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 "討厭" vs. "不支持"

作者: zigzag (Ζ)   2016-01-21 16:58:58
先說聲抱歉,沒有看完全部的系列文,如果有斷章取義的問題,請多多指正。
本系列文開篇就是問「討厭」某某黨的理由。
如同有些推文板友提到,「討厭」本身就是一種情緒或情感,就是非屬理性範疇,
所以推文與回覆者的意見若屬觀感、印象分數、個人經驗等,也沒有偏離主題;
但是較難進入理性討論範疇,因為情緒與情感就是主觀,比較無法討論。
可以去探究形成這種情感背後的原因,可能有客觀理性原因,也可能是個人經驗導致,
我們可以經此更加理解對方,但不能去批判個人經驗的對錯。
但如果問的是「不支持」的理由,我認為討論的空間就會比較大,
因為這個詞比較無涉主觀,比較容易從個人經驗與印象觀感導入深度理性討論。
比如說,探討印象觀感是否經由刻意操作而產生等等。
然後想在此推一下以下板友的推文意見,我覺得有點出一些思考上的盲點:
(以下分別摘引自不同文的推文,可以偷懶不貼原文出處嗎)
推 viviberry: 如果某黨表現非常好但因為支持者不理性而導致投給明明 01/20 22:11
→ viviberry: 就比較差的黨 那代表是用情緒投票而非理智 這樣選出來 01/20 22:11
→ viviberry: 的人也是情緒下的產物 投票者被情緒操弄跟不理性支持 01/20 22:11
→ viviberry: 者一樣不理性
推 ariel780102: 我也是外省三代 可以理解你 不過我還是沒錯過投票權 01/21 13:26
→ ariel780102: 反正投的不是那些盲目支持者...而是選擇服務台灣的人 01/21 13:27
→ ariel780102: 我想 這可能要跟投票分開而談~ 01/21 13:28
→ ariel780102: 應該是說 不要因為情緒?而用權力去懲罰對方 01/21 13:28
→ ariel780102: 況且其實也沒懲罰到 ORZ
心理學研究已經證明,人們在資訊或知識不足的情況下,
對事情的判斷較容易受非理性因素影響(如權威感、親近或熟悉程度、印象等等)。
因此隨時對自己的判斷跟偏好保持警覺,並留意正反兩方的意見,真的滿重要的。
我算是立場很綠的支持者,只是對政策面更傾向小黨 (當然排除掉泛藍色彩的政黨)。
所以總統我投蔡英文,立委和政黨票都投小黨。
昨晚睡前大致看了前半部分的「討厭」系列政治文,
因為真的很想了解泛藍支持者的想法,
而且很希望看到比較理性客觀、經得起辯證的理由,
而非僅止於個人經驗、印象觀感這樣的層次。
不過恕我直言,還是沒看到。
就我個人理解以及與朋友的理性討論所得到的結論是:
支持國民黨或其他藍色政黨 (這邊僅針對總統與政黨票的傾向) 的深層理由,除了:
1. 國民黨執政對 "他們本身" 利益有保障,或者說可得利,綠色執政就沒了
這裡指的是實質的利益,不含中共武力恐嚇經濟威脅的部分。
2. 對自己是「中國人」的認同根深柢固無法轉變
這應該也算是情感因素?但比較深層。
我就推論不出還有什麼非情緒情感的理由了。
不過再老實說,我很久沒去看PublicIssue、政論板或政黑板了,
我會再去那邊爬文,或許能得到我想要的答案 XDDDDD
不足之處也有請有研究的板友們補充了。
另外就我自己的觀察來說說:
我家政治立場藍綠各半,我爸閩南籍,很綠;我媽客家人,偏藍。
但平常只有跟我媽比較會聊到政治話題,因為很怕跟我藍色的弟弟會說到翻臉。XDD
(我是老大且個性比較孬,從小就被訓練得比較會看臉色以和為貴 T_T)
所以我只能從觀察我媽來得到部分結論,
無法了解較年輕世代 (我弟) 支持藍色的理由,唯一比較確定的是經濟上的理由吧。
我觀察歸納認為,我媽媽雖自認講理開明不固執,但是對政治、政黨的判斷跟好惡,
大多是受到個人經驗與媒體灌輸的印象的影響,
且較常以外顯的個人行為來推論該候選人是否適任,較少基於政績或政見。
比如說:
一、她一直認定本省 (閩南) 人比外省人粗俗、文明水準低,
我觀察猜想這個印象除了她小時候生活經驗部分無法得知之外,
可能很多是來自於對我爸這邊親戚的觀感啦。^^;;;;;;
再加上當年大多數的電視節目都在對這樣的觀念推波助瀾甚至刻意塑造。(默)
二、她身體還很好的時候常參加里長辦的活動,而我們這里的里長是藍的,
想當然耳背後有藍色議員支助,有時也會出席活動,多少增加了能見度與好感度。
三、她曾經因為某黨某候選人長得很像她討厭的一個親戚而反對該候選人。
而她會因為 (脫黨前的) 沈富雄在電視上的說理形象很好而願意考慮選他當市長。
(當然沈沒出來選,她是說如果沈出來選她會投他)
四、她後來不支持馬英九的一個原因 (她只說了這個原因....) 是:
她覺得馬沒擔當,竟然被太太騎在頭上....
當然我不能保證她百分之百把心裡話都告訴我,但我跟她辯論會適可而止,
所以我認為她跟我談論時是比較沒有防備啦,信度效度應該很高。
以上是我長期觀察我家藍色支持者的一點心得整理,請多指教!
作者: dine123 (dine123)   2016-01-21 17:05:00
你是不是黨工? 我很認真
作者: WarnLeadwar (F2P=P2W)   2016-01-21 17:06:00
你沒有加上理性勿戰
作者: zigzag (Ζ)   2016-01-21 17:12:00
真的嗎 我可以領500嗎
作者: DSNT (身在紐約,心在東京)   2016-01-21 17:14:00
我有聽過是民進黨議員選輸就玩關門上大鎖這招讓他討厭的友人
作者: hereafter (Allons-y!)   2016-01-21 17:20:00
如果你把理性定義成只選擇對自己有利的東西,那政治選澤很難是完全理性的 因為1)有情感存在2)資訊不對等我個人是不相信理性中立選民 但我相信理性溝通
作者: zigzag (Ζ)   2016-01-21 17:22:00
here大 工具理性也是理性啊^^;;;
作者: shou0823 (↗沉默a大多數↙)   2016-01-21 17:39:00
應該還少了某些因素,例如信仰
作者: ariel780102 (艾利兒)   2016-01-21 17:46:00
k痾~~~我被TAG了
作者: zigzag (Ζ)   2016-01-21 17:49:00
ariel大大 不好意思不告而取 ^^;;;;嗯,信仰我會歸為深層的非理性因素 不好意思沒有說明清楚
作者: nightkupa (kupa)   2016-01-21 18:41:00
我是不懂為什麼大家都要講理性啦 人就很情緒化啊但讓我小小小驚訝的是 因為實質的政策而討厭的人很少比較明顯的就是對內正名 去中國化而已
作者: browniefish (BFish)   2016-01-21 20:41:00
雖然不支持讓人感覺比較有溝通的空間,但是會對ㄧ件事不支持不就代表對它是有討厭成分的嗎?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