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 莊子中的「不辯牛馬」

作者: knip (阿海)   2012-09-22 18:40:54
秋水時至,百川灌河,涇流之大,兩涘渚崖之間,不辯牛馬。於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
下之美為盡在己。順流而東行,至於北海,東面而視,不見水端,於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
,望洋向若而歎,曰:「野語有之曰,『聞道百,以為莫己若』者,我之謂也。且夫我嘗
聞少仲尼之聞,而輕伯夷之義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難窮也,吾非至於子之門則殆矣
,吾長見笑於大方之家。」(《莊子.秋水》)
不辯牛馬,意思是兩涘渚崖之間寬廣得連牛馬都分辨不清
理該取「辨」之義,手邊沒有南華經,網路上的資料似乎是辯字為多
我的參考書上也是寫辯。
但到底是辯還是辨呢?
是誤用?積非成是?轉注?
還請各位若有餘力,幫忙考證,感謝。
作者: knip (阿海)   0000-00-00 00:00:00
感謝各位解答^^
作者: Yenfu35 (廣平君)   2012-09-22 21:53:00
東大出版、王先謙著《莊子集解》作「辯」,從言部。與其說是誤用、積非成是或轉注,更好算「通假」。
作者: johnson02010 (Tiresias)   2012-09-22 23:39:00
同意一樓,這兩個字通假還滿常見的。
作者: Capko99 (卡普可)   2012-09-23 00:22:00
一樓正解 這是常用通假 不過在莊子時代應該多用「辯」
作者: jim321665 (Krpton)   2012-09-23 23:04:00
應該是有本字假借,原因1.寫錯字2.忘記本字以他字替代3.借字之後習慣不寫本字....大概這三種原因吧!
作者: sheng3476 (舟邊雁聲)   2012-09-29 21:12:00
通假沒有問題 是不是有本字的假借則可討論以刀分別是辨 以言語區別是辯 推測兩字有共同的來源之後根據用法分化 分化之前或初期 混用是自然的情況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