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益生菌的功效與突破(國家品質獎SNQ報導)

作者: hakumimi (tranquila)   2017-05-19 18:55:10
益生菌的功效與突破- 採訪蔡英傑博士
發表者:SNQ健康照護團隊 日期:2017-05-10
你一定聽過益生菌和乳酸菌,但是你知道兩者之間的區別嗎?乳酸菌是可產生乳酸的菌,
只要有水和一點點的養分就會生成乳酸菌,人體的皮膚表面及唾液中都有乳酸菌的存在。
而科學家也能從醃漬的臭豆腐、福菜、母乳甚至健康小孩的糞便中分離出數千株的乳酸菌
,然後利用生物醫學技術進行實驗,找出一兩隻有特殊功效且能夠大量培養的菌株,再經
過實驗收集數據證明其對人體的功效,這種經過證實對人體有益的菌就是益生菌。
益生菌與過敏
既然提到益生菌這種保健素材,就不能不說說預防醫學觀念與保健食品的發展。一般認為
,預防醫學的興起帶動了生技保健食品產業的發展,尤其隨著文明病的增加與年輕化,以
及少子化的趨勢,過去不被重視的兒童保健食品及銀髮族保健康食品銷量迅速提升。此外
,全球的過敏疾病盛行率逐年提升,在台灣每3個寶寶就有一個可能發生過敏,原因除了
一般認為的遺傳外,外在環境變化也是主要的因素(例如台灣地處溫暖潮濕易長塵蟎);
而過敏兒因體內TH2活性大於TH1,使得其正常的免疫功能相對較弱,比起一般兒童更易有
體質耗弱、易患上群聚感染疾病(例如無特效藥的「幼兒國民病」─腸病毒或輪狀病毒)
或病程相對較長的情形,因此除了透過衛生習慣減少感染外,醫界也建議適當攝取一些可
行性的營養添加物(例如益生菌等),幫助孩童提升抵抗力,因此,預防醫學的觀念已不
僅止於中老年人或成人,而是從小就需要開始帶入這樣的觀念與習慣,我們也看見愈來愈
多父母逐漸重視預防性的兒童體質保養。
兒童專用機能益生菌產品的研發關鍵
益生菌是許多孩童很早就可能食用到的保健食品之一,通常若不是低價訴求整腸,便是高
價訴求抗敏,近幾年則進階到具特異功能型菌株的發展。有亞洲益生菌專家之稱、同時也
是惠生研生物科技創辦人的蔡英傑教授即針對兒童的需求,多年前嚴選複合四益菌,包含
鼠李醣乳桿菌(Lactobacillus rhamnosus GG)、植物乳桿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以及由韓國首爾大學池根億教授篩選的雙叉雙歧桿菌(Bifidobacterium
bifidum BGN4)和長雙歧桿菌(Bifidobacterium longum BORI),其中長雙歧桿菌的細胞
壁具有特殊蛋白質成份,能干擾輪狀病毒附著於腸黏膜上,經證實可阻斷輪狀病毒感染。
此外,再特別輔以具預防腸病毒功效的乳鐵蛋白及初乳蛋白(含免疫球蛋白IgG)的添加
,製成適合兒童的機能益生菌產品,希望提高兒童健康防護力;為確保產品安全性和品質
,特別申請SNQ國家品質標章審驗,並於2012年取得認證。
建立益生菌分析研究生產平台
益生菌的研究是一條長遠的路,要找到一株真正對人體有益的益生菌,需要經過很多的動
物實驗及臨床實驗。因此,蔡英傑教授在國立陽明大學期間,積極建立具特色性及功能差
異性的益生菌分析研究生產平台,並於2004年指導成立惠生研生物科技公司,以「高安全
性」、「高機能性」、「複方特異性」為原則開發適合國人食用且具實用效能的保健食品
。蔡教授於多年前也曾受邀擔任SNQ國家品質標章的評審委員,期間觀察到評審委員們堅
守著審查標準,針對許多產品的優勢與不足加以把關,因此認為SNQ是高水準的審評機制
,也對於他日後在產品的研製督導上提供了更全面而嚴謹的考量與堅持。
亞洲第一:蔡英傑教授找到新一代快樂益生菌,有助改善精神心理疾病
蔡教授同時樂觀的表示,益生菌歷經從第一代到第三代分別改善腸胃消化、抗過敏及免疫
力調節再到具代謝功效等三個階段,近幾年則進展到第四代的研究,發現某些益生菌進入
腸道後可以改變大腦激素的分泌,對於精神心理的疾病有顯著的助益,這是他帶著一群學
生找到了快樂益生菌,這是益生菌的創新突破,也是獨步亞洲的研究成果,並持續以憂鬱
、巴金森氏症、自閉症和阿茲海默症等模式進行更多試驗。蔡教授認為台灣擁有世界級的
益生菌研發競爭力及產業成熟度,有機會成為益生菌產業的亞洲領導者。
q生菌갿階kꐊ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