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討論] 這批U18男籃

作者: seimo (Theodoros Papaloukas)   2022-08-29 08:45:16
這兩週也看完了各國非常激烈及極具未來性
的球員精彩表現
首先我們還是要謝謝球員們的努力
跟說一聲辛苦了
不過感覺自從2016開始
我們一直依賴的基層資源似乎有點問題
甚至大家也都有點適應亞青接近成年男籃的狀態
那就是大概就是8強附近的實力吧
但實際上
中華亞青從HBL轉播後
最早成名的陳信安 哈孝遠 張智峰 李豐永
楊世豪 范耿祥等人 直到2014這屆
總共9屆的亞青。我們拿下五次四強
分別是1998.2000.2006.2010.2014
最差一次為2008第九
陣容為周柏臣 林韋翰 林力仁 黃鎮 李德威
不過那年跟菲律賓打到兩度延長
最後惜敗球運不佳
但往年來說 中韓伊是亞青近20年來絕對主宰
台灣 日本 黎巴嫩則是第二流互有勝負
菲律賓則是稍差一點
但也一直保持在5-7
而台灣普遍都在4-6為主
所謂的卡達 約旦敘利亞
印象感覺有點硬的對手
整體亞青史來說都跟我們不是一個級別的對手
西亞近來爬升的巴林這次沒打
基層新興的印度則是不同組
(2016給我們壓力很大)
但是從2016年開始
真的能慢慢感受到
強隊我們依舊能咬著
但已經慢慢被日菲趕過去
理論上弱隊反而打我們慢慢有他們的亮眼之作
然後近三屆不含紐澳來說
真的內容上還是看到有點下滑
不管是球員的整合
還是組訓的計畫
最後的名次也都是6.7.7(扣紐澳)
以往兩三屆起碼衝擊四強的魄力也看不到
甚至這樣說
近兩屆已經看到只剩一個月不到培訓
然後有沒有什麼大名單
直接幾乎就是16人然後12人
甚至本屆選人的方式也耐人尋味
就是明明hbl甲組有幾百人可以選
如果拉到16強內主戰也能有上百人可以看
但是就是時間緊迫下選出來
所以成就出這個爭議不斷的名單
以前組訓都是可以拉到兩個月甚至更多
但近期越來越混
就問hbl結束都是三月底
離這次亞青甚至有四個半月的時間
難道組訓跟計畫有到這麼難剩下一個月才在組?
然後現在影像網路這麼簡單取得
想要找出能用的戰力型球員有那麼難找嗎?
不說強恕
我在想傅友是不是因為也是比較好找
時間上整合下就入隊
否則依年紀來說他其實可以
更早就進入培訓系統
而不是感覺很新奇
但打起來跟隊形下有點出入
而且他還滿18
而不是大家感覺他才15-17左右
他甚至是目前隊上年紀最大的球員
結果相反發現卡達那一批瘦長的
每一個都是2005-2007生..有夠嫩
2005的還下個月才能滿17..
不然我也叫去年甲子園地區預賽
曾經打過日職一指森木大智安打的林威漢
直接挑進來打這次世青U18XD
(林威漢就是台鋼選秀最後一輪30順位
選秀入團當場暴哭那位
森木大智則是阪神2021第一指名
國三時期就投過150 去年日本應該前三關注
高中投手)
反正這次的選材真的無奇不有
組訓又趕的要死
但其實這次的賽程來說
我們已經是很有機會
只是我們近年來下滑到跟4-6強大概有10-15分差距
的確也慢慢跟看成年男籃一樣
就找尋亮點球員安慰一下
問題我們在亞青一直就是算強權之一
結果慢慢下滑
再依照這個成長環境下去
到大學端可能更糟糕一些
因為這也是20年來
一直被唸
跟棒球一樣
常常說靠基層。或者基層就是巔峰
一堆人人生巔峰就在高中一樣
延伸天份常常拿來跟韓國比
跟日本以前還真沒有想要比
結果我知道我們這幾次亞青
輸日本韓國都不會輸太多
還是偶能咬住
問題這個時期往往也是我們輸最少的時期了
總之很多人也說有職籃
以後更多孩子打籃球 然後選材也更好
問題我還是覺得選材不是最大關鍵
而是基層球員的養成發展
跟長期選訓組訓規劃跟整合
你人再多遇到少子化能多多少?
球員基層天花板就是卡在那裡
進職籃都還21歲起跳
真的發展空間還剩多少?
甚至競爭力能上來多少?
所以真的可以參考一下日本職業球隊跟青訓結合
也不用什麼都學美國(可以參考)
不過我知道難度很高
總之每次轉身看到日本的成長
他們明明也沒有太高的
但打起來就是比我們合理
就是真的我們瞎打程度已經跟中國有點接近
今年伊朗也是類似
但是中伊有源源不斷的人才跟身材
可以讓他們煉蠱
但我們真的很艱難
打籃球的人很多
但是總打不出一個樣
所以真的提升訓練 球員發展整合
職業球團在完成球員發展的計畫
整合出來可以讓基層發展使用
也廣布下去跟協同發展
也許這樣是不是比較好
或我也不是什麼專業人員
可能看的太少
只能發發牢騷
可能跟之前成人國家隊一樣
大名單人很多然後婉拒的球員一堆
只是吳俊雄默默吞下了
不管怎麼樣
希望下次可能好好加油
球員們也辛苦了
未來再加油!
作者: geniusjackie (單車霹靂遊俠)   2022-08-29 08:54:00
推,但選9&13還是無法理解
作者: chipretender (chipretender)   2022-08-29 09:45:00
好的培訓系統可以穩定較高比例產出堪用球員,台灣跟中國是堪用球員要靠點運氣,練廢的一大堆...因為體系跟教練就是不思長進。不是不適合打,是這個運動的體系在台灣就是爛要改。台灣身材好的人數更少,當然比中國慘很多。
作者: super1315566 (台灣中國,一邊一國)   2022-08-29 20:15:00
覺得有被說服
作者: julianscorpi (各打五十大板流 免許皆傳)   2022-08-29 20:27:00
又不是只有台灣少子化 怎麼日韓就沒問題
作者: globalspirit (愛地球的地球魂)   2022-08-30 11:45:00
辛苦你打那麼多文字,真的講越多只會感到越心寒不過好奇U17U18學生也是爛協管嗎?還是教育部,雖然都一樣爛當初體育署縮編就知道台灣體育真的可悲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