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歌仔戲班《路得記》之民間藝人的快樂

作者: vician423 (小城之春)   2008-08-07 11:14:42
民間藝人的快樂
劉南芳2008/8/6
《路得記》很久沒演了,禮拜一我們聚在教會裡對腔,大家看到我又改過第三稿
的劇本,紛紛詢問:「有改到我的無?」「有我的代志無?」…當然大多數的人
都有被我「連累」到,只好「埋頭苦讀」。
「苦讀」的原因,當然有些是因為我寫得不太通順的關係;我這一陣子一直在鑽
研「內台歌仔戲」中傳統對白的寫法,時時感到有新的領會,免不了想試驗一下
。只見這些阿姨前輩們像是改作業一樣,三兩下就把我的唱詞重新調度了一番,
真是妥貼極了!為什麼這些聲韻對他們而言這樣自然,隨意想想就可以把一句拗
口的唱詞解決,我在家翻「彙音寶鑑」可能得翻上三、四十分鐘以上!
這就是民間藝人的厲害!我總是這麼覺得。這種生命力讓人很畏懼。
我總是在和這些前輩藝人合作的時候,感受到他們身上能量的活潑和強大,這種
能量不斷帶動我的成長,並且讓我享受其中。再也沒有平仄協調的七字調讓人覺
得快樂,還有雜唸、都馬,當他們把歌詞中的「小石頭」搬開,聲韻諧和使得他
們演唱的時候如行雲流水一般。
「苗村是我的故鄉…」
每當廖秋阿姨唱到這裡,大家都忍不住安靜下來;金鳳姐曾經告訴我:這些老一
輩的演員唱七字調都會「牽絲」。這實在是太傳神的一句比喻!他們所做的腔、
以及他們心中的板,是樂譜所約束不了的。翠娥阿姨在劇中有一大段的雜唸調、
半講半唱,好聽極了!還有最後一場「兩個婆婆」,他們兩個人對唱的江湖調、
和大段的都馬調,每每讓我屏氣凝神。
我覺得自己真是太過於幸福!
我在很小時候,我媽媽說我外婆和姨嬤們很喜歡一個在電台唱歌仔戲的小生叫做
「翠娥」,她們常常會跑到當時台北的「南山電台」門口,想看看「翠娥」長什
麼樣子。後來我在台視歌仔戲看到她,我還記得她在「楊家將」當中演出八賢王
、在「薛丁山與樊梨花」中演出程咬金,當時我正在唸高中。
至於「廖秋」這個名字對我而言像是「苦旦」的代名詞。我唸小學時,我們家後
面的巷子每年演兩次歌仔戲,每次都演一個月,許多台北市知名的劇團都會輪流
上演,這是我們當地的大事。在我阿嬤她們的「民間票選」之後,我印象中很受
歡迎的小生叫做「徐正芬」,苦旦就是「廖秋」。一直到我唸研究所,在「勝珠
歌劇團」看到廖秋、黑貓雲在搭班,每當聽到她們唱七字調的時候,我總覺得時
空好想從未曾從我身邊挪移過一般。
這些都是我小時候可望而不可及的「明星」,而今我居然有幸可以和他們合作,
這真是人間極品的幸福!
這一年來我的身體狀況不佳,很少動筆寫作。但是昨天排戲之後,我耳旁不斷縈
繞著這些美好的唱腔,讓我忍不住想與大家分享。自從做歌仔戲以來,有時後排
戲比演出給予我更大的享受,有時你剎那間會激動起來,因為你正巧踏入了他們
的生命之中,並且你發現這也已經成為你生命中的一部份。
這就是民間藝人的快樂!
這幾年看了太多「精緻大戲」、「甄選冠軍」、「得獎劇目」…,經常是還沒謝
幕就想要「抱頭鼠竄」,心中不時覺得茫然和錯亂,這就是我們的歌仔戲?這就
是我們的歌仔戲!……
幸好我自己還可以做戲,至少做點自己喜歡看的戲。
這幾年在教會演出,很多人看到我們所安排的演員陣容,都說我們是「夢幻組合」
;的確,在排練場看著他們一個個從四面八方走進來,我真有「恍如夢境」的錯
覺。不僅有翠娥、廖秋、廖文雪這些「重量級」的前輩藝人,還有目前當家的中
生代的「菁英份子」,像是蘭花姐、麗真、秋冠、秀文,以及年輕一輩崛起的「
大古」,他們身上所代表的、又是另一種歌仔戲風格。
大古第一次唱七字調、好像就是在《路得記》當中吧。他是這幾年間在戲班中、
這些阿姨老師們一點一滴教出來的,看到他、我們眾人都很有成就感。當時他必
須一句句的把台詞、唱腔錄下來,我還記得秋冠姐總是不厭其煩的告訴他:「這
是台語、不是國語,要這樣講…」,到現在他已經可以自己獨當一面,證明在戲
班的實務學習還是有功效的。
這些阿姨、老師們一身的功夫能傳下多少?我並不知道,也並不怎樣樂觀。但是
趁著有戲可看,不要放棄這美好的機會吧!
《路得記》演出:
2008年8月9日(週六)晚6:30
地點:台北縣淡水「淡江藝文生活廣場」(淡水鎮學府路36號鄧公廟前)
聯絡電話:淡江教會02-26267454
2008年8月10日(週日)晚6:30
地點:台北縣板橋「音樂公園」(板橋市大同街與文聖街口)
聯絡電話:五福教會02-22521648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