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聊] 自我成長心得分享 口條與氣場的突破

作者: hass231470 (11!)   2019-09-30 03:17:19
如題, 這篇分類選閒聊, 主要就是把自己的心得分享出來, 也跟大家交流交流
以下這些都是自己的思維模式與成長心得:
這篇講的是口條氣場訓練, 如何突破達克曲線
我不是一個怕生的人, 從小就參加演講與辯論比賽, 但我還是覺得我的口條需要進步
特別是在沒有特定主題下, 我會變成一個口條不太清晰的人
這會讓我顯得很有針對性, 只對話題進行準備, 好像很有目的姓
而有的人, 是學院派, 演講分析辯論高手, 但講起話來尷尬又沒溫度
而有的人, 是街頭派, 什麼都能講, 談笑風生, 但不一定能上得了舞台
我發現高手, 不管是專業內容還是閒聊, 都能侃侃而談, 而且保持格調與自信
我自己分析, 是屬於學院派的, 只要給我時間準備, 在那段演出裡就會表現很好
但是下了台, 我不一定能跟觀眾聊得來, 結束後跟朋友吃飯閒聊, 可能還是話最少的那個
這件事, 在我工作後逐漸放大
我在關鍵時刻都可以以學院派方式過去
但其實最好的準備, 就是日常
而在日常裡, 我很難真正跟人敞開交流, 即使我覺得我已經算很open-minded
因為我看過太多人, 也都是藏著, 等到關鍵時刻才露一手
所以這算是習得了一個政治惡習嗎? 這我至今仍在反思
雖然說以狡詐險惡的叢林法則來說, 這樣是正確的策略
但我覺得在累積變強的過程中, 還是要打開, 要能在舞台上承受槍林彈雨
然後在其中活下來, 才能成為真正強者
而不是靠手段, 而且關鍵一擊, 是需要天時地利人和
你的人生中, 不會總是有那麼多條件能湊合的時候
所以從有了這項領悟後, 我訓練要求我自己
即使不擅長的話題, 沒興趣的領域, 可以的話, 我都要拿來練習
把自己當成AI機器學習, 如此擴張我的data base
就像一個演員, 會有自己最擅長的角色, 但不可能其他都不會
而最擅長的角色, 也都是各種角色磨練中歷練出來最精華的
工作上也是, 如果作爲一個領導人
你面對的是銷售, 服務, 產品, 營運, 財務, 人資, 技術所有職能部門
對外要面對股東, 投資人, 市場, 政府
你可以有你最擅長的東西, 但是不可以不知道其他
不然表現力可能比樣樣通樣樣鬆的人還差, 可是你明明下過很多功夫
所以如何突破這項? 我認為是先離開自己最擅長的領域
把這些其他都演練過一次, 然後再重新整合自己最擅長的領域
如此就可以有效地增加廣度與深度, 如此就能在不準備下的即時公開對談
也能夠保有專業態度與格調, 很清晰的輸出, 即使並不是自己最擅長的領域
如果要有個理論解釋的話, 我認為學院派的人都有一種達克效應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8%BE%BE%E5%85%8B%E6%95%88%E5%BA%94
from wiki:
這是種認知偏差,能力欠缺的人有一種虛幻的自我優越感, 認為自己比真實情況更加優秀
簡言之即庸人容易因欠缺自知之明而自我膨脹, 反之能幹的人會低估自己的能力
錯誤地假定他們自己能夠很容易完成的任務, 別人也能夠很容易地完成
這就是為何一堆專家講起話來, 話不成話
但你找一個演員, 卻能做到表現力十足
甚至一個狀況外的人, 有時卻還信心滿滿
但我相信那些專家在學校教書, 在公司開會, 也都是非常流利的
不然不可能成為領域專家
而根據達克曲線, 分成四個階段
https://i.imgur.com/6l0f8dp.jpg (我找了張更清楚的圖)
1. 當人未踏足該領域時, 不會感到自信 (左下)
2. 當人開始涉足該領域,因眼界見識的局限,導致自我膨脹,慢慢登上「愚昧之峰」
3. 隨著見識增加,人會發現天外有天,大大打擊自信心,令人到達「絕望之谷」
4. 最後見識日積月累,走出「絕望之谷」,自信重新提升至和見識合比例的水平 (右上)
而我認為演員和專家的差別, 就在專家被達克效應限制住了 (3)
演員則是沒有限制, 藉由揣摩達到自信之鋒 (2) (因為演員只需要追求表現力)
但唯有高手 (專業知識 + 表現力) 才是 (4) 的境界
而要走到4, 就是你要在達到3的狀況下, 回到2來重新累積
用刻意的方式, 破除達克效應的限制
如果處在3的狀況太久, 會因同溫層封閉, 變成只跟自己認可的人交流, 只想獲得掌聲
喪失在陌生舞台上的磨練機會, 避開被不如自己的人嘲笑指點, 這就是很多專家的困境
所以終其只能在小圈裡稱王, 不能跨上大牛的競爭舞台
證據就是我們可以看到很多閉門起來都是專家教授的人, 私下也各方面也都很好
但真正能在舞台上侃侃而談, 能面對眾人發揮影響力的, 都是那幾個大牛
而且沒有一個口條氣場是弱的, 不管是哪一個項目
也許這些專家有某些項目贏過這些大牛
但以overall來說, 大牛整體還是贏過這些領域專家
而領域專家, 終究也只能幫這些大牛打打工
如果套回這個曲線的話:
. 這些牛人就是突破了那個谷底, 來到了右上的高峰
. 而專家則可能隨著經驗的累積, 反而來到了谷底
. 但是一無所知卻自信滿滿的人, 在旁人來看表現力卻比專家還更好
其實這個曲線, 也解釋了人的情緒
而這個突破, 也不是表達能力的問題, 關鍵是對認知能力的自我突破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