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天賦、身體素質和技術

作者: swellwin (asusual)   2014-07-18 23:48:33
天賦、身體素質和技術。
這三個總被球迷拿來比較球員的三大因素;剛好就是我們這三代中華隊的縮寫。
老球迷口中的宏國國家隊,有著最滑溜身手的泥鰍龍、創出橫移跳投這個前無
古人後無來者技術的控球阿三哥、一手神射的神奇小子(老爸)阿樑。雖然大家
每每用苦練去塑造他們的形象,但事實上他們都是籃球場上難以量化的"天賦"
型球員。
實際去看他們在國際賽事的罰球命中率和一些基本數據,其實他們罰球並沒有
特別準。籃板或其他數據也沒有超出其他代中華隊多少。但如果討論到球員處
理球的能力,這代的球員除了經驗外,更多的是讓人驚呼的直覺和福至心靈。
這種能力是其他代欠缺的,也代表我們真的不能期望中華隊每個世代都能有這
種球員。
可能是板上最多人熟悉的中華F4,或者說黃金世代(雖然老球迷也稱宏國國家隊
叫黃金世代)。則是目前歷代中華隊中,身體素質最好的一代。田壘19歲就能對
日本抓下19籃板,陳信安高中生打爆甲組,曾吳雙塔可以報6呎9的身高和臂展。
加上一個橫空出世的野獸志傑。這批鋒線的身材和爆發力、協調性可以說二十年
都出不了一個。偏偏就讓他們湊在了一起。用身體素質來概括這代可以說實至名
歸。
但在他們獨挑大樑後,雖然換血對經驗傳承造成了影響,但不可否認的是這個世
代的確欠缺所謂的視野或其他難以量化的籃球天賦,導致縱使可以用身體素質去
打一些比賽,卻總是在關鍵時缺了處理球的大局觀或判斷失誤,而只能換來一屆
又一屆的遺憾。
就這樣他們也老了,而環顧四周,我們的新生代卻又沒有那樣的籃球天賦和身體
素質。在今年之前,台籃板對於人才斷層這點可以說是憂心忡忡。而歸化QD也就
因此成了不得不卻合情合理的決定。
但其實我們不懂,籃球這個運動需要的不只是天賦和身體素質,他更需要一個讓
球員從小就能好好訓練培養,有完整的各層級國際賽經驗,出國闖蕩或可投入的
聯賽這樣一個環境。而這批挺進過世青、出國打球或在SBL發展的球員。就正是
第一批經歷我們之前兩個世代都沒有遇上的,一個相對完整的環境下一路打上來
的中華隊。
所以在今天,當他們有QD這個大哥可以依靠並帶領他們成長、甚至讓他們獨立飛
翔時,他們就讓我們看到了,中華隊可以有整體性的防守,可以有戰術素養。教
練團有在台灣帶球隊的專業外教和去NCAA當過助教的前國手、和帶這些球員進過
世青,自掏腰包帶他們集訓的青年國家隊教練時。我們為什麼還會認為他們不夠
好?他們沒辦法接棒呢?
一個世代正準備站上舞台的中央時,我們金華國中的小球員去美國留學了,國中
聯賽的吳沛嘉已經201公分了,上屆U16差點就進了世青。只要我們能給這些孩子
更好的環境,更好的中華隊,更多好球員就不會只是夢想,我們都是見證者,也
都有當參與者的機會,希望這場勝利能讓我們繼續走在對的路上,日本在1984年
擬定踢進世界杯,並在五十年後拿冠軍的計畫時。大家也不敢相信。但後來的事
大家都知道了,女足拿了冠軍,男足也成為會內賽常客,而現在就是我們開始朝
一個更高的目標去追求的時候了!
希望在三十年後,可以看到中華男子籃球代表隊出現在奧運、世界杯的賽場上!
作者: canonring151 (PureEric)   2014-07-19 01:04:00
推grant大~ 其他球員 教練的表現也很棒
作者: screwyouguys (screwyouguys)   2014-07-19 01:18:00
QD在禁區攻守兩端的效力很關鍵吧 中華隊弱點就是禁區被過有門神幫你擦屁股 外線失靈可以吊高賣體能搶2分防守籃板沒QD在那拼在那攪和 應該會被中國兩隻肉棒虐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