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閒聊] 身邊到35歲以上還沒結婚的真的快樂嗎

作者: minifat (mini)   2019-04-29 00:10:06
真的很快樂
真的很快樂
還會有人說我是不是gay
讓我覺得非常有身價
但其實我有負債
收入也是偏低
社交唷!夜夜狂歡
以前那年代物價還沒飛
我一個月就要花四萬以上
簡單的唱歌喝酒幾道小菜.......小確幸
每天累哈哈的
現在一個月六千到八千
在這物價漲兩到三倍的年代(我的必需品
我覺得真的很快樂
其實當時本來要結婚
我媽都在擋我的資產
現在離婚率太高了
我媽也太看準我了
※ 引述《cacatitho (cacahaha)》之銘言:
: 這串文章每個人都有他的看法,但其實整理起來主要講的就是2個核心,
: 究竟是否要在「情感支持」、「家庭束縛」中抉擇?
: 先談「情感支持」這塊。
: 首先人只要活著就有情感需求,比例多寡一個體差異而定。
: 然而台灣除了台北、新北、台中、台南、高雄中這類大都會的蛋白到蛋黃區以外,
: 要取得「社交」的資源是相對不易的。
: 大都會人口密集,半夜挑燈都還有熱鬧的地方,人與人間的關係,比較能夠傾向合則來不
: 合則去。一旦出了都會區,有些地方6、7點就全熄燈沒半個人,或者要通勤遙遠才能到一
: 個還堪用的社交中心,年紀輕的時候還好可以熱血衝;隨著年齡漸長,體力、精神都會越
: 來越不能負荷為了取得一點點社交而通勤幾個小時。
: 另外,年齡漸長,除了社交以外,又會多出一個「照護」的需求。
: 倘若居住的地方屬於人口不密集的地區,要容易取得「社交」與「照護」的資源就相對不
: 易,新聞上獨居者死亡這類無緣死的案例也並不少見。
: (若鄉民有興趣可以去看看「無緣社會」這本書)
: 一旦社交圈與習慣變得更為固定缺乏彈性,此時要再調整自己去建立新的關係就會變
: 得更為困難。若有「家庭」,相對的比較不需花大量的精力,向外尋求「社交」與「照護
: 」。這也是為什麼有些人提到,他走向家庭的最大原因,是因為曾經生過大病。
: 在這樣的情況下,「家庭」勢必很容易被和「社交」與「照護」這兩者綁在一起
: 因為「家庭」依然是組成「穩固社交關係」中的最小單位。
: (我這邊定義的「家庭」,包含「伴侶」、「兩人世界」、「有小孩的小家庭」、「大家
: 庭」等等)
: 接著談到「結婚」這個議題。
: 目前所謂的「結婚」,恰恰是以法律強制定義出一個穩固「家庭」關係應有的範疇。
: (這也是為什麼LGBT族群會很渴望能結婚,而不只是伴侶制度。)
: 可以說只要有「建立關係」成立「家庭」的需求,無論是哪種形式,就多多少
: 少都有束縛與遷就。
: 束縛與遷就沒有所謂絕對的好壞。只要身為同一個家庭的成員,就會有諸多需要互相配合
: 遷就的事物,從日常小事到重大抉擇皆是。
: 畢竟情感來自於彼此付出經營的共同時間,而每個人對於情感的需求度又不同,
: 有的家人間只需靠通訊聯絡即滿足,有的則是需要每日一頓共同的晚餐解決,
: 關係更緊密的大家庭甚至會要求成員額外空出時間,去經營家庭活動。
: 若有意尋求伴侶,勢必須將「自己願意被束縛的程度」與「未來的情感支持」兩者一同思
: 考進去。若僅僅單獨思考一項,就可能再規劃未來上產生盲點。
: 另外,就目前社會來說,面對尋找伴侶的問題上。
: 「女性年齡低於、或不高於男性太多」,以及「繁衍需求」的比例仍高。
: 女性常常被迫要在相對有限的時間內抉擇是否走入「家庭」。也更會產生所謂年齡上限不
: 結婚究竟好不好的困惑。
: 因此雖然文章標題是寫「身邊到35歲以上還沒結婚的真的快樂嗎」
: 卻會看到大量回文再談「單身女性」的緣故。
: 不可否認的男性就是有比較多時間去探索自己想要的生活形式與伴侶關係。
: 男性即使曾經不想,一旦到某個時間點受生物本能驅使,轉念想要有下一代(暫不論生出來
: 小孩健不健康),依然有轉圜的餘地;男性即使年齡較大,5、60歲後雖然也困難,但再找
: 到伴的難度仍較女性為低。
: 那麼身為女性,此時要自問的就是幾個問題。
: Q1:我是否能百分百確實肯定自己就是討厭與他人有關係,或者更是俗一點的講法
: ,是否絕對肯定的不婚不生?
: Q2:我是否能負擔的起未來隨著年齡漸長,可能出現的「孤寂感」,以及所居住的地區是
: 否能處理我的「社交」與「照護」問題?
:
: (當然每個人會有更細部的問題要思考,這邊也暫不談論,可能還有長輩要長照,或許一
: 個人負擔不來,會帶來過勞精神壓抑死的問題)
: 若以上兩題都不能完全肯定,那麼所要採取的行動就很明確了
:
: 1.維持一定量的社交
: 考量過自己個性,在行有餘力、不影響生活的狀態下,探索自己想要的偏向哪種關係,若
: 有意尋求伴侶,也比較能透過社交找到正確適合的人
: 2.存錢:給自己存大量的金錢,以待未來若有需求,能夠移居到有豐富「社交」與「照護
: 」資源的地區
:
: 我想以此為基礎,即便到了35歲也能夠比較不慌張吧?或者甚至可以說「相對」快樂?
: 畢竟獨身、交往、家庭等不同的選擇究竟是好是壞,牽涉良多勉強不來。
: 這系列文章可以看到各式各樣的家庭觀,其實相當有趣,也很難得
: 倒是各位在討論時能夠多一份諒解,不要全都以自身立場去評論不同人的抉擇就好了~
: 至於成立家庭後,要不要有小孩(親生、領養……),就又是另外的課題不在此討論。
作者: alien168 (alien)   2019-04-29 07:47:00
許多人要改的觀念是"害怕單身"
作者: LoveMentori (懶鳥)   2019-04-29 08:49:00
推推,社會需要你促進消費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