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記錄] 聽雙性戀說故事-靜宜大學通識課

作者: bithewayTW (Bi the Way‧拜坊)   2018-11-14 19:45:56
聆聽生命故事,是認識多元同志最直接的方式。在11/5的課堂分享中,仍有極少數大學生表示不曾聽過LGBT同志。有個學生說她曾在校學到「雙性戀」一詞,但還是不了解內涵。
這次社團的分享者是夜希。她將自己的生命故事分成以下三段:
1困惑恐同期:
 她高中時初次對同性有好感,但不知如何釐清友情和戀情的曖昧,也不知如何確認自己的性向?雖然後來一再喜歡上女生,也看了女同志電影,但卻對其中的親密畫面感到不舒服,彷彿頭腦與心靈產生分裂...
 與男生交往後,她更確認自己的親密渴望不限於單一性別。但是,她不敢把這些秘密告訴任何人,只能日益加深自我的困惑、孤獨與厭惡感。
2尊重主觀認同:
 她透過學校諮商師的陪伴,以及雙性戀社群的幫助,終於能夠自我接納--原來,即使對男女有不同的偏好,那也沒有關係。每個雙性戀都不一樣,做自己就好。沒有人有資格代替她,說她是什麼,或不是什麼--這就是尊重的本質。
 後來,她回溯童年經驗,想起自己原來在國小就曾經感受到同性的魅力,只是後來她忘記那種感受了。這就是《異同之外:雙性戀》一書提及的「#性傾向連續體」,可以從一生的故事來認識完整的自己,而不是只從某個時間的切點來認識片面的自己。
3出櫃:
 曾有人問她是否曾被男生傷害,才會喜歡同性?她說,這是一種刻板印象;退一百步,就算真是如此,那又有什麼關係呢?
 媽媽也詢問她,能不能別再參加相關活動,別再認識同志朋友?她的回答是,自己開心幸福最重要,她不想繼續壓抑,等未來老年才後悔--那不只傷害自己,也會傷害伴侶。她選擇參加雙性戀社團,就是一種自我負責,負責任地探索「我是誰、我愛誰、我究竟想過什麼樣的生活?」
課後,有人傳字條給講者,提及她非常感謝這段分享,因為她自己也對男女有不同偏好,這讓她很困惑,不知道如何確定自己的性向...聽完有幫助她解惑。這也再次顯示了同志教育的不可或缺,以及雙性戀資源的不足。
願每個人都有無限的愛、智慧與勇氣,面對真實的自我。感謝老師與同學們的傾聽與支持!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