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專欄] 走出籃球的舒適圈

作者: imegg911 (黑色千羽鶴)   2014-06-23 11:41:27
※ 引述《brother2 (farm)》之銘言:
來聊一個職業運動的問題
職業運動跟業餘運動一個相當大的差別,在於"觀眾"
業餘運動講白一點就是打自己爽的就好,而職業運動是必須要為"觀眾"負責的
當不靠著這行吃飯的時候,靠熱情就可以繼續下去
靠這行吃飯的時候,有多少人願意為這個人花多少錢,買周邊或是進場,才是重點
不要說甚麼要企業砸多少錢多少錢,俗話說殺頭的生意有人做,賠錢的生意沒人做
每個人都在期待別人把錢掏出來,犧牲企業成就他人
當企業都跟國泰一樣是佛心來著喔,不然成立慈善事業不就好,幹嘛成立公司
而國泰,說難聽一點,把一項"職業"的運動,徹底變成了"業餘"的運動
球員的薪水會不會因為球隊賺了多少錢而有所調整? 不會
球員的福利會不會因為有多少人進場來看球而有所變動? 不會
球員的表現會不會讓周邊商品不管是球衣還是代言的廣告有所成長? 不會
那這個運動,幹嘛需要"觀眾"
講更難聽點,即使國泰每一場比賽都沒有人去看,國泰還是跟平常一樣活得好好的
專欄裡面講的國泰花的每一筆錢,沒有一筆是花在"觀眾"身上的
職業運動要的"不只"是一場好的比賽
隔壁棚的LAMIGO告訴了我們有很多球賽以外的方法可以讓球迷支持棒球的
今天如果LAMIGO把這些所有的錢都拿去提升球隊的薪資,提升球隊的硬體
也是可以打造世界級的硬體,請到世界一流的洋將
比賽是會更好看,但是這樣反而不會讓球迷更多進場支持
"曼尼"來台灣就充分展現了甚麼叫做"職業球員"
他來不是只為了打好他的比賽,他花了很多很多的時間,在跟球迷接觸
他知道所謂的職業球員不是來打比賽,而是讓大家花錢來看他打比賽
這是職業與業餘相當大的差距
回到國泰,講白一點,就是一支旗下球員都沒有其他工作的業餘球隊
有哪個企業在明知不會賺錢的情況下進場?
不會賺錢就算了,沒有花的比國泰多,注定當配襯
想要一支球隊的夢想,可以不要WSBL,可以支持一支其他的社會球隊
買一支社會球隊,搞不好可以在次級聯賽或是小型比賽稱霸
買一支WSBL球隊,只能看著國泰連霸
我們不能否定國泰對於女藍的貢獻
但是國泰在做的事情,並不是"企業應該做的事情",是"國家才需要做的事情"
不為賺錢,只為了把這項運動延續下去,這是國家或慈善團體的思維,不是企業的
企業的思維,是如何在這個項目上獲得利益最大化,不是這個項目有多強
強是利益的一環,但前提是這個強不會反而讓球隊賠錢
沒有國泰,女籃可能在20年前就死了
有了國泰,女籃已經不會復活了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