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閒聊] 大家ㄓㄔㄕ真的會捲舌嗎?

作者: Lhanas (窮奇太子)   2015-05-28 16:44:28
身為做語音跟音韻的語言學本科生,來簡單回一下。
※ 引述《leo4602 (清風)》之銘言:
: ㄓㄔㄕㄖ所謂的捲舌,是一個誤會。ㄓㄔㄕㄖ在大陸稱之為翹舌音,正確的發音方法是將
: 舌頭頂住上顎發音,刻意捲舌不但不自然也不是ㄓㄔㄕㄖ正確的發音。
: 再往深一點說,捲舌音跟翹舌音是同一件事的不同說法,指的都是舌尖和上顎前部接觸以
: 形成對氣流的阻礙而發出來的音。並不是指把舌頭向後捲來發音。
: 國語唯一將舌頭捲起來發的音是ㄦ,ㄓㄔㄕㄖ只是把舌頭往上頂。
這邊大致同意。
首先捲舌音 (retroflex) 這個詞在語音學上其實不必然一定指稱捲舌的發音動作。
譬如同屬印度─亞利安語支的圖達語 (Toda) 和塔米爾語 (Tamil),
兩個語言中雖然都有所謂的捲舌擦音 (retroflex fricative),但發音模式完全不同:
圖達語:http://i.imgur.com/xxJw8QY.jpg
塔米爾語:http://i.imgur.com/IF740iL.jpg
可以發現圖達語的捲舌擦音確實是有捲舌的:舌尖向上、向後捲起。
但塔米爾語的捲舌擦音則完全沒有舌尖捲起的動作,
而是舌頭的整個前半部,即所謂的舌葉 (tone blade),
抬升到後齒齦處以形成狹小通道,迫使氣流產成摩擦。
根據 Ladefoged & Wu (1984) 以及 Ladefoged & Maddieson,
華語的捲舌音其實也接近塔米爾語的類型;
而且這包括兩岸的華語,意即,就算是中國的普通話或北京人口裡的京片子,
其ㄓㄔㄕ也通常不牽涉到舌尖的後捲。
那麼究竟華語中ㄓㄔㄕ與ㄗㄘㄙ的差別在哪?
不囉唆,先直接看圖:
ㄙ:http://i.imgur.com/31oGWMt.jpg
ㄕ:http://i.imgur.com/ADWd437.jpg
比較兩張圖,可以發現差異正是 Hamann (2003) 所描述的捲舌音的三個特性:
1. 舌尖/舌葉接觸部位偏後 (posteriority)
發非捲舌的ㄙ時,舌尖接近上齒或齒齦,在口腔中屬於偏前的部位;
而發捲舌的ㄕ時,舌葉接近齒齦的後方,部位上來說明顯比較後面。
這一點是自己練習兩者發音時最好掌控的區別。
2. 舌下空洞 (sub-lingual cavity)
發捲舌的ㄕ時,為了將舌葉抬升到較後面的顎齦位置,
因此導致舌頭下方也因抬升而形成一個空洞。
發非捲舌的ㄙ時就沒有這現象。
3. 舌背收縮 (retraction)
這個比較不容易從圖中看到,
它指的是發捲舌音ㄕ時容易伴隨著舌背的收縮。
前面推文有人提到發捲舌音時嘴唇比較有噘起來的感覺,
是因為以發音生理學而言,圓唇容易增強舌背的收縮,
換言之,也就會使捲舌音更具有區別性。
另外因為後母音往往也伴隨著舌背的收縮,
所以這也解釋了文獻上有發現在後母音如ㄨ、ㄡ的前面,
比較容易維持捲舌與非捲舌的區別。
不過以上這些區別是標準華語才有的,
在目前的台灣華語中,大家都知道這區別越來越小,
而且最關鍵的恐怕不是實際發音的區別,
而是在多數台灣華語語者的心理認知中,
捲舌音的字詞跟非捲舌音的字詞根本是同一類了,
這種混淆是雙向的,一方面導致捲舌音消失,全面改讀非捲舌音,
也就是這個討論串在談的問題。
但另一方面,我想提一個更有趣的現象,
就是捲舌音的「矯枉過正」 (hypercorrection)。
大家有沒有遇過身邊的人,或自己本身,
在某些場合或情況會大量使用捲舌音說話,
而且有趣的是,連原本不該捲舌的字詞都捲舌了。
這是社會語言學中所謂的矯枉過正,
著名的社會語言學家 Labov 調查紐約英語中母音後的 [r] 是否發音時,
就在中產階級的語言中發現到這個現象。
這個現象的原理是來自於:
雖然大眾在日常隨意談話中已傾向將兩類混淆,
不管原先是捲舌或非捲舌在他們心中都是同一類,
或全發成非捲舌音,
或全發成介於捲舌與非捲舌之間的過渡音。
但是他們心中非常清楚在真正標準的華語中這兩類是有分別的,
而且他們認為這種分別具有某種社會上的優勢形象,
換言之,能念出標準捲舌音對多數台灣人來說仍然具有正式、標準、專業等意涵。
因此在特定的場合,通常是正式性強的場合,
譬如店員對雇客的介紹或說明過程中,就很容易發生捲舌音的矯枉過正。
除了正式性之外,很多因素都可能有影響,
包括性別,
目前社會語言學的研究都顯示在正式性或有意識到發音的言談中,
女性使用標準捲舌音的機率比男性高,
因此女性也比男性更容易發生矯枉過正現象。
: ㄥ跟ㄣ的差別在於,ㄣ是雙母音,ㄥ是單母音。
這一句就是錯誤的了。
當接在母音後時,譬如ㄧㄣ跟ㄧㄥ,其差別是前者是 [in] 後者是 [ing],
也就是鼻音成阻部位前後的不同:
n 是舌尖鼻音,或齒齦鼻音 (alveolar nasal),
發音時舌尖碰觸齒齦形成口腔前部的阻塞,
ng 則是舌根鼻音,或稱軟顎鼻音(velar nasal),
發音時舌背往軟顎隆起,形成口腔後部的阻塞。
了解發音區別的話,就能理解為什麼ㄧㄥ台灣人都讀成ㄧㄣ了,
因為母音ㄧ [i] 發音上屬於前母音,舌葉接近硬顎一帶,
與屬於後部阻塞的鼻音 ㄥ 不相容。
想像一下,剛發出偏前部位的ㄧ,立刻就要後移發出ㄥ,
很麻煩費事,所以乾脆不往後移了,直接一樣在前部位發鼻音,
就變成前鼻音的 ㄣ 了。
然後順帶一提,這個現象不是台語的影響,因為台語可是分得非常清楚,
試比較台語的「因」in 和「英」ing。
: 國語跟英語一樣有子音、母音、半母音、雙母音,只是注音符號用的名詞叫做聲母、韻母
: 、介母,然後把雙母音整合為一個符號放在韻母。
: 我不講什麼舌尖鼻音、舌根鼻音那種名詞,那只是名詞沒有意義。
: ㄣ=ㄚ+ㄥ,你把ㄚ跟ㄥ合在一起唸就是ㄣ,同樣的組合ㄢ=ㄚ+ㄤ
: 順便帶一下雙母音:
: ㄞ=ㄚ+ㄧ
: ㄟ=ㄝ+ㄧ
: ㄠ=ㄚ+ㄛ
: ㄡ=ㄛ+ㄧ
: ㄢ=ㄚ+ㄤ
: ㄣ=ㄚ+ㄥ
最後這部分,前面已經有人回覆修正過了,略過。
作者: hoij79627 (誠徵回收業者)   2015-05-28 16:52:00
你好專業!
作者: vikutoria (我有個夢但不想說)   2015-05-28 16:55:00
發音的方便性還蠻重要的 就像日文姓的佐"藤"會唸成do而不是to
作者: wotupset (wotupset)   2015-05-28 16:56:00
捲舌音唸成非捲舌音 可以算是懶音嗎 (比較省力的發音?
作者: vikutoria (我有個夢但不想說)   2015-05-28 16:57:00
因為要特別吐一下氣發出to很麻煩...XD
作者: wotupset (wotupset)   2015-05-28 16:58:00
こにちは(wa) 私は(wa)日文的が(ga) 聽說也跟か(ka) 混著用了
作者: hoij79627 (誠徵回收業者)   2015-05-28 17:04:00
很多語言都會有方便音(?) 韓文也很多連音 英文也有類似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