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記] 探訪古坑的前世與今生│張健豐

作者: cora1114 (大風歌)   2024-05-07 10:59:06
探訪古坑的前世與今生│張健豐
盛產咖啡的古坑曾是糖業的故鄉,當地居民的祖籍大都來自大陸的客家原鄉。其中,簡精
華以製糖業致富,並在雲嘉地區甚有影響力。當他攜領柯鐵等義士從事乙未保台的奮鬥失
敗後,親日仕紳承繼其事業,並在斗六成立製糖會社。日人收買後,擴大為新式糖廠,開
始往古坑鋪設製糖用鐵道,隨後興辦客運,而有今日的濫觴。
簡精華經營製糖業
古坑鄉隸屬雲林縣,隔著石龜溪和嘉義縣大林鎮相望。每當華燈初上、天氣晴朗時,從大
林往東方中央山脈前的大尖山方向一望,可看到梅山太平雲梯「微笑」的橋體光雕。再往
稍北方向望過去,可見一條長龍往上延伸的燈景。這是149縣道所串起的華山遊憩區,是
古坑咖啡的產地。每年12月到1月是當地咖啡的採收期。
而每年大約到此時節,也是甘蔗全部成熟、糖汁充實的季節。在鄰近華山這裡的雲林和嘉
義縣交界的崁腳、崁頭厝(今永光)一帶,為一大片緩坡的台地,宜發育青綠色的竹蔗,
且糖汁十分充溢。所以,19世紀時這裡遍布著甘蔗園。
古坑舊稱「庵古坑」,一說是初期的入墾者在坑谷內種植菴瓜而有此稱。另一說則和福建
省漳州府南靖縣的客家原鄉有淵源。庵字意指茅草屋的意思,南靖縣有許多客家族群,當
地許多地名也以庵字為開頭,故庵古坑有傳承原鄉之意。300餘年前,簡家從南靖「唐山
過台灣」,落腳於大林的內林庄。道光30年(1850),古坑在「軍功黃玉輝、劉陳球等設市
」後,簡精華(1835-1898)隨父移居於打貓東頂堡崁腳庄,並繼承家業,以製糖業致富,
土地遍及嘉義縣的梅山鄉和古坑的崁腳、湳仔一帶。後受命為總理,總轄打貓東堡(今古
坑、梅山、大林、民雄境內的台鐵以東部分)40餘莊,壯丁2000有餘。因對手下待之如手
足,故鄉民以「簡義」相稱。
在乾隆時期(1736-1795),打貓東頂堡因鄰近阿里山鄒族的「奇冷(里)岸社」(今嘉義
阿里山鄉的豐山村),立有「庵古坑生番界碑」;到了清同治年間(1862-1874)的文獻,
已列為打貓東頂堡的奇冷岸莊,成為歸化的熟番。從此漢番互市頻繁,建立了深厚的原漢
關係。
除此,簡精華在光緒16年(1890)受嘉義縣令指派,以總理身分調解古坑一帶、分居石牛溪
南北岸的庵古坑庄(今古坑市街)和水碓、田心庄、溝仔埧(壩)四個村落的搶水糾紛,令
其遵守舊規。於是,在豎立了分水碑(在今水碓村玉龍宮前涼亭)後,就沒有再發生械鬥
的事,可見簡精華在雲嘉地區的聲望。
乙未保台的奮鬥
1895年乙未10月,日軍由彰化南侵,台灣民主國大將軍劉永福命簡精華鎮守雲林地區。斗
六戰役失利後,率部下柯鐵等退守大林,後轉進古坑的大坪頂,改為鐵國山。
1896年2月,簡精華效法《水滸傳》裡的梁山聚義,自稱九千歲,部下柯鐵等依序排列十
七大王。日軍在6月發動雲林大屠殺後,簡精華率軍攻占斗六,光復雲林,兵鋒遍及彰化
鹿港,辜顯榮率眾防守。日軍增援後,簡精華率殘部困守鐵國山,當局於是派辜顯榮等士
紳勸降。10月5日簡精華獨自一人下山,到溝仔埧庄,接受日本招安歸順。當他發現受騙
後,以自殺結束自己的一生。
成立斗六製糖會社
簡精華死後,古坑等這一大片富饒的土地引起日軍協力者的覬覦。除辜顯榮外,在乙未保
台戰役中,在打狗港(今高雄港)幫助日軍陸戰隊登陸的台南仕紳王雪農,還有大林望族
薛家的薛果堂,皆獲得日本當局的重用,取得良好的政商關係。薛氏初為軍部輕便車運輸
承辦人,後和其兄在崁腳庄等地經營製糖業。鑑於前清的簡精華所經營「以牛曳石臼搾蔗
製糖之舊式糖廍,用力多而成功少」,便順應「以蒸汽力,或以石油製動機而為改良糖廍
之製糖用力少而成功多」的潮流。擁有舊式糖廍13處、改良糖廍4處;同時,他也是糖米
行負責人,從事砂糖買辦業務。
當辜顯榮投資成立的斗六製糖會社在1905年10月創立後,由於原社長薛果堂經營不善,
1906年辜氏親自擔任社長,增資為100萬日圓;後因該會社在雲林鏡內、台鐵以西原料採
收區大部分被劃歸本社設在雲林虎尾的大日本製糖會社,翌年以7萬5千圓售予該社。
1909年,清末秀才吳克明、王雪農在嘉義廳下斗六堡的大崙庄(今斗六市崙峯里)合資成
立「斗六製糖合資(名)會社」的改良糖廍,壓榨能力每日300噸;並「為圖採取原庶蔗
之便」,設分工場於打貓東堡崁腳庄,預定其機力為40噸。但隔年,該會社被日人收買,
變更為斗六製糖株式會社而作罷。新設會社在工場北鄰的新工場擴大壓榨量至500噸的分
蜜粗糖工場。1911年6月竣工後,12月開始製糖。
在該廠周圍的自營農場有昔日雲林國中(今雲科大)所在的大潭農場等。其他在崁腳、崁
頭厝、湳仔的自營農場及原料採取區域,皆集中在台鐵以東的採收範圍內。
隨後,以工場門口大崙車站為中心,分別開北往斗六、西往虎尾(經斗南)、南往古坑、
崁頭厝的糖業鐵道。其中,從斗六到大崙及往古坑、崁頭厝段,除原料甘蔗、器材運輸外
,亦兼營客貨運業務。1914年該社併入東洋製糖株式會社;1927年再併入大日本製糖株式
會社,並產製耕地白糖。
光復後的發展
承繼大日本製糖斗六工場的斗六糖廠,在1952年利用南投竹山、苗栗的關閉廠改善設備。
該廠生產的特砂類頗受食品業歡迎,後更擴充壓榨量為1,600噸的規模。但隨著雲林地下
水開發的水稻種植,以及古坑鄉的麻竹推廣,使契作面積減為1952/1953年期的四分之一

而在日據時期即興辦客運的古坑線糖業鐵道,1960年代吸引了外國觀光客,從台鐵斗六車
站就近到斗六糖鐵車站轉乘,留下許多珍貴的影像。當局為了優待在原料採取區契作的蔗
農子女,發給他們通學乘車證,有半年期限的免費優待。當時古坑的學生藉由糖鐵前往斗
六初中、高中就讀,但1970年代古坑線糖鐵客運因抵不過公路客運的競爭而停辦;斗六糖
廠也於1990年11月1日停止壓榨甘蔗,歸併虎尾糖廠。1998年3月18日該廠煙囪遭拆除,但
鄉公所為發展觀光,保留了古坑線的湳仔路段,原台3線經過的湳仔綠色隧道,也因旁邊
的糖鐵路軌是台糖土地,改以外環道通過,才得以保存。
目前綠色隧道這裡有咖啡故事館、假日農產品展售會場、蜜蜂故事館等,遊客利用國道3
及台西古坑線(台78)等便捷的交通在假日蜂擁而至,商業氣息濃厚。筆者建議,當地政
府也應及早設立糖業故事館、先民墾殖及乙未保台紀念館,好讓客家先人的努力及硬頸精
神能被後人紀念。
(作者係民間歷史研究工作者)
相關圖文
http://www.observer-taipei.com/book2021/item/3519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