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T1跨年夜觀賽指南:只有犯規能讓士東下場

作者: zkowntu (冰封冷雁)   2021-12-30 22:28:00
T1跨年夜觀賽指南:只有犯規能讓士東下場?台啤英熊缺乏人手的困境
台啤的「進攻發動機」由蔣淯安與米丘(Tony Mitchell)輪流擔綱,時間一拉長,就很
容易被看穿進攻模式,士東(Diamond Stone)則差點因為六犯被迫離場,球隊面臨攻守
兩端的困境,但幸好都是可以修正的問題... ...。
運動視界 作者:中壢小跑車
在聖誕節之前,台啤英熊戰績為4勝1敗,場均團隊得分104.4,從桃園雲豹與臺南台鋼獵
鷹身上取得第3勝、第4勝。
然而在聖誕節當天,面對坐擁桑尼(Sani Sakakini)、吉(Alonzo Gee)與萊特(
Julian Wright)的臺中葳格太陽,台啤不幸吞下敗仗,終止四連勝。
根據這三場的比賽內容,我們整理出幾個值得注意的地方,希望能幫助各位讀者在跨年夜
看球時,看得更愉快、更有方向。
蔣淯安被纏住,米丘失靈的時候怎麼辦
目前台啤的「進攻發動機」由蔣淯安與米丘(Tony Mitchell)輪流擔綱,如果沒有特別
的變化,比賽時間一拉長,就很容易被看穿進攻模式。
事實上,為了因應這樣的變化,小安有在調整打法,像是確實做好無球跑位、無球掩護,
切入後選擇中距離拔起跳投,快攻時更果決地自己打掉。
開賽時也會有很多有創意的走位,像是面對太陽的時候,假裝到低位要球,其實是幫米丘
設立掩護,之後再自己往弱邊繞出來。
畫面上看起來眼花撩亂,實際上也增加對手防守的難度,即便是「二選一」也很難提前抓
到下一波主控的持球者--但很可惜地,這些走位通常只發生在上、下半場的開局,分數
被逼進時還容易「不見」,回到更傳統的打法,球的流動、人員站位甚至略為停滯。
我認為這非常可惜,畢竟回到上述的基本款打法,反而讓對手更容易掌握台啤的進攻節奏
,讓台啤陷入被動的局面,適得其反。
不論是雲豹派出余孟耘、杜譽城,或是太陽安排丁聖儒、李秉鴻輪流「伺候」蔣淯安,目
的都是為了讓小安「不好」接球,甚至一度讓小安「難得」打到有火氣,如此的「黏巴達
」策略似乎屢試不爽
面對這樣的困境,不妨視情況啟用板凳的簡肇熠,多給予一點嘗試的空間--尤其是握有
「不危險」的領先優勢時,至少能變換節奏、讓小安喘口氣,讓陣容輪替趨於正常。
由於米丘上場時間非常長,所以台啤的第二陣容的控球並不明顯。考量到米丘容易在比賽
的後段顯露疲態,目前的配置不算理想,這樣的打法是很難「撐」一整季的。
因此如果已經拉開領先,教練團不妨大膽一點,讓簡肇熠上來替補,只要輔以特定的戰術
,反而有機會活化團隊進攻。上次面對雲豹的比賽裡,就曾有過幾個很不錯的Play。
簡肇熠的投射是他最令人放心的武器,但作為一名後衛,他沒辦法像小安這樣瘋狂的撕裂
防線,台啤勢必得安排另一套系統來讓他領導進攻。
在面對雲豹第二節的時候,台啤除了在防守端開啟全場壓迫,也試著讓李啓瑋持球(當天
他憑藉身材優勢,切入拿到不少分數),簡肇熠則在運過半場後「打無球」,從右邊底角
出發。
之後的打法非常簡單,只要有一名長人在高位設立掩護,簡肇熠就可以在空手繞過這個掩
護時,獲得不錯的接球空檔,接下來要急停跳投或直接攻擊籃框都是不錯的選擇。
由此還可以衍生出更多的進攻選項,像是吸引中鋒出來協防後,再次傳導給空切或跟進的
隊友(類似short-roll的概念);佯裝要接球,但其實是往左翼移動,為持球者設立掩護
… …等等。
NBA很常為射手們設置這樣的戰術,J. J. Redick就是個很好的例子,簡單的配合可以彌
補球員切入破壞力不足、過多運球可能失誤的劣勢,但依舊得以有效製造C&S的空檔,在
中路地帶形成進攻威脅。
很可惜這樣的配合沒有出現太多次,讓台啤的進攻回到相對單調的模式。
小安在場時,偶爾也會嘗試類似的配合,但改以Give and Go啟動,沒有第三位球員參與
到進攻,而且也僅止於「嘗試」,出現在無關緊要的回合。
本季台啤的進攻略顯急躁,受到壓迫時也往往傾向一波打掉。如果能多在半場進攻中加入
這樣的配合,便可以讓更多球員共同分擔組織、終結的任務,維持在場上的專注力,展現
出他們應有的價值。
尤其是簡肇熠,只要能讓他在對的系統裡發揮,小安跟米丘便可以更放心休息,待體力恢
復到一定程度再上場。
如何維持雙位數領先?要讓外援適度休息,重視團隊的體力調配
台啤在最近的兩場勝利裡,都曾經獲得雙位數的領先,但不知怎麼地,總會遇到一波不小
的亂流,浪費掉穩妥妥的優勢。
面對雲豹的第四節一度被追到「69-68」,之後對戰獵鷹,喬丹(Jordan Chatman)與賈
西亞(Charles Garcia)末節的聯手強攻,則是把分差縮小到個位數,最後因體力不濟才
中斷攻勢。
台啤本季至今的每一場勝利,幾乎都是在驚滔駭浪中渡過,鮮少有那種安安穩穩打完的局
面。
最為不妙的是,即使挾帶著大幅領先,士東(Diamond Stone)跟米丘(Tony Mitchell)
都還是留在場上;12/12士東才第一次獲得「比賽中」的短暫休息,而那已經是球季的第
四戰了。
如何維持雙位數領先?要讓外援適度休息,重視團隊的體力調配
台啤在最近的兩場勝利裡,都曾經獲得雙位數的領先,但不知怎麼地,總會遇到一波不小
的亂流,浪費掉穩妥妥的優勢。
面對雲豹的第四節一度被追到「69-68」,之後對戰獵鷹,喬丹(Jordan Chatman)與賈
西亞(Charles Garcia)末節的聯手強攻,則是把分差縮小到個位數,最後因體力不濟才
中斷攻勢。
台啤本季至今的每一場勝利,幾乎都是在驚滔駭浪中渡過,鮮少有那種安安穩穩打完的局
面。
最為不妙的是,即使挾帶著大幅領先,士東(Diamond Stone)跟米丘(Tony Mitchell)
都還是留在場上;12/12士東才第一次獲得「比賽中」的短暫休息,而那已經是球季的第
四戰了。
即使曾經想要主打「精兵政策」,現在也走到該考量「是否調整方針」的十字路口了。
有效調控球員體能,在我心目中才是維持攻守兩端的關鍵。台啤近三戰都拿下102分(真
的就是那麼剛好),但出現好多次「先盛後衰」的局面,就比賽內容來說,都還可以更好
、更穩定。
值得一提的是,台啤協防的默契確實有在變好,補防跟包夾都愈來愈及時。
朱億宗依舊能夠從板凳上「跳」出來帶動防守,讓場上的五個人都動起來;如果在籃下遇
到小打大,或是底線防守被突破(例如:12/25黃聰翰防守Gee,Gee喜歡切底線),周伯
勳、士東也會很快過來包夾,阻止第一時間的內線進攻威脅。
我們甚至可以看到台中太陽的蘇奕晉,快攻時用假動作連續騙起快小安、米丘,眼看就要
創造一次精彩的Highlight--想不到後面還有「第3個人」回防,狠狠被蓋了一鍋。
(紀錄上給了蘇奕晉一次失誤,周伯勳抄截)
上述鏡頭顯示台啤的拚勁很足夠,團隊意識也是維持一貫的優秀,如果能把這樣的強度維
持得更長久,失分問題將獲得一定程度的解決。
誰來快攻都不是問題,籃板要先抓得住
最後,不得不提到快攻。
台啤的另一個重大得分來源是快攻,但快攻的啟動卻沒有辦法像以前一樣輕鬆自在。
除了相對不可控的身高、體能問題之外,台啤很容易出現集體「恍神」的片段,讓本來可
以簡單掌握的防守籃板,硬生生被對手「搶」成進攻籃板。
接下來不論是再守一波、被快速打進兩分、「2+1」,甚至是面臨全場壓迫,都是體力與
士氣上的二次打擊,此消彼長,得不償失。
這個環節在遇到衝搶意識強、內線進攻較硬的隊伍時,往往會讓台啤陷入被動挨打的局面
,成為比賽的轉捩點。
真要說為什麼會這樣?就我個人的觀察,可能是跟場上任務交代不清、籃板策略沒有及時
調整有關。
T1的「容錯率」並沒有想像中那麼高,如果沒有做好卡位,除了士東跟周伯勳以外,其他
人很難在空中跟對方抗衡,剩下的就只能仰賴米丘、小安的積極拚搶意識。
至於其他人也不是不搶,但他們過去可能更習慣於擔任團隊的快攻箭頭,因此第一時間的
反應是趕快往前場跑,「鞏固籃板」的優先度較低(畢竟這不是他們長年下來的任務)。
也是因為這樣,我們本季才會看到「球掉在中間」、「大家都在看,但腳沒有往球的方向
移動」的畫面,損失很多反擊的機會。
如果這點沒辦法在近期有效改善,讓團隊的每個人意識到「現在必須更謹慎地鞏固籃板」
,士東的負擔只會愈來愈重,也使得教練團更沒有讓士東休息的本錢。
凡事以團隊為重的小安,也會因此產生更多跟對手衝撞的機會,我想這是大家不樂見的。
因此,我個人認為,如果可能的話,在練球的期間應該要更清楚下達「籃板必須先抓住」
的方針,減少半僥倖心態的「快攻偷跑」,才有辦法進一步減少失分、穩定進攻節奏。
至於掌握籃板之後,誰來快攻?這恐怕不成問題,台啤人人都可以跑快攻。
以面對雲豹一戰為例,到了第三節剩下6分16秒時,台啤的25次進球裡包含19次快攻,該
節在前八分鐘裡得分都由本土球員達成,是非常賞心悅目的一節。
第3節結束時,李啓瑋累計11分,不包含任何一次三分球命中;周伯勳總共獲得15分,多
次跑在前頭,用身材壓制比他瘦小的回防球員。
一切的前提,還是得建立在壓低對手命中率,確實掌握籃板的基礎上。希望之後的場次台
啤能限縮對手的三分出手空間,提昇對球干擾的積極性,再次擦亮自己的招牌球風。
https://www.sportsv.net/articles/90986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