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閒聊] 我們跟日本算越差越遠嗎?

作者: seimo (Theodoros Papaloukas)   2022-07-22 07:53:09
※ 引述《ihl123456 (雨風評)》之銘言:
: 今天看完澳洲跟日本的比賽
: 日本的三分球真的穩到一個不行
: 你說日本是賽到的? 難道每球都是賽到的?
: 各種對位三分 大號三分 急停三分
: 講難聽點這樣八村如果有打澳洲搞不好打包回家了
: 像以前的韓國隊一樣 每次出手就讓人覺得會進
: 我們跟日本的差距算越差越遠嗎?
其實從二十年前開始
看台日籃球的球迷來說
這個差距來回是異常明顯
當然我們也可以說除了日本近年出了
幾位NBA球員以外
在亞洲或者其他的國際賽
並沒有取得到相對應的名次
但是他們不斷的把人才庫精進
加上研發出一套相對符合
適合本身條件的籃球發展模式
並且持續挹注資源將日本籃球各方勢力
統合起來再將在國際籃球競爭力
進一步提升
先不說名次
光是他們球賽內容就很有感
傳導快速
走位流暢
人人皆能突傳投
防守上身材受限但還是努力對抗跟跟上
不說要跟歐美強權來比這離太遠
跟我們十年前還是五五開
台灣球評當時常常洗腦我們類似
「日本球員的體能運動力天份對抗皆不如台灣,但是夠拼跟灌籃高手一樣來跟我們抗衡」
反正台灣球員就是技術比較差一點
也說的像我們真要打正常日本跟我們
有種64或者73開。
台灣應該都能贏感覺
但實際就是五五。
雙方就是頂多10-15內拉鋸而已
結果現在走到什麼差距?
當然我們有CBA三王加上阿提諾
基本上跟日本1.5-2軍上有贏球本錢
(就大概昨天那隻日本隊)
但是回頭看到他們下一批都努力在爬上位
2001的富永跟河村
2002田中力
2003山崎
跟目前最紅2005的川島
連八村都才1998生而已
重點說歸化跟混血幫助很大
但事實上這兩年日本隊主體
都不是靠這些啊
另外梯隊的接班銜接隨處可見以外
日本目前也在努力延續基層球員兌現
他們的天份感覺
其實不管哪一國都是認為
把基層菁英球員提供一個
延續開發發展他們天份就是一個很大課題
當然不是每個人都能那麼順利成長
那是不是至少到兌現天份就好了?
是的
日本目前看起來就是往這些方向走
那台灣呢?
台灣球員目前要兌現天份
就是要靠很多機運了
近年來年輕球員最好例子還是林庭謙
本來我認為18歲時的他很可能頂多就是
運動力差兩級的劉錚
而且殺起來就往籃框進攻而已
結果現在是綜合
陳盈駿跟劉錚部份優異能力的綜合體
真的很不簡單啊
但剩下整體差日本實在太多
不是球員素質
而是銜接國際籃球這一塊上
這不是陳建州需要扛的
因為職業籃球的賽制規範本來就
跟國際籃球差距很大
連NBA主體都不能隨便派隊打了
都還要拿出一個月以上集訓
而且還是輸了幾年才找出方式拿回來
那我們這種層級的外加籃協問題
是要職籃怎麼扛?
組訓上大家都知道差距
前面版友有提到去日本移地訓練
日本其實在這個盃賽結束
下個月中旬已經安排跟伊朗國家隊
在日本打兩場友誼賽了
而我們原本安排八月的瓊斯盃
現在暫時延到九月份
連確認要不要打都不知道
基層人才庫只能看U18跟U17 U16的培訓
結果幾乎在2020全部斷光
U17以下在更早就沒了
今年好不容易疫情比較控制一些
結果8/21伊朗舉辦的U18亞青
現在我們連名單都還沒出來
台灣以往都是提前約兩個月名單就出來
除了上次黃萬隆打完松山盃7/6號
才選出來名單去打8/5號的2018亞青
黃萬隆當時就說培訓時間上超級緊迫
結果當然因為澳紐加入問題外加巴林
我們史上最差的第九
那一年有譚傑龍 馬建豪 林正 林勵 林彥廷
魏嘉豪 陳范柏彥 高錦偉 丁冠皓 潘宣頤
章富溢 李允傑
其實身材還是不錯的
但最後真的沒辦法拿了這個成績
那今年這個時間點又是很緊迫了
前面板友b大說籃協暑假會把亞青培訓
回歸
但是目前遲遲沒有消息
高中生正式最大盃賽在三月底就結束
剩下一些地方等盃賽都是給二隊小隊
或者下學年度球員主要在練的
等於也讓這些應屆畢業生其實
有時間能夠提前安排培訓才對
結果還要到這個時間點
我們說棒球U18好了
因為他們有選拔賽(其實籃球以前也有辦過亞青國手選拔賽)叫玉山盃
球隊以縣市來分
各縣市內當然還有各自的地方選拔賽
組成明星隊來打全國的選拔
6/12新北冠軍後晚上名單就出來了
他們要打的是約三個月後9/9的世青U18
在美國舉辦
然後6/19第一階段集訓36人
選材上今年從一級強校榖保平鎮選到
羅東高工都有人進
然後7月中份兩隊打藍白對抗七場後
再選出最後名單
再來第二階段集訓
然後因為在美國比
所以提前一週9/2去。在當地以賽代訓
這個才看到有一個計畫性的安排啊
人家幾乎都沒停掉
籃球這邊可能提前去大學跟學長開始練
或者找資源自己來
但是如果國家願意挹注的話
選手能獲得的成長資源幾乎100%
會比自己來的好
這也是國家隊的一個優勢
結果這週名單如果又沒出來
真的樂觀來說就是閉門練
等到兩週前搞不好才生出來名單
我也是服了
棒球還有月底要打的U12
跟之後U15 U23亞運
培訓大名單早就出來
U23跟亞運名單人選還都沒重複
亞運甚至停賽還是有做第一階段集訓
真的我可以體諒因為疫情跟規定派不出隊
出國比賽
但是基層培訓跟組訓這個真的不行
連比我們更鎖國的中國
今年都早早把U18名單搞出來了
中華籃協真的是再追求最強下限嗎?
我們還要看幾年這些基層菁英球員
背後資源沒那麼好的
只能在國內打基層比賽
連統合組訓機會的沒有
看看同期最菁英的球員當做激勵自己努力
的動機不是也很好嗎?
希望在未來一週內看到亞青U18大名單
瓊斯盃辦不了就算了
可以統合幾個聯盟未來讓一些年輕人
上場較少的
或者有意選秀跟打職籃的25歲以上球員
打個夏季聯盟也很好啊
有心還是多少能做出一些改變的
或者我真的不懂籃協的難處
請多見諒了
台籃加油
陳建州光是把霹靂跟國內職籃環境提升成這樣就謝天了
國際賽真的不用扛
加油!
作者: ThisIsNotKFC (Time to Change)   2022-07-22 10:39:00
推,組訓也是一個大問題
作者: luckystrike5 (霸王鮮果汁)   2022-07-22 12:01:00
球員跟教練的實力都差 把他們聚集起來集訓還是差啊一群人關起來high而已 上場打還是那些老症頭那麼認真練幹嘛 打國際賽又沒錢 黑人老大搞好職籃大家順順得進自嗨聯盟賺錢表演就好了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