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死在金門海灘上的海豚們── 一年18起鯨

作者: qazsedcft ( 蛋包飯 )   2020-12-22 17:43:31
※ 注意!每人每日限發一篇新聞。
新聞標題:死在金門海灘上的海豚們── 一年18起鯨豚擱淺悲劇敲響什麼警鐘?
新聞內容:
日本鳥羽水族館內的江豚。(攝影/AP Photo/Koichi Nakamura/達志影像)
https://i.imgur.com/PPIt3NQ.jpg
11月21日上午,金門東北角田埔海岸再度發現擱淺岸上的江豚屍體,這是金門今(2020)年
第18起鯨豚擱淺事件(17江豚、1中華白海豚)。金門周邊海域數量稀少的江豚(又稱露脊
鼠海豚),在台灣屬於瀕臨絕種的保育動物,今年至今平均每個月1.5起鯨豚擱淺,顯示江
豚保育已刻不容緩。
今年2月1日,正當全國對COVID-19(又稱武漢肺炎、新冠肺炎)疫情如臨大敵之際,金門岸
巡通報在金沙鎮海灘發現一隻擱淺的江豚,成為今年一連串鯨豚擱淺事件的序幕。
江豚型體似魚,與海豚最大區別是江豚沒有背鰭,也稱露脊鼠海豚;主要有3種類型,分居
於中國長江,日韓沿岸海域與亞洲其他地區,在中國、台灣皆屬於瀕臨絕種的保育動物。露
脊鼠海豚還分寬脊和窄脊兩種,在金門海域發現的則大多是窄脊。除了金門以外,馬祖也發
現這類俗稱江豚的露脊鼠海豚的蹤跡。
最多單月4起擱淺死亡,唯一生還者也活不過3天
令人驚訝的是,從2月至5月,金門竟密集發生鯨豚擱淺死亡悲劇。2月8日、29日,3月3日、
11日、13日、17日,4月9日、28日,5月6日、16日,在這些日子,金門東南和南面海灘上分
別發現了長60公分到120餘公分不等、成幼不一的江豚擱淺,發現時都已是死亡多時的情況
。緊接著,5月28日金寧鄉厝果山海灘上則發現了中華白海豚的屍體。
就在外界關心鯨豚死因之際,鯨豚擱淺事件卻停了下來,6、7月暫時平靜。但到了8月11日
,米克拉颱風直撲金門,雖然在進入金門之前轉向,但外圍環流掀起的風浪,卻讓一隻幼體
江豚被沖上金門成功海灘,而被海巡署岸巡隊的機動巡邏人員發現。
這也是今年在金門海灘上發現擱淺鯨豚的第一隻活體,讓金門周邊海域鯨豚生態研究多了一
份「生機」。不過這隻小江豚被救上岸以後在陸地生活了3天,一樣逃不過死亡的命運。
到了8月24日,金門地區一口氣發生第13、14起鯨豚擱淺岸際死亡案,分別發生在金湖鎮南
方白龍橋岸際沙灘、以及烈嶼鄉南方東林海岸。29日,在金湖鎮南方新頭岸際,有民眾發現
1隻江豚擱淺在沙灘上已明顯死亡,這是第15起。9月12日傍晚,岸巡人員在金寧鄉安東一營
區岸際發現一隻死亡鯨豚,死亡原因不明,這已金門地區第16起鯨豚擱淺岸際死亡案例。
時序進入到冬季的11月4日,金沙咕力岸又發現了露脊鼠海豚,這隻江豚並非被漁網纏繞(
無痕跡),而是跟著海漂垃圾一起被沖上岸,長約156公分,個體程度第4級(註)。
一直到11月21日的第18起擱淺案,總計金門地區今年已有17隻成幼不一的江豚、1隻中華白
海豚擱淺死亡,也引起外界關切江豚保育問題。但到目前為止,從金門水產試驗所到金門縣
政府,都無法對這麼多起鯨豚擱淺死亡案例提出解釋,使得上述鯨豚擱淺死亡幾乎都是「死
因不明」。
調查白海豚時「順便」發現江豚,缺乏完整生態研究
金門水試所技正陳盈廷表示,每個月平均超過1隻江豚擱淺死亡在金門海域,確實是一件值
得深入了解的生態議題,不過江豚的生態研究,目前在台灣並不是很有系統性,因此資訊也
不完整。
陳盈廷指出,在各種文獻當中,首次看到金門海域有江豚的紀錄,就是台大教授周蓮香接受
金門國家公園委託研究,調查金門周邊海域有關中華白海豚生態時,在預設的5條調查路線
當中,在其中靠近金門海域南邊的路線上,發現了江豚的蹤跡。到了2011年海洋委員會成立
後,這項研究及調查就由海委會所屬海洋保育署負責。
金門水試所所長楊文壐接受《報導者》訪問時表示,海保署是以預算補助方式,委由金門水
試所執行調查工作,今年前半年水試所執行漁業巡護工作時,在鳳嶼、猛虎嶼各發現1隻露
脊鼠海豚,而在三次經濟魚種資源調查時也都發現了露脊鼠海豚,數量從3隻到6隻不等。
楊文壐指出,發現江豚的海域都集中在金門南邊。至於水試所下半年亦出過幾次船觀察,則
未有江豚蹤跡的回報。
在歷次鯨豚擱淺事件均參與救難和事後勘驗工作的金門野生動物救傷保護協會成員王鈺明指
出,去年金門地區發生15隻鯨豚擱淺死亡案例,今年還沒過完卻已增加為18例,但因官方、
民間都很缺乏江豚的生態基礎資料,「希望能夠透過死屍解剖勘驗的過程中,看是否能夠逐
步和片斷地累積一些江豚的生態資料,以助未來系統性生態調查啟動時之用。」
調查困境:不知生,焉知死
https://i.imgur.com/vwpdEQm.jpg
11月14日,金門發生今年第18起鯨豚擱淺案,江豚屍體跟著海漂垃圾一起被沖上岸。(照片
/金門水產試驗所提供)
究竟這麼多起江豚死亡的原因為何?幾乎全數參與江豚解剖工作的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科
博館)研究員姚秋如向《報導者》表示,除了8月11日因颱風被沖上岸,短暫存活了3天的幼
豚以外,其他十幾隻江豚,無論是成體或是幼體,被發現時的屍體完整情況大都是4到5級,
也就是屬於「嚴重破壞」的狀態,從外觀上根本無法直接判斷死因。
姚秋如表示,依據過往的經驗,擱淺金門的死亡鯨豚,都是在海中就已經死亡,之後才被潮
汐和海浪沖刷上岸,至於在海中死亡的原因,大致上都和鯨豚的生存環境有關。
她說,最常見的就是被漁網漁鉤傷害致死的案例,再來則是誤食了海上垃圾致死,還有環境
干擾,諸如海上有工程施作,像金廈之間最大的翔安機場填海工程,和金門、烈嶼之間的金
門大橋工程,以及之前兩岸供水工程中的海底隧道工程等,這些都是可能造成鯨豚死亡的外
部原因。
姚秋如表示,另有一些鯨豚自己本身的病理原因,例如覓食生態環境不佳,或是覓食能力不
足,導致鯨豚營養不良死亡,還有就是鯨豚本身生病造成死亡,其中遺傳疾病和後天染病都
是可能的原因。
姚秋如指出,綜合過往經驗推斷金門鯨豚死亡的原因,除了遺傳疾病以外,其他的死亡原因
全部都和鯨豚生存的海洋環境息息相關。因此,在沒有辦法直接從解剖驗屍中了解鯨豚死亡
原因的情況下,了解其生存的海洋環境,也能夠間接判斷擱淺鯨豚的死亡原因。
因此姚秋如認為,從鯨豚保育的積極目的而言,「海洋生態調查和鯨豚生態追蹤,反倒是比
追查鯨豚死因更重要的事情。」她強調,以金門目前江豚的死亡擱淺頻率分析,對於江豚的
生態研究已經是當務之急了。
官方投資源、專案調查、跨國交流,江豚保育才有可能
金門水試所技正陳盈廷對此表示,江豚的生活習性不像中華白海豚一樣,是在淺海的位置活
動,而且江豚因為沒有背鰭,縱使在海面上活動,也不易被肉眼觀察到。目前若要問金門周
邊海域到底有多少江豚?寬、窄脊露脊鼠海豚的數量、分布情況等資訊?是得不到答案的,
只能確定江豚是金門周邊海域的保育類鯨豚。
姚秋如針對金門周邊江豚生態研究提出建議,她說,依照目前江豚死屍的勘驗資料,僅能蒐
集到零雜的基礎資料,若要取得系統性的資料,首先在金門要針對江豚成立單一獨立的研究
專案,而不是附屬性地掛在中華白海豚研究之下,作順道性的調查。
再則就是進行較為寬廣全面,且頻率較高的海上調查,姚秋如表示,由於江豚生活的海域比
較深,如果能夠裝設晶片追蹤研究,對於生態調查將更加有所助益;不過要用這種方法進行
研究,得要花費大量的資源,除了財力,還得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因此,沒有辦法單靠民間
的NGO和學術單位,一定要有官方單位投入,才能夠完成這種需要長期且投入大量資源的研
究工作。
姚秋如表示,金門和廈門同在廈門灣內,可以說是共用同一個海域,中國大陸尤其是廈門有
專責的海洋研究機構,對江豚進行長期監測和研究,對於金廈海域的江豚族群生態勢必有可
資參考的數據和資料,兩岸若能協同合作進行資訊和資料共享交流,將對我方較晚啟動的研
究工作有所助益。
就兩岸交流研究的部份,陳盈廷表示,去年在COVID-19疫情未起,小三通通航順暢的時候,
金門水試所就有到廈門和廈門的海洋研究中心進行初步的資訊交流,並對後續的共享資訊事
宜進行初步的洽談和溝通,但今年囿於疫情的影響,造成這項交流和溝通中斷。
陳盈廷指出,和廈門方合作對於金門江豚研究是很重要的一環,原因除了廈門方研究較早,
資料較完整外,最重要的是雙方共用海域,研究的江豚族群可能就是同一個群體,所以資訊
交流共享是很重要且必要的一環,惟受限小三通停航兩岸交流中斷影響,要等到疫情趨緩,
金廈復航之後,才有辦法進行更深度的交流及合作。
擱淺事件是嚴重警訊,保育挑戰正要開始
至於官方支持的部份,金門縣長楊鎮浯在其Facebook上表示,幾年前有針對中華白海豚進行
調查與漁民訪談,「但我們知道的還是太少,需要做的準備還很多」,今年4月海洋委員會
主委李仲威到金門的時候,也提到未來希望在金門設置海洋保育工作站、海洋科研工作站,
進行海洋科研工作。
金門縣政府表示,未來將配合中央海洋委員會的政策和規劃,整合金門在地的官、民資源,
對江豚保育進行有系統且長期研究調查工作。
儘管金門周邊海域的江豚數量不明,但今年至今10多隻江豚擱淺死亡,顯然已為江豚保育工
作亮起嚴重警訊紅燈。對於瀕臨絕種的露脊鼠海豚而言,從海洋委員會到金門縣政府、金門
水試所的保育挑戰才正要開始。
新聞連結:
https://www.twreporter.org/a/kinmen-neophocaena-conservation
心得:
※ 根據板規9,需附心得至少二十字繁體中文字。
加油!記得世大運的時候大家看到那些鯨豚的印象表演都很感動,希望不要消失。
簡單整理報導
1.2020年每個月平均有1.5起鯨豚擱淺
2.死亡原因幾乎都是死因不明
3.而官方民間都缺乏資料
4.鼓勵政府促成獨立研究專案
5.鼓勵政府與廈門地區合作
作者: twmarstw7758 (白愁)   2020-12-22 17:56:00
被漁民炸魚震到?
作者: GEoilo (我不想~~)   2020-12-22 18:03:00
我又不是水行俠,我哪知
作者: polly1981928 (polly1981928)   2020-12-22 18:10:00
好像有點多
作者: sun10814 (starlandmark)   2020-12-22 18:30:00
這種長在中國台灣之間的都沒救啦
作者: huhuiying (等妳自蟲洞回返)   2020-12-22 20:05:00
所以後續更完整的海洋生態調查很重要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