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難過] 因為我爸媽要離婚

作者: RonArtest93 (阿福嫂)   2015-08-04 01:59:25
這沉重得習題,讓我先講結論。
最大的原則是:要保護好妳自己,一定要想辦法脫離類似的環境。
所謂家庭內茶壺風暴,最近已經有一個新名詞:冷暴力
詮釋這樣的家庭下成長的孩子,身心都會比常人得到數倍的艱辛
而重點是,即使長大成人後還很難擺脫這樣的內心陰影。
所以能脫離這樣的家對受虐者(小孩)與施暴者(長輩)都是理性顧全大局的最好選擇。
這裡有幾個特質可以與您分享的所謂家庭內暴力的定義,女孩們可以參考
自己是不是「已經」成為受虐對象卻不自知。
1:施暴者的主要對象多為配偶,卻延禍子女。孩子們不願意與父親或
母親一方斷絕關係,連帶成為受害人。
2:面對父親或母親無止境的羞辱另外一個人,孩子們別無選擇。
只能自我隔離。(而這種自我隔離造成個性改變
又帶來旁人異樣眼光,形成另一股壓力,與家庭內風暴循環三明治夾殺
不知所措的受害人)
3:羞辱的言詞或暗示 (以至於性騷擾),會形成負面制約或洗腦的情況
如此受害人不會抱怨受到不當的對待,反而拼命想要獲得拒斥
他的父母親的認可。而很可悲的是,最終是得不到。
Example 1:
這裡有一個例子,類似原PO的案件。一對夫妻離異,母親帶走了比較小
的那一位,而生為長子的老大認為有必要擔起照顧父親的責任
於是成年了還與父親同住。長年忍受父親蓄意的攻擊或毒罵
他變成只是父親的工具及影子,只要父親與他同在一個場合
他便渾身不自在。然而他從未敢與父親正面衝突,只是隱忍
一直到現在在夢裡他還會夢見自己常掐者父親的脖子在地板撞擊
「我到底虧欠了你甚麼!為什麼要這樣對我」
一切都是因為認為自己有「義務」填補家庭的責任開始
後續留下如此身心龐大的後遺症。原PO或有類似的朋友應該
好好借鏡,身而為人,我們的心智是為了多種不同的理想而
開發,而非只是服從某一種扭曲理想 (例如不理智的孝親思想)
如果受害人認為這段話有意義,請深思脫離被害環境的可能性~
4:我們再深入一點看看後續變化的情況。同樣的,用一種間接性的攻擊
加害者也能為受害人造成致命的衝擊。只是奪走的不是生命,而是
靈魂。加害者可能以一種挑撥的方式,他(她)可能當著孩子的面
不斷數落另一個 (或是當著親友的面不停進行數落)
如果是孩子間的分化,可能製造兩人間的誤解與衝突
父母這樣做的用意何在?不是應該要愛小孩的嗎?
如做如此的施虐,並非父母親不期待孩子
而是孩子之所以令人討厭,是他在有問題的父母關係中所處的地位
施虐認為:非期望中的孩子要為不好的婚姻關係中負責。正是以此為動機
展開施虐的合理性。
還有就是,孩子的與眾不同想法也可能激起父母的不悅而產生
施暴心理。然而這點在主觀上的判定就比較謨胡
也許我們還是借由例子說明較好
女孩們該好好從以下的例子看看自己是否敏感過度,或是已經是
長期受害者而不自知
Example 2
A子是一位極為孝順的小孩,但由於是單親家庭又是老大
她認為必須扛起家中一切與照顧媽媽,所以與父母同住。
A子工作上能力極強,但常常不自覺的心跳加速或嘔吐感
長年未知病因。A子與母親想處的模式是微妙的
大多的時候是那種諷刺、挑剔、用半開玩笑包裝的口吻
來數落A子的不是,攻擊她的缺陷也不是站在守護與包容的一方
然而A子的媽媽非常高竿,她會用一種間接迂迴的方式講出這些
話語。即使A子多次表達受到傷害了,A子的媽媽還是不斷挑戰
A子的極限。A子的媽媽是位忍者,隱身於那些傳統文化中無縫接軌
議題陳述 「妳必須聽從於我」的正當性。
而在諷刺、挑剔、用半開玩一番後,還不忘抹殺所有蛛絲馬跡
,讓自己毫無罪惡感。A子心生不滿想溝通時
巧妙的迴避所有因不滿想解開心結的正面對話。
不過,當她需要以孩子為立場打擊另一個人時,她又恢復了
為人父母的熱情。到處與鄰居炫耀著A子在工作上的成就呢
這種前後不一置的態度讓A子常弄的混亂不堪,無法確認
自己對媽媽的感受是甚麼。還有自己為何存在?
好好的分析一下上述例子中A子媽媽的特質與互動方式
是否妳似曾相識?情況又有多嚴重?真誠的對待自己
不要冤枉父母,但是也要用一種理性的態度面對整個情況
如果類似的情況已經發生多年,且已經造成家庭的裂痕日益擴大
不是父母病了就「會」是妳病了,沒有第三種可能 (好吧可能都病了)
它會以一種雙向都無法彌補的
態勢讓每個茶壺內的人彈性疲乏。僅管表面上在外人看來可能是
很美滿的家庭~
去看醫生吧!不然就是要對該環境有一定程度的隔離
不然後遺症在堅持承擔義務的當下可能感覺沒甚麼,在抑鬱了幾年
之後留下的痛苦會在某一時刻全然暴發而造成強大的身心後遺症
為了方便閱讀我先講第三個例子
example 3
B女被熟人強暴得逞,女生在好心友人的幫助下揪出這位色狼
並且準備於法庭上指認他。律師希望開庭時被害者的父母
能提供B女日常交友關係的口述證詞以利整個審判案件進行。
當B女回家要求父親或母親出庭做證時,父親只回了
一句話:
「別讓妳媽知道這件事,讓她多一層煩惱不好,她這一生已經夠命苦了
她承受不了這種事」
我不想以目前社會上社運事件的角度當example 3,因為對於
廣泛群眾參與的議題,那是更大的討論範圍,牽涉到的不僅是
親子關係的論證,簡而言之那是另一回事,請大家不要自動
下意識帶入纇似事件。
但在真正example 3的例子,B女完全是受害無辜的一方
但卻被整個家庭以一種詭異的方式排斥在外,好像她出事反而
為茶壺內帶來不幸,那這樣的父母就絕對有問題
(一樣,衡量自己是否為這種狀況時
不要冤枉父母,但是也要用一種理性的態度面對整個情況
如果妳只是從父母那拿不到錢而汙賴父母....嗯 老天有眼)
就example 3來說,操縱子女十分容易,子女會幫所愛的人找
藉口,忍耐無極限,把過錯轉嫁給自身。
以自身受苦為感覺是常見的操縱子女的手法
配偶的其中一方若是強列受到另一方制約 (強勢 VS 弱勢)
會在知曉孩子的痛苦後還站在施虐的一方說話
以此強化自己合理的作法 (其實是漠視+無能)
「孩子,我愛莫能助」
子女感到難受,但客觀上卻找不到甚麼好抱怨。
因為這些都是日常生活的用語。人們會說
:孩子們自己與自己過不去。
然而,孩子自己的意志確實存在。這也是我們發展
社會關係,健全另一段家庭關係的重要基礎。
然而卻在無盡的聲浪中被壓抑,好像它不曾存在。
此壓抑就如全球暖化中不斷上升海平面帶給冰層內部的
威脅。表面上的冰一樣在攝氏零度進行融化
但冰層裡早已在不同不合常理溫度下進行了千瘡百孔的分解,一旦支持冰的
地層再也無法負載之時。不只受害者身心會出現劇裂的問題
更有從受害人轉從對下一代無辜者加害的可能。
也就是說,從被害人而變成加害人。我想某些無差別殺人事件
的主角是在這樣背景下誕生的 (無意為其罪行開脫,純就原因論事)
=
後記:這是一些關於冷暴力的相關知識,國內對這類案件的研究
或說風氣實在太少。然而,隨著未來兩代之間觀念的歧見
與落差。這樣的議題一定會被再提及,我們可以從現在就
開始想想,自己在長遠上要的是怎樣的人生,而與他人
間的歧見的不同乃至無法忍受,又有多少是來自於
早年或是近年無止境的壓抑與錯估形勢。如果我們深思
這些問題,我們很大成分可以在事情發生前就阻止悲劇
而問題的發生切記不是緣於父母本身,很可能整個
文化因素的根本歧視才是主因。那些加害者父母在無形
中搞出了大問題仍不自知。從他們的父執輩就對其做如此
的侵害而不自知的轉為加害人。
現在我們有了這個知識,我們應該將它傳出去
(也是希望大家可以在FB多分享此篇,不用掛我名沒差 XD)
重點是,並非我們不孝順。而是我們必須成為更好的人
所以必須做出一些困難的決定去面對真正的問題。
這樣我們才可以說,我們為父母及社會整體做了些正確的事情,
也才是真正的孝順。
END
※ 引述《miruku550 (呀比)》之銘言:
: 忍了這麼多年
: 多麼不舒服還是沒用
: 小時候的不懂事 青少年的困惑 害怕
: 到現在 我25歲了
: 跟我媽媽說我爸還是會一直偷看我
: 各種不舒服 在我身上像螞蟻一樣爬
: 今天我忍不了 跟在店裡工作的媽媽說
: 我媽說跟會處理
: 之後晚上她打來 說剛剛跟我爸吵架 她推我媽還砸店
: 現在我爸不見了要我小心一點 叫我把門鎖好
: 會這麼說是因為我爸有躁鬱症 會作出什麼事不知道
: 我很害怕 我也很難過
: 我不想要父母離異 我不想要別人看我的異樣眼光
: 我爸生氣的時候有把家裡門踹破
: 小時候偷看洗澡 睡覺被脫衣服 長大了在我睡覺的時候直接跑到我床上
: 不知道在作什麼
: 用奇怪的眼神看我
: 各種噁心 今天一次爆發
: 是我不對 我馬上搬出去這個家
: 根本不要再有什麼期望 沒有用
: 或是在我爸媽吵架之前我就應該消失 這樣或許什麼事都不會發生
作者: mic303 (淳淳)   2015-08-04 02:03:00
專業推啊
作者: tsukiyolove (Charce)   2015-08-04 03:33:00
原po換個角度想,你希望你媽繼續跟這種人生活嗎?
作者: Muratlo (宗藝)   2015-08-04 10:18:00
感謝幫原po解惑~
作者: fifi0828 (fifi)   2015-08-04 13:07:00
印尼 馬來西亞 韓國 香港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