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情] 同情同理心 陳沂 鄧佳華

作者: hass231470 (11!)   2018-11-02 00:00:57
我知道在同情同理心後面, 卻接了一堆人不想看的關鍵字
但有看我的文就知道, 我一向是dig式的頗析很多背後的東西
所以這篇當然還是認真文, 不想看的就請您別費心了;
我常會去思考一些很深處的東西, 所以如果你對關鍵字看不下去, 可以把他們當成A和B
A/B只是個代號, 主要是想藉此引出要談的東西而已
首先, 鄧佳華, 其實真的遇到這種人, 我完全不會笑他
以下節自他的訪問;
鄧佳華:
"我不到10歲爸媽就離婚, 他們各自跑出去過他們的人生, 把我跟妹妹留在板橋給阿嬤帶大
. 我不討喜從小就被嫌惡到大, 大家常嘲笑我. 很孤單沒什麼朋友, 也沒人認真對待過我
, 唯一只有手機陪我."
"2013年收到兵單, 軍方依照我在網路的言行舉止認為我不正常, 擔心洪仲丘事件再次上演
. 就把我送到三總, 我在醫院住了50天. 那邊環境不錯, 有吃也有電視看. 後來軍方請醫
生幫我檢定, 說我智能偏低然後驗退."
"停役後我想找工作, 在1111投履歷看到什麼就投什麼, 但都沒消息. 可能我瘦又醜又禿頭,
很難找到工作. 我安慰自己這是命運只好宅在家, 偶爾拍一些搞怪影片來吸引網友注意,
每次影片一PO, 馬上出現很多留言, 新聞也會報導, 這讓我有成就感, 即便網友罵我也不
在乎, 因為我真的好寂寞, 現實生活沒人會理我, 只有虛擬的網路才有人跟我互動."
"有些人罵我下流, 骯髒, 但也有網友看了我的影片笑得很開心. 他們一定跟我同溫層.
就像「吃屎哥」游兆霖,我們在真實生活裡都是邊緣人,不會有人想跟我們做朋友, 所以
我們只好靠網路求生存, 利用「大家愛罵又愛看」的這一點, 靠網路世界生存下去."
相信真的願意稍稍花幾分鐘, 停下來思考理解一下的人
很快就可以知道, 殘酷的, 是這個世界還有我們
而我又看到了另一個新聞, 之前鄧佳華跟幾個女生喇及而被女方家長告, 所以遭到撻伐
一些政論節目常客就在節目上公審, 這些高社經的"大人們", 要他們在節目中下跪
你沒看錯, "下跪"
https://i.imgur.com/yaJUrqY.jpg
https://i.imgur.com/8fETGZb.jpg
看到這時我真的覺得快瘋了, 我們對這種行為居然一點討論都沒有
(這節目是三立, 主持人叫某娟的一個時事討論節目)
於是我去YouTube找到這集, 點開這集下面留言
還好大家還是有察覺的, 這次反常地一面倒向鄧佳華
但依然改不了他還是得繼續扮演這樣的角色的事實
我想除非持續演出這種畫面, 不然根本觸動到大家的思考
後來我發現另一個人跟他的互動, 那就是本身就自帶大砲屬性被很多人討厭的陳沂
然而陳沂卻以非常平常心對待鄧佳華, 甚至說他有很多可愛的地方
還要鄧佳華以後不要再做不好的事, 給了一個擁抱
https://i.imgur.com/rhznlBh.jpg
陳沂:
"只要不傷害到其他人, 我支持每個盡情做自己的人, 每個人都可以是自己想要的樣子!"
https://i.imgur.com/4cReMqN.jpg
而後當然媒體又是一陣亂報, 而我們又是一陣調侃謾罵, 而此時陳沂也說;
"當你們連鄧佳華這種都要大肆報導, 還要下標題衝點閱率, 不會覺得可悲嗎?
他今天會不斷出現這樣的舉動, 社會責任你們有認知嗎!"
但可悲的是, "風向"真的會讓人完全不會去思考這些事
我今天也不是要來追究這些事件的細節還有主角們的
我說了就當他們是A或B, 主要是想講些我在這些事情後面看到的東西
所以不希望大家一直單方面對陳或鄧, 以下;
我覺得我們其實骨子裡就是無法接受些東西, 即使那是他天生的
而我們卻接受受傷的小貓小狗, 可憐愛惜她們, 甚至醫好照顧他們, 也認為這是種美德
但那些我們無法接受的東西怎麼辦? 他們也不願意呀, 他們還是要生存呀
另一方面, 當有些人被貼上標籤後, 其所作所為多數人也不加思索反應
一律無腦照著風向, 甚至不知道那個人可能做了件很多人做不到的事
或是真的能夠想人不能所想, 及人不能所及
不是懂得愛護小動物就是有愛, 也不是一直關注國外難民或是慈善就是同情同理
人們長期做的多是明顯有"回饋"的動作, 社交價值會加分的動作
但完全不加分, 甚至會扣分, 但真正發自內心同情同理行為
我們會做不做呢? 願不願做呢?
甚至敢不敢做呢?
更甚至.. 對身邊的人有沒有真正同情同理呢?
未免講太多給人引戰素材, 以上這段話就先告一段落
我相信, 我相信, 還是有人能夠發自內心, 做到這些事
但是就算做到了, 能夠觀察出來的人有多少?
能夠再次反思, 並且推及出去, 造成正面循環又有多少?
而且能持續做, 一直做, 不被扣分影響, 不被他人環境所動的又有多少?
我常想, 所謂善惡其實還太簡單, 事實上更多是善善又惡惡
甚至可能在所謂的惡中發現至善的行為
也會在善中發現殘忍的至惡
而不管是哪個路線, 不尋求社交價值回饋的堅持
代價就是孤獨
而且可能一輩子都鮮少人知道那份愛與心意, 或是意志
就算知道了, 也會因為沒有社交價值反饋而被推及出去, 你也不會得到好評
但你還是得繼續堅持, 忍受孤獨
而且我們社會還會歧視孤獨的人
人就是這樣 善善惡惡的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