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新聞] 想再闖世青男籃 黃萬隆:從U16培養起

作者: juniormark (小馬)   2018-08-09 12:41:47
多頭馬車,經費不足,政府行政單位沒有核心的訓練理念
與對籃協沒有強而有力的實質監督。
這個問題,看起來在今年完全爆發,這樣是好的。
我自己比較從制度面來講。
競技籃球運動員培養這一塊(不講你我的休閒籃球)
我們先以:田壘這個專業籃球員養成為例。
學生階段:
一個專業籃球員的養成從國小或國中到大學競技籃球員的主管機關都是教育部,
然後授權給各校及中小學體育總會辦理相關國內比賽。
如HBL、UBA、JHBL等,並授權籃協來組訓U16~U22球隊。
所以一個專業籃球員在台灣的支持系統包括:
教育部體育署、學校單位(分私立及公立)、
中學、大學體育總會(辦理杯賽為主)、SBL(企業)、
籃協(企業、政府支助即自營收入如瓊斯杯)、家長等。
以養好的田壘與養壞的的田壘(現狀)為例
養壞:
田壘在三民家商即拿到HBL冠軍(由高中體育總會舉辦並由勾牌支助),
這時他的訓練由三民家商負責(三民家商教練訓練與養成由籃協負責)、
國內比賽由高中體總負責、若入選U16則由教育部授權籃協負責、
若SBL看到田壘能力,則會派球探觀察接觸。進入大學後
則邊讀書邊打SBL、現在則是HBL到UBA再到SBL,
所以訓練的品質與對田壘這樣頂尖球員的照顧以三民家商、師大及達欣為主。
田壘的基本功主要來至三民家商、師大、達欣的教練及資源。
各位看到沒,這就是台灣頂尖球員的狀況,隨波逐流、要上不上要下不下,看個人際遇。
籃球在台灣就是一個資源非常豐富的運動(對比足球、排球另兩個運動)
但這種資源是不對等的。
高中給予杯賽太多的資源,也就是搶短線(進八強就可上好學校的資格與有利招生)
與關注(非理性關注)
若要養好田壘:
基層教練對球員的專業訓練質量提升,
不求戰績而是對球員整體能力的提升進而提升戰績。
在幾個重點學校教育部及籃協給予系統化的訓練指導(就是給錢給人)
也就是田壘在高中階段就介入訓練,
這包括給錢讓三民高中的教練到美國去學習最新的基礎訓練知識,
回校後要繳交訓練績效與方式,
非全國球隊成績(那是私立學校打廣告用的)
而是對個案球員的長期訓練質性評鑑計畫,
或是由教育部委由籃協辦理外籍教練的台灣長期訓練,
給予落實教育部訓練計畫的學校金額、
並且讓頂尖球員有共同集訓及長期集訓計畫U16、U18、U22等
(籃協與教育部體育署競技部門共同協商與找資源),
所以整合單位還是體育署及籃協,這兩方面都要有能力的領導人。
大學院校的入學資格則由各校自訂、原則不是形式上的全國第幾名;
而是以個人能力及學校需要為主。
另准職業球隊SBL等隊與籃協及教育部切割。
落實底薪等職業球隊基本要求,讓頂尖球員看到機會。
這樣才不會台灣籃球以後常態性的穩居亞洲三流(9~16名)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