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當我們在網路上彼此憎恨

作者: qweewqq (風一樣的男子)   2015-06-22 10:12:48
當我們在網路上彼此憎恨
作者:黃哲斌 2015-06-21 Web Only
調整字體尺寸
當推特、臉書、新聞留言板每秒量產各種帶有情緒或偏見的文字,當「網友說」、「臉友
爆料」、「網路熱議」成為一種新聞寫作的新文體,會不會形成一種數位時代的媒體審判

6月9日,南韓首爾的「科學記者世界年會」上,來自英國的諾貝爾得獎學者提姆杭特(
Tim Hunt),當他提到實驗室裡的女性角色,講了一個差勁的笑話:
「讓我告訴你,我和女孩之間的麻煩。有3件事會在實驗室發生:你會愛上她們、她們會
愛上你,還有當你批評她們,她們會哭。」
會場當下並無太多反應,但有幾位聽眾把杭特的話發上推特,隨即在社群媒體颳起一股風
暴。隔天一早,當杭特前往首爾機場途中,收到BBC第四頻道新聞節目的簡訊,要求他回
應此事,他只好錄了一段致歉聲明,表示自己做了可怕的蠢事,但他的話是親身體驗。他
事後承認,那是一種不夠深思熟慮的回應方式。
雖然首爾與倫敦時差8小時,社群媒體上的怒氣不斷升溫沸騰,杭特被標註為「無厘頭的
性別主義混蛋」、「厭女的阿宅科學家」,也有人要求英國皇家學會「把他踢出去」。
當飛機降落倫敦,等待杭特的是一紙辭職書,倫敦大學學院要求他立刻辭去生命科學學院
的職務,並迫不及待在官網公布消息,藉以平息眾怒。杭特服務多年的「歐洲研究會議(
ERC)」,也決定強迫他離開研究群組。
一切像是噩夢,杭特家門外擠滿記者,其中一個告訴他太太:該報已找上她的前夫。
這位72歲、研究細胞分裂聞名的生化學家當然犯了錯,他自己也承認。但道歉已無法扭轉
困境,他抱怨倫敦大學學院不給他答辯機會,只想看他吊起來流血至死。在此同時,幾位
與杭特有共事經驗的女性科學家,主動出面為他辯護,力挺杭特絕不是性別主義者,即使
已經覆水難收。
杭特或許咎由自取,然而,這也開啓一個當代新聞界的議題:當社群媒體無時差、10倍速
推進新聞事件的速度,當事人還能得到公平的回應機會嗎?
或者,當推特、臉書、新聞留言板每秒量產各種帶有情緒或偏見的文字,當「網友說」、
「臉友爆料」、「網路熱議」成為一種新聞寫作的新文體,會不會形成一種數位時代的媒
體審判?
《碑板 Tablet》是以猶太事務為主的美國新聞網站,在猶太社群具有重要影響力。今年2
月,該站宣布一個奇特措施:網友看新聞不收費,但留言必須付費,1天2美元、或每月18
美元,或每年180元,截至目前,大約只有100名讀者願意付費留言。
《碑板》的態度很清楚,此舉並非為了營利,而是希望提升留言品質,總編輯受訪時表示
,「我們提供免費內容,但要求讀者回報對等的端莊態度,以及對話的許諾」。
《碑板》並非首例,去年十一月,《路透》官網就決定移除新聞留言功能,讀者仍能在官
方臉書留言,但《路透》希望保持新聞網頁的純淨,該站聲明表示,將評論功能移至官方
臉書,「藉由參與者自發維持網路秩序,讓那些濫用評論權的網友邊緣化。」
就像《The Next Web》對此事的評論,「新聞網頁一向是評論魔人(comment troll)與
鍵盤戰士(keyboard warrior)的樂園」。這是當代網路文化的難解議題,即使是最悲觀
的人,都無法否認「自由的網路環境,可以促進公民對話」;然而,即使是最樂觀的人,
也必須面對「網路經常助長仇恨、暴戾、輕佻、不負責任的情緒性發言」,而且往往有如
滾雪球,以恨意餵養恨意、以怒氣激發怒氣,最終,想像中的「公共論域」,經常被分貝
最高、最偏激、最刺耳的言論淹沒。
這些網路上的個人評論,經常主觀、片面、依賴直覺,更糟的是,它們往往故意挑起戰火
、鼓吹歧視、製造衝突情境、恣意人身攻擊,過激言論幾乎盤踞了新聞網頁或社交空間,
瑞典電視台因而製作了一個實境節目「酸民獵人」,由記者帶著攝影機,搜尋並登門拜訪
那些網路上最尖酸、最極端的留言者,直接詢問他們的心理動機,要求他們在鏡頭前對話
,引發不少討論迴響。
對照前些時,台灣因不幸的校園兇殺案,網路輿論快速將矛頭轉向廢死倡議團體,快速轉
向立法鞭刑、立即槍決所有死刑犯等極端言論,再加上部分媒體推波助瀾,以刺激性標題
換取點擊,「校園安全」、「無差別殺人現象」,甚至「死刑存廢」等公共議題的討論空
間被壓縮,社會氣氛像一群熱鍋上的螞蟻,焦急,躁動,但始終在熱鍋上竄來竄去。
《Reddit》是一個以轉貼、評論新聞為主題的社群網站,全美流量排名第10、全球排名30
。6月中旬,站方強制關閉了一個爆紅的、以仇視並羞辱肥胖者為宗旨的群組,旋即遭遇
部分用戶的抗議,認為站方侵犯了「言論自由」,有人甚至成立一個辱罵該站CEO的群組
,頭像是納粹標誌,也擠進站內熱門排行。
新聞網站《野獸日報 The Daily Beast》因而刊出一篇文章:「網路還能依賴仇恨運作多
久?」批評當下的網際網路,是一種「以言論自由、自我表達與集體良善為虛假掩護,實
則在集體羞辱與恐懼之中運作的經濟體系」。
該文訪問了《你被公開羞辱了 So You've Been Publicly Shamed》一書作者Jon Ronson
,後者是一名英國記者、紀錄片導演,這本「紐時排行榜」熱門新書剖析社群媒體上,一
般人不經意的玩笑,如何變成一種公開羞辱;錯置的群體正義感,又如何轉化為一種集體
暴行,介入、撕毀他人的生活。
Ronson受訪時表示,諸如推特或新聞留言區製造一種正義的假象,藉由貶低他人、轉推、
發表評論,彷彿就已創造正義。事實上,「這反而遠離真正的社會正義── 體制問題、
腐敗不幸、濫用權力,這些關乎政策與權力結構,而非網路旁觀者」。
可悲的是,他認為,在網路上,「那些最強硬、最冷酷、最極端的人,往往贏了」。
網路已成為展示人性的巨大結界,最終,必須靠著社群的反省與自制,才能避免更多悲劇
。就像Ronson的警告,「我們若不趕緊開始思考自己在網路上的行為,或者教育我們的孩
子開始思考」,總有一天,我們會發現自己活在導演約翰卡本特的電影(《紐約大逃亡》
、《洛杉磯大逃亡》)裡,一個荒誕、兇殘、弱肉強食、以暴制暴的原始高牆之中。
http://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68500#
這篇發人省思,值得深思,重新思考對網路的態度與如何使用網路
作者: mvpdirk712 (Lumia 5566)   2015-06-22 10:13:00
ZKOW上工啦?
作者: mapxu664 (井底之哞)   2015-06-22 10:18:00
身為zkow的朋友,反應快也是很正常的事
作者: cubaba (夏靜幸福推廣委員會)   2015-06-22 10:22:00
我不知道樓上說的誰 但文章本體不錯阿= =網路的確有此現象
作者: arnold3 (no)   2015-06-22 10:22:00
忠言逆耳 就只是愛當鴕鳥不敢聽真話而已只能說還是很多人淺意識還是希望活在威權時代
作者: ctx705f (鍵盤小妹)   2015-06-22 10:23:00
ZKOW每日任務(1/1)
作者: doggy1985 (火鍋人)   2015-06-22 10:26:00
借轉八卦
作者: jles910080   2015-06-22 10:37:00
推好文!!!!!
作者: greensh (綠眼)   2015-06-22 10:38:00
這篇文章很好啊
作者: chungrew (work hard, play hard)   2015-06-22 10:41:00
好文章,有時候斷章取義後,我們看到的未必是全部事實會造成過度反應的現象,有時候也要講比例原則另外,想請教一下大家覺得應不應該給杭特答辯的機會?
作者: qweewqq (風一樣的男子)   2015-06-22 10:57:00
可轉
作者: crowley (蒼蠅拍)   2015-06-22 11:25:00
C大 這就跟柯p講出那些被人批評過的話一樣 至少我們都有給柯p改善的空間 杭特也不應該為了失言而遭到如此的懲罰
作者: BEICHI5566 (北七五六新警察)   2015-06-22 11:34:00
推這篇
作者: chungrew (work hard, play hard)   2015-06-22 11:35:00
謝謝crowley大
作者: j035p (水心)   2015-06-22 12:01:00
黃哲斌分享的文斗不錯,推薦大家追蹤他的懶人時報fb
作者: Brooklyn1000 (seven)   2015-06-22 12:34:00
作者: imwaiting (一定會更好)   2015-06-22 13:21:00
杭特好像柯p XDDE
作者: bloodycrow (哈哈貓)   2015-06-22 16:00:00
好文推
作者: a61808 (用藍藍香就沒有黑眼圈唷)   2015-06-22 17:46:00
好文
作者: shizz (吃不到羅蔔的驢子)   2015-06-22 20:31:00
推!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