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111UBA》政大、世新連霸不是奇蹟!而是

作者: gishileh (300松德 花酒崛起)   2023-03-31 01:44:51
原標題:《111UBA》政大、世新連霸不是奇蹟!而是一場富者越富、貧者越貧的零和遊戲
作者:EdotTdot_4
完整原文:
UBA決賽於上週末圓滿落幕,男子組的政治大學達成三連霸壯舉,女子組的世新大學則寫
下四連霸里程碑。值得一提的是,外籍生都在兩支冠軍隊伍中,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場
均雙十的莫巴耶與杜拉米共同扛起政大禁區,板凳席上還有歐力士和高布瑞可供輪換;伊
思尤瑪是世新的先發中鋒,吉芙還以第六人之姿高居球隊得分王。
隨著各校積極招攬外籍生加入,這股外籍生浪潮帶來的衝擊,正逐漸改變UBA的生態。
外籍生浪潮的開端
7年前,健行科大開啟外籍生風潮的濫觴,引進來自聖文森及格瑞那丁的石博恩(
Brendon Smart)與戴瑞騰(Austin Derrick),但當年的健行科大是唯一一支登錄外籍
生的UBA公開一級球隊。在石博恩的助拳下,健行在接下來的四年內奪下三冠。
同一時期,中州科大以「蒙古三劍客」沙鹿、白薩、蘇格爾,搭配來自塞內加爾的斑霸(
Sarr Cheikh Ahmadou Bamba),從公開二級晉升至公開一級,名次逐年攀升,並在108學
年度奪下隊史最佳的季軍。
健行與中州的成功經驗,就此開啟UBA的外籍生時代,各隊紛紛找來洋助人充實戰力。時
至今日,外籍生已成為多數UBA球隊的標配,本季16支公開一級球隊中,半數有外籍生坐
鎮,而且多數球隊不只握有一名外援,如奪冠的政大就擁有四名外籍生。甚至八強球隊中
只有國立體大和臺灣師大是以全本土之姿晉級,四強球隊更有3隊都採雙外籍生以上的配
置。
外籍生對UBA大環境的衝擊
早年加入UBA的外籍生,來台前幾乎都沒接受過正規訓練,是尚待琢磨的璞玉,但現在各
隊更傾向尋找即戰力帶槍頭靠,無論身材、技術還是天賦,都比過去高出不只一個檔次。
甚至還出現政大莫巴耶(Mouhamed Lamine Mbaye)這種出身自NBA Academy、征戰過美國
大學籃壇,堪稱「傭兵等級」的外籍生。
由此可見,UBA的外籍生人數不只「量多」,而且「質精」,純本土陣容的球隊要在夾縫
中求生存日益艱難。本屆UBA公開一級使用外籍生與純本土的球隊數正好各半,而75%使用
的外籍生球隊晉級八強,純本土球隊只有25%,足見外籍生對戰局的影響力。
如果沒有外籍生援助,那麼就必須招募到多名頂尖的本土球員,才有機會問鼎冠軍,臺師
大即為一例。
儘管這幾年都有至少一支純本土球隊殺進四強,但殘酷的是,自健行開啟外籍生風潮後,
七年內的六冠是由使用外籍生的球隊奪下,唯一一支在外籍生時代奪冠的純本土球是106
學年度的國立體大,外籍生幾乎已經成為封王必備的要件。
外籍生大舉進軍造成的生態失衡
外籍生的加入固然可以產生正面效益,某種程度來說,外籍生可以平衡戰力差距。畢竟像
是臺師大這樣的球隊是少數,每年自HBL畢業的頂尖本土球員屈指可數,只要無法招募到
足夠的本土一線球星,憑藉純本土陣容難以和外籍生球隊抗衡。
尤其對那些非HBL頂尖畢業生首選的學校而言,外籍生是翻轉球隊命運的大補丸。如早年
的中州,上季的萬能科大,乃至於本季公開二級的冠軍中信金融學院,即便陣中本土戰力
不是特別出色,都能在外籍生的帶領下,掙得逐鹿中原的機會。
然而,對那些原本就囊括多名本土球星的球隊,外籍生的助拳亦是他們更上層樓的機會,
例如近年的宇宙政大,儼然成為獨霸一方的超級強權。
陣中有外籍生的球隊和純本土陣容的球隊間的實力差距,正在逐漸擴大。外籍生的軍備競
賽變成一場零和賽局,為了要保持球隊競爭力,各隊別無選擇只能尋求更強大的外籍生加
入。
問題是招攬外籍生就像是職業球團尋覓外援,球隊必須投入大量的資源和經費,但不是每
間學校都負擔得起如此高昂的成本。因此資源充沛的學校不只對國內頂尖高中生的吸引力
較大,也能夠招募到更優秀的外籍生,資源相對匱乏的球隊只能在後方苦苦追趕,形成一
場「富者越富、貧者越貧」的遊戲。UBA資源戰爭化的趨勢,似乎逐漸逸脫學生聯賽的教
育本質。
外籍生能夠幫助本土進步是一種迷思?
外籍生越來越多的情況下,可能對本土球員造成壓縮,引發各界議論。有人認為外籍生的
身材優勢帶給本土球員壓力,尤其是對四、五號位來說,與外籍生競爭可促使他們自我提
升,提早適應職業聯賽強度。
理想很豐滿,但現實很骨感。不是每個高中生畢業後進入台大,未來都能出人頭地;也不
是每位出國深造的留學生,歸國必成大器。依循同樣的邏輯,不是把本土球員丟到充斥外
籍球員的環境,生命就會自己找到出路。再說,若真能透過與外籍生的良性競爭,幫助本
土球員實力突飛猛進,那麼各隊就以純本土陣容應戰即可,何必大費周章引入更多更強的
外籍生。
顯然各界原本設想的練兵計畫成效不盡理想,在本土球員難以和外籍生抗衡狀況下,各隊
選擇最速成的作法,紛紛尋求外籍生加入,試圖以洋制洋。當外籍生越來越多,也就更可
能對本土球員產生替代效果,特別是侵蝕本土長人生存機會。
當本土長人從學生時期就缺乏磨練,進入職業聯賽後,發揮空間同樣被洋將壓縮,結果就
是導致國家隊出征國際賽時缺乏可用之兵。去年的亞洲盃賽事,便突顯出中華隊本土四、
五號位技能包嚴重不足的罩門。儘管中華隊有William Artino歸化球員可以依靠,但根據
FIBA規則,一次也只可以登錄一名歸化球員,仍需本土球員挺身而出,共同分擔撐起禁區
的重責大任。
大學時期就讓本土球員接觸外籍球員,提早感受職業聯賽或國際賽的強度,想法固然立意
良善,但在沒有任何配套措施的情況下,將技術和觀念未臻完善的本土球員丟入叢林,赤
裸裸地和外籍生較量,要求他們想方設法生存下去,並不能稱作是磨練,只是讓他們體驗
弱肉強食的殘酷。
當以營利為目的的職業聯盟,都會為了保護本土球員發揮空間,而對外籍球員的名額和上
場時間做出限制。以培育國家未來籃球人才為宗旨的大專體總,竟放任本土球員自生自滅
,實在是匪夷所思。
什麼才是外籍生難題的解方?
關於外籍生的議題,大專體總曾在2021年表示將會展開討論,後來卻沒有下文,至今仍未
對外籍生訂定任何規範。
當時大專體總提出的可能方案除了增設外籍生出賽限制,也考慮推動運動績優外籍生制度
,並設立單一窗口以及獎學金,讓部分沒有外籍生或資源較少的球隊,也有機會招募外籍
球員。但這種猶如雞蛋配給制、每人限購十顆的作法,可行性並不高。畢竟外籍生的本質
上仍是學生,來台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就學,而非作為強化球隊戰力的傭兵。
退萬步言,即便施行單一窗口的媒合制度,仿照班班有石斑,祭出校校有洋將的政策,配
發外籍生給每支球隊,表面上看似解決戰力失衡的問題,實際上本土球員的上場時間,卻
可能因此被壓縮得更嚴重,反而引發更大的問題。
雖然UBA比賽報名採行的依據是學籍而非國籍,對外籍生加諸額外限制看似缺乏正當性,
但近年來外籍生的大肆進軍,已經對本土球員的成長機會造成剝奪,甚至不利UBA與台灣
籃壇的長遠發展,情況似乎已經達到大專體總不得不作為的地步。
如同臺師大教練梁嘉音所言,外籍生若從正常管道來台,當然無須反對,但若有點「刻意
」或為求勝利不擇手段,而未考量籃球發展,已非原先推動大學籃球的初衷。
身處在全球化的時代,不可能完全拒絕外籍球員的加入,否則等同重蹈清朝閉關鎖國的覆
轍。藉由與外籍球員的適度交流,確實可以提供本土球員進步的刺激與動力,但仍必須針
對外籍生訂定合理、明確的制度,以提供本土球員充分的成長機會,才能讓大學球賽回歸
本質,使UBA稱職扮演促進台灣籃壇持續進步的推手。
原文連結:https://www.sportsv.net/articles/102180
我自己的心得:
外籍生趨勢不可逆
況且在外籍生帶動下也刺激本土球員成長
不可能再走回頭閉門造車之路
真正的解方除了筆者提出的以外
我認為應該是盡量讓各大學都能自己啟用外籍生
但不是用媒合制度搞得像婚姻配對一樣
真的要平衡站力 可以從場上人數和總人數設限
例如 總人數至多三或四位
場上人數同時不得超過兩位
甚至於狠一點變成一次只能用一位等等的規定
總之 還是私心想看到16強每隊都有外籍生
且作者沒講到的是
外籍生真的是萬靈丹嗎 也不盡然
因為16強有8隊使用 但沒有進八強的兩隊
不但沒有晉級 還掉到二級
某一隊甚至於外籍生被整隊挖走
且後來補進去的幾乎被慘虐
這隊是誰 大家有看uba的應該都知道我說的是哪隊
此外 世新女籃也開始有外籍生
之後也可以觀察 會不會有越來越多女籃
也跟著男籃開始啟用女外籍生
雖然這篇是筆者的個人意見
但身為政大迷的我 還是對於他的標題有點意見
與其認為政大連霸不是奇蹟
恐怕他可能認為靠外籍生的世新健行都不是想要的
但我前面有提到 光靠外籍生不等於會連霸
不然各隊全部都找打過NCAA 莫巴耶等級的就好
場上五個全部外籍生就好
何必花錢花心力去養本土球員?
講得好像政大世新健行只有外籍生一樣
本土球員的努力被他視為空氣真的有點OOXX
作者: enjoythegame (~書讀不完了#o#~)   2023-03-31 08:42:00
把莫巴爺拿掉,政大說不定會輸師大
作者: CPBLlincecum (米國陳漢典)   2023-03-31 09:29:00
真的,最好每隊都狂買外籍生,讓大家台灣人認知打籃球沒前途也不錯
作者: gentleman317 (耶也耶ya)   2023-03-31 11:33:00
想看明年辜88開大絕找外籍生跟政大互拚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