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雲記] 偷走西螺戲院背後,一個家族的故事

作者: myiyi (多加油吧!)   2018-05-10 23:37:18
順著標題問一下
西螺很有名的廟後面
有一個公園
在那附近有一個廢棄的西洋建築物
整個都廢棄掉了
對面好像是衛生所還是什麼
總之是政府機關
不知道那是有什麼特別的故事嗎
※ 引述《jones921245 (jones)》之銘言:
: 哈囉!我是地方賊,喜歡偷走地方的故事,歡迎大家
: 偷走完整圖文網誌版:http://t.cn/R3w33ip
: 可以順便偷走賊的臉書追蹤:http://t.cn/RmPbrSh
: 很感謝雲林板上的人對上篇西螺大橋與兵營的回應,這次帶大家將時光軸稍微拉回
: 至日本殖民時的西螺大戲院,也希望大家可以給予關於大戲院記憶或未來活化的建議
: [襲產 #西螺大戲院] 偷走西螺戲院背後,一個家族的故事 #西螺 Xiluo / 雲林 Yunlin
: 又是戲院文,有在看賊賊文章的一定覺得賊賊也太愛講戲院了吧!一方面是賊賊本身就
: 就對老戲院空間有興趣,各地如果有老戲院都會想要順道走走,另一方面則是台灣戲院的
: 歷史剛好可以講一個地方,從日治初期到現在一整個時代的空間演變,所以才喜歡拿戲院
: 寫文章。如果有想要了解台灣戲院整體小歷史的,可以再重新參閱嘉義縣大林鎮萬國戲院
: 那篇文章,也許比對兩戲院的歷史,或目前成為文化資產的現況,可以有一番台灣戲院
: 襲產的體悟。
: 其實,賊賊是先去了一趟西螺戲院,再到大林萬國戲院。但卻先寫了萬國戲院那篇。
: 原因是那時萬國戲院面臨了一些問題,賊賊想說讓大家先認識這個戲院,也慶幸後來成功
: 登錄歷史建築。西螺戲院早在民國90年(2001年)就被雲林縣政府登錄為歷史建築,可惜
: 礙於產權為多位私人所有而無法進行修復與活化。與萬國戲院是因地方先進行活化後才
: 登錄為歷史建築的過程並不相同,但也許西螺戲院可以借萬國戲院如何成為地方活化的
: 記憶之所為例子,思考未來活化的方式與內容。
: 西螺戲院位於西螺鎮觀音街2號,日治時期稱為「西螺座」或「舊戲園」。戲院設立的
: 確切年份不清楚,大概是在20年代,根據資料大正5年(1926年)就有歌仔戲在西螺座上演
: 了,昭和12年(1937年)進行改建。當時是由林鎰彰集資興建,經營者則為林德友,兩人
: 皆為廣合家族的一員。廣合家族是西螺有名的望族,西螺戲院為林廣合家族的私產。
: 在西螺老街著名的老屋再利用案例「永豐米糧行」,就是將廣合商行的老屋重新再利用
: 有資料指出,林德友當時為廣合商號的負責人,管理各大店舖及農場。在西螺有一句俗諺
: 為:「弄破林德友的腰兜」,意指一個人比林德友還有錢。因為,當時經營廣合商號的
: 林德友都如此有錢了,竟然還會弄破他的腰兜,代表那個人一定比當時的林德友還有派頭
: 根據魏嘉亨先生的西螺福佬客研究,在西螺地區,林為第二大姓,又可分成林博素、
: 林集山,以及林義厚三派。林集山一派是在雍正年間,從廣東潮州來西螺開墾,西螺鎮上
: 的廣興宮籌建,林集山也有出資。傳到第五代林泉合時,開設了「廣合商行」經營雜貨、
: 鹽糖、布匹生意,生意越做越大。到了第六代林振源,他也是林德友的兒子,成立了
: 廣合洋行」,並於上海、香港、臺北開設分公司。廣合洋行為開創西螺洋貨貿易的先驅者
: 甚至其代理商品還包括哈雷機車等,所以其實在日治時代就能看到哈雷機車,便是廣合
: 洋行的功勞。
: 林家在西螺勢力頗大,與其他大族也多有姻親,可能西螺上不少人都是林家的親戚。
: 林家第七代的林振聲在西螺鎮上開設了「拯生醫院」,也是西螺當時設備最新的醫院,
: 也在西螺引進X光檢驗機器。第八代林恆生則曾任雲林縣議長及兩任縣長,是少數能夠
: 橫跨議會與縣府的人,當時在雲林縣政壇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也因當年成立洋行進行跨國
: 貿易的關係,林家其實遍佈海內外。家族中便有一位林喡(Dan Lin),是好萊塢知名的
: 華裔製作人,還成立「林氏影業」,像自殺突擊隊、祂都是其公司製片。賊賊覺得林廣合
: 家族既然擁有西螺大戲院產權,如果不知道怎麼處理,乾脆請教看看這位製片人,賊賊
: 可以想像自殺突擊隊2或祂2,如果在西螺大戲院取景會有什麼樣驚奇的景象。
: 稍微描繪完了與西螺大戲院關係極深的林家(其實林家可以做個研究,只是現有的資料
: 其實不多),就跟著賊賊回到戲院本身吧!根據資料指出,在西螺座於1937年改建之前,
: 就有一間西螺座的展演場所,但與後來的RC加強磚造結構不同,是一座木構建築。在改建
: 的過程中,也曾經將展演場所移至南方一點的新街路,亦即現在的天送餐廳對面位置繼續
: 營業。 1937年改建後,便未再進行大改建,因而保存著當時日本的建築風格。「弧形大
: 山牆」應該是西螺戲院立面最吸引人之處,是早年商業建築的意象。山牆也附帶著氣窗
: 及百業木窗設計,有畫龍點睛之效。此外,山牆巴洛克洗石子線腳及增加藻飾紋路及線
: 紋貼面磚,讓這棟建築具有新浪漫主義的色彩。
: 話說,昭和12年(1937年)是西螺都市結構改變的關鍵年代。不只西螺座於1937年改建。
: 整個西螺也於當年進行市區改正。此外,不得不提與西螺戲院一同繁華的東市場。早在
: 清朝時期,因市後街位於渡船頭驛站附近,南北商旅便聚集於該地並逐漸形成市集。在
: 市區改正後,以西螺溪船運為主的貨物交易,讓該地形成一個更明顯的商業交易中心,
: 也就是後來的東市場,甚至從市後街擴大至延平路(雖然現在好像都從俗稱老街的延平路
: 走進東市場,但發展其實是反面的)。因此,靠近河岸的這邊成了商業中心後,人潮聚集
: 東市場與西螺戲院這兩個具公共空間性質的場所,便成為西螺人40、50年代的重要記憶,
: 也才成為襲產。
: 在西螺戲院外,還用鷹架張貼著最後的電影海報廣告。左邊是1965年台片「孝女的願望
: 」;中間是1959年日本動作片「暗黑街的顏役」;右邊的賊賊找不到資料,看海報內容
: 可能是芭蕾舞表演,畢竟西螺戲院是綜合型劇場,也可以做室內戲劇表演的。另外,1957
: 年,經營西螺戲院的林氏家族曾以西螺為背景,拍攝臺語片《大橋情淚》,可惜目前資料
: 不多,不知道成效如何。關於西螺戲院的立面其實還有一個小插曲。 2000年,張志勇
: 所拍攝的「沙河悲歌」,就是以西螺戲院為背景重現60年代歌仔戲的景象。雖然這部戲
: 獲得了亞太影展的大獎,但當時卻把西螺大戲院招牌拆掉換成「沙河」二字。劇組撤退後,
: 並未將「西螺」二字復原,一度讓戲院成無名大戲院。近年,才將大戲院拆除,換成新字
: 「西螺戲院」。
: 既然日本殖民時期已成為西螺的娛樂中心,在台灣戲院歷史正值顛峰的50、60年代。
: 更是,西螺戲院周圍更被稱為「西螺西門町」,熱門的店家與小販在戲院旁雲集,包括
: 紅玉麟酒家、不夜城冰果室、西華剃頭刀的女兒餃,以及觀音廟的麵粉粿湯。即使雙生
: 的西螺東市場不敵中央市場而衰落,西螺戲院依然挺立至七零年代。
: 走進西螺戲院,除了要先熟悉內部的昏暗,以及要小心蜘蛛網或蟲類等安全議題外,
: 最先奪賊賊注目的便是那些木製觀眾席。雖然許多的木椅經過歲月的侵蝕而撬開、毀損,
: 但一樓五百多張木椅一字排開,映入眼簾,還是讓人有置身於50年代的感動。整個戲院
: 觀眾席分上下兩樓層,樓下約有550個座位,樓上約180個座位,共約730座。在一個小鎮
: 有這麼多個座位,等同於是電影院大廳,可想而知戲院曾經個光景。 整個西螺戲院建築
: 空間格局是左右對稱,樓梯分設於雙邊,一樓有舞台及觀眾席,舞台左右側配置檜木夾層
: 工作空間,中間檜木屋架結構,二樓為觀眾席木構造夾層及放映室。因年久失修,木構
: 桁架已多處斷裂,屋頂部分塌陷。在還沒有維修之前,進去戲院的光線其實是靠這些洞
: 所竄進來的光補足,倒是讓整座戲院因為自然光而更加迷人。
: 如果往前注意到舞台,在磚造的牆前,沒有螢幕播放,卻有一個方形的洞,讓參訪者
: 能穿透牆面,直視外面的街景。其實在921大地震時,舞臺後牆被震倒,據說受損極為
: 嚴重。不知道這個牆後來是否有刻意補強,不然方形也呈現了一種美感。賊賊覺得它讓
: 戲院這棟廢墟更自然,能與周遭的環境做很和諧地整理。在舞台左右兩側,還能清晰見到
: 以檜木做的夾層工作空間,其實滿難以想像當時在這邊舉辦戲劇表演時,這種狹窄空間
: 該如何讓眾多劇場人員作業。賊賊不是戲劇工作者補大清楚後面的調度,不過與其像台灣
: 其他老戲院走與電影相關的路線,不如以「西螺百老匯」改走懷舊劇場表演的定位,也許
: 能夠走出一條活化的新路。
: 在舞台兩側還可以看到有架高的梯子,也許正在修復這棟戲院,可是賊賊進去時沒看到
: 工人,不知道修復式仍在進行還是停擺,有知道的地方人士,也許可以跟賊賊稍微透露
: 一下進度。從這張照片也可以看到舞台其實也有破洞,其實整個大戲院的空間還滿危險
: 的,例如也可能會被裂掉的木椅紮傷,近來其實要很小心。用這張劇院的側面照,應該
: 能夠發現雖然木椅子還看得出當時的構造,但是大多都已毀損,再次奉勸大家,走在這裡
: 時還是要小心,也不要坐在椅子上等等。據說還是有滿多人喜歡在這裡拍婚紗照,廢墟
: 愛好者也很愛前來,也讓西螺大戲院籠罩了「西螺陰地」的稱號。其實,這裡也沒那麼
: 恐怖,抱持著熱愛古蹟或是愛電影空間的心態前來,也許好兄弟會找你一起看電影喔!
: 在右側觀眾席的出口小門彎進去,當然就是戲院必備的廁所啦!不知道在戲院營運的
: 那段日子,戲院廁所有沒有經過改良。男生小便近來有用水泥隔開,因為有滿多地方其實
: 就是給你一個溝的!大便間也還保留著當時的木門,只是廁所也還是一樣碎裂,進去也
: 還是要小心。這是西螺大戲院從觀音街拍過來的側面,賊賊當時是從大同路走進來,想說
: 要到老街。意外看到這棟有著大樹的荒廢建築,想說怎麼會有廢墟這麼大,應該是有特殊
: 用途的,沒想到就是有名的西螺戲院!所以出來玩,有時候能找到有趣的事物,一切都是
: 純屬意外。
: 繼續把西螺戲院的故事講完吧!70年代,隨著電視及錄放影機等普及,戲院作為日常
: 休閒活動的功能被取代。面臨生存的西螺戲院必須轉換經營模式,除了播放國片外,可能
: 也租借為典禮舉辦地,或是後備軍人召集的會場。即使努力支撐,西螺戲院還是抵擋不了
: 老戲院的頹勢,跟眾多台灣鄉鎮老戲院一樣功成身退。幸運的是,因位處早已在積極推廣
: 文化運動的西螺老街上,西螺戲院於民國90年(2001年),因具有歷史和建築價值,被
: 雲林縣政府登錄為歷史建築。
: 然而,雖然早在臺灣襲產意識仍未普遍的千禧年左右,就被登錄為文化資產。但因西螺
: 戲院為林廣合家族私產,後代也散居各地,西螺大戲院的產權又分屬家族多人,無法統籌
: 處理而閒置至今。即使受損嚴重,在地的螺陽基金會也想將其活化成「雲林縣影像歷史
: 博物館」,納入老街區再生的整體計畫,卻仍無法達到。因此,與今年才登錄歷史建築的
: 萬國戲院相較,同樣是地方望族所擁有的資產。萬國戲院因為得到產權人捐助,能夠透過
: 在地有心人士的經營而活化,甚至使很少有文化資產登錄行動的嘉義縣政府登錄其為歷史
: 建築,也讓後續的地方利用更加樂觀。但早了十幾年登錄歷史建築的西螺戲院,卻仍因
: 產權人無法協調而荒廢至今,無法趕上西螺老街早已重生的腳步,只能在市後繼續感嘆。
: 去年底,林氏家族欲開價三千六百萬出售,希望出售土地,但因地上物已被登錄為歷史
: 建築,不得任意拆除或破壞。螺陽文教基金會表示,曾有一位國內知名導演來看屋,
: 也希望對文化資產有興趣的民眾和財團能買下。賊賊倒是滿想知道雲林縣政府已通過的
: 修復再利用計畫是什麼?該計畫要如何輔導未來購買者的活化計畫?縣府、螺陽基金會、
: 購買者三個人要如何用不同尺度的構想,將西螺大戲院有一個良好的定位,或者是否溝通
: 就是個問題?希望下次賊賊到西螺戲院時是會有好消息的時候,只希望不要又是誠品就
: 可以了。
: 參考資料:
: 台灣大百科全書:http://nrch.culture.tw/twpedia.aspx?id=8614
: 西螺地區的福佬客:https://archives.hakka.gov.tw/blog_detail.php?id=29185
: 魅力西螺:http://library.taiwanschoolnet.org/cyberfair2014/victoria2014/siluo3/siluo3-3.htm
: 哈雷機車照片來源:《廣告表示》陳柔縉 著,麥田出版,219 頁。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