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弟第一次在台籃板發文如有錯誤請多包涵
如題,T1被稱為分一杯羹聯盟,但小弟本身是爪迷+金酒迷,而且也想看謝亞軒、阿巴西
、陳靖寰等,所以兩個聯盟目前看的頻率都蠻平均的。
不否認T1本土球員整體素質比較差,但是依然可以看到像于煥亞、小安、胡瓏貿等本土球
員在對到洋將+亞外可能同時有6個非本土球員在場上時也可以有穩定的上場時間與貢獻,
T1這種洋將方式對於台灣球員的實力可能在對位一堆高個與肌肉棒子間可以會得更大的提
升但缺點則是本土球員上場時間壓縮。
而P+則是最多只有4個洋將在場上,本土球員可以獲得更高的上場機會,且在第4節可以在
面對壓力的情況下鍛煉心臟等因素
所以像了解一下何種方式對台灣整體籃球環境又或是國際賽成績更有幫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