真實,很像電玩遊戲裡的賽車跑道。不像台
灣的地無三里平,馬路剛重鋪完沒多久,馬上被挖壞破功。
2.日本人在橋上的伸縮縫,貼心的鋪上橡膠軟墊,提高自行車賽事的安全係數。
3.每個補給站均設有停車架,雖然單車的數量遠大於停車格,但最起碼早到的車友都有位
置方便停靠。午餐的休息點,考量到大家都需要休息,有擴大設置停車架,盡可能讓大家
都有車位停。
4.日本賽事會動用大批人力引導,每一個需要改變行徑方向的路口,不只是放指標牌,絕
對都會派人指揮,不讓選手產生任何疑慮,有任何走錯路的狀況發生。
5.由於是挑戰賽,沒有成績和排名,只要最後不被關門就好。主辦單位利用集點的概念,
讓選手在號碼布上貼滿7個貼紙,讓過程增加趣味,激發闖關的動能,可惜的是貼紙發送
處有幾站在不顯眼的角落,必須要靠口頭詢問。
日本人相當有禮和守法,竟然連騎自行車的過程,都能充分感受到,來說說兩邊的騎乘習
慣有什麼差異。
1.日本人連騎自行車,都會乖乖的排隊,遇上紅燈時,呈現一條壯觀的排隊隊伍,這是台
灣人難以想像的,台灣只要一遇上紅燈,所有車就像沙丁魚擠在斑馬線的後方,只要一有
縫隙就會盡力往前躦。
2.日本人遇上黃燈會減速,台灣人遇上黃燈會加速。日本人遇到黃燈,就會開始緩緩的減
速,準備進入乖乖排隊模式,因此只要看到闖黃燈的,八成就是台灣人。
3.日本人的騎乘過程中,遇到任何交通狀態,都會比手勢告知,就像是有路障、煞車、左
轉、右轉,任何大小狀況,都會提前告知。台灣會比手勢,多半是緊急狀況,而台灣人習
慣用聲音來傳達路況:「有車」、「有坑洞」,傳達上精準和快速。
4.日本是靠左行駛,第一次到日本騎車的台灣騎士必須花一點時間適應,對於右腳先上卡
的騎士是很友善的,在休息停車的時候,我在台灣是兩腳都要下卡,日本只要下左邊的卡
鞋就好,腳剛好安放在路邊的人行道邊緣休息,遇到紅燈上下卡的動線相當友善。
5.日本的人行道相當寬敞,比照車道的寬度來施作,並左右各一條,就算是橋上也都一樣
寬敞,保障人民的行進空間。
日本人騎車過程,充分反應了他們的民族性格,原先覺得台灣人民性情敦厚,以溫良恭儉
讓為榮,大陸人是豺狼,而台灣人是羔羊。騎過這場賽事,看見日本人守法到每一個生活
細節,彷彿是骨子裡遺傳的DNA,無法被任何狀態改變。
華人的性格總是貪快,不注重過程和細節,善於打破所有既有的規則。我覺得騎車比手勢
還挺帥的,就像棒球裁判一樣,我們每個人都變得超級會比手勢,只要來騎一次,包準你
騎車時增加很多身體語言。
補給站部分,160K賽事約莫有9站,20K就一站。自行車賽事的補給品,都會吃的比馬拉松
賽事好,進食份量較不會引響到成績表現。
每一站的補給食物都不同,品項雖不多,但讓人有期待感,堪稱站站有特色,幾乎都以沖
繩在地名產為主,吃到好吃的,會增加事後購滿名產的慾望。
補給品項中,讓我們一致誇讚的,是黑糖塊,而且是這種沒有包裝的,吃起來味道特別純

整趟曝光度最高的就是這一種油炸小點心,需要花點時間來吃,口感偏乾會吸掉口水,必
須邊喝水,後期吃到有一點膩,可能比較適合擺在餐桌上,或是下午茶使用。
中午的午餐很讚,一個精緻的日式便當,加上一碗味增湯,味增湯很好喝,裡頭有加蒟蒻
條、蘿蔔、香菇,味增湯還是日本道地的口味好。
吃完午餐,一旁有沙灘可以去嬉戲,還能去享受免費的足湯,啊~也太舒服!我們明明已
經在後段班了,還是忍不住大玩特玩,每次拍完照,帶著滿滿的罪惡感,繼續向前衝刺。
平常大概都是跟著前方的人騎,有時隨遇而安,有時也覺得力不從心,但這次因為把
Garmin掛在龍頭,不時就會確認一下騎乘速度、心跳頻率,果然有數據是好的,隨時掌控
住自己的節奏,因此還蠻能穩定地騎在均速上,覺得體力消耗沒有往常快速。
160K有一半是山路,一半是海邊,山路是上上下下的小丘陵,一共通過了四座跨海大橋:
羽地奧武橋、屋我地大橋、古宇利大橋、海中道路。
沖繩的海水清澈透明,沿岸的淺灘區範圍相當大,海波浪的位置很遙遠,是一座適合戲水
的島嶼,但衝浪就得走很遠才有浪,沿著美麗的海景騎車,是一件再幸福不過的事。
沖繩最美的一條橋,就是通往屋我地島的古宇利大橋,就像是騎在海中央一樣,這裏的海
景特別美,水特別靜,是最讓我回味無窮的一段路,這是我心目中最美的一條海上大橋。
海中道路,是有填海的道路,不像是其他用橋樑連接。原先在退潮的時候,就會浮出一條
道路,順著地形建了一條扎實的路。
由於填滿成一條路,形同將海域劈成兩半,嚴重影響了兩邊的海洋生態。只好將道路的中
段部分挖空,改建成簍空的橋樑,讓海水能夠聯通,也算是一種人定勝天路線的再修正。
途中有兩個道路休息站,值得特別介紹。
第一個是海中道路的休息站「海の駅あやはし館」,設置在大海的正中央,二樓設有「海
の文化資料館」,可以了解漁業歷史,欣賞珍藏的古代船隻。
二樓也設有展望台,可惜風勢太強,我被吹著跑,無法久留。
第二個道路休息站「道の駅かでな」,位於美軍嘉手納基地的正前方,二樓有展示館,列
出駐地的美國軍機,戴上耳機能聽戰鬥機的聲音。
最特別的是,還有美軍基地的即時監控畫面,觸碰螢幕能放大和縮小,根本就是全面監控
了嘛,美軍派什麼軍機來遠東,看來也不是什麼祕密了,都是公開透明的資訊。
絕對要上去四樓展望台,可以眺望整個美軍基地,還有望遠鏡讓你看得更仔細,現場聚集
了不少攝影師架起大砲在拍軍機,原來空軍基地也可以休閒和觀光化,成為飛機迷朝聖的
大本營。
160K組是一個從天黑騎到天黑的節奏,為了怕被關門,我們從第三站之後就開始認真趕路
了;我個人覺得100K組就會剛好,玩進終點還樂此不疲。
騎到後半段,GARMIN電力耗盡了,可惜沒能完成全程的紀錄。是我的疏忽,沒做好節電的
工作,並攜帶行動電源出來,趁著吃飯時間充電,這也是長途騎乘時務必要注意的事項。
騎車最大的享受,第一是有美景相伴,第二是有好友相伴。感謝大姐的陪伴,互相拍照,
一起聊天,一起衝刺,最後我們一起並肩進終點。
這一條路其實不難,如果天氣晴朗,沿途的景緻就會更好,想必騎的更起勁,但可能拍照
會花更多時間,趕不上關門時間。
領證書的地方,有提供將號碼布一起護貝的服務,算是加值服務,價格1000元日幣。大家
考量到證書攜帶和保存問題,幾乎都會買帳,護貝完拿到手上的質感變超好,國外賽事的
獎狀值得好好收藏。
以往賽事結束了只剩證書和照片可回憶,這次因為帶著Garmin而多了一條美麗的軌跡圖,
但這也是我騎了張家界和西藏後想入手他的原因,希望可以為賽事留下多一點紀錄。
打開電腦後,開啟Garmin Connect,從每個細部資訊中,才知道我原來爬了不少坡,而且
速度的浮動還是挺大的,消耗了1,533卡路里這件事還蠻令人欣慰,畢竟在日本每餐都澎
湃到不行,像是來增胖的。
接著把騎乘軌跡丟上Google earth,能運用3D動態的畫面,再次重溫自己的騎過的路段和
風景,有點不敢相信自己踏踏實實的都騎過了。
也因為有GARMIN全程監測,我才能了解自己在騎乘長距離的踏頻和心率,了解自己的速度
和何時會爆心跳,對於事後練車時,就能有參考的依據。
這是我第一次使用GARMIN騎行,感覺收穫良多,過程中透過儀錶板來即時監控,事後透過
數據來了解自己的身體慣性,以前是靠感覺盲騎,現在才能有機會再訓練和提升。
我相信未來多幾次騎程,就會有清楚數據分析和比較,也能更精進騎車的興趣,期待下一
次的單車旅程。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