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討論] 早年的國高中 國文題目有比較難嗎?

作者: wak (默艾)   2014-11-05 02:27:07
在下1980年生(民69年)。
我唸的是台中私立學校,在台中烏日,這學校當時的升學率還不錯,畢業很
久現在不太熟了。
國文不是廢科,有問題的是文言文。
在國小以前,課文都還是簡單的白話文。白話文的時代很明顯有個狀況,學
生成績雖然有差別,但同學大部份看得懂課文。在那個時代,當然認為成績很
重要。在這個年紀,我會認為有識讀能力與肯接納的態度比較重要。上了那麼
多年文言文,不分任何等級的國高中,甚至我們看現在,一堆人看不懂古文,
比英文還陌生。
國中之後文言文大量增加,連『論語』都還有別冊,會背,默寫要考。
文言文有個特點,是沒有斷句。以前國中老師有說過,不過就只是提一下,
年紀輕的我也就沒有很在意,反正考試會考的比較重要。出社會後開始體會社
會很奇怪,這幾年自行閱讀才跟著醒悟一些事。
借用一本書上的例子。
《論語.泰伯第八》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由於古文沒有斷句,我們將之解構重塑。以書本的例子,可以有四種。
1「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人民只要使他們遵守命令即可,不用讓他們知道為何要這樣作
2「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可命令人民作事的時候,要求他們去作。不可以命令他們作事的時候,
也要通知他們。
3「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人民想作事的時候,任由他們去作。不該讓他們去作的時候,要讓他們
暸解為何。
4「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可以命令人民作什麼,但不能讓他們自由決定,這必需要讓他們有所暸
解。
我不是專業,勉強就字面上解釋。有些斷句在翻白話文之後大同小異,
但其實裡面有主動與被動的差別,這對我們的生活上就是自由思考與命令
執行的不同,講白一點就是自主權與奴化的差別。
先不論古文的內容好壞,單就這個部份我覺得問題就很大。因為大部份
要討論的第一件事就是前題定義要明確。如果古文是這樣模糊不清,不只
討論,賞析一樣很難。例如說我們怎知文章末段獨立的語氣詞,是作者在
意境上該意強調的感嘆,還是後人自己誤解後的斷句,其實是上一句句末
的尾音?
 所以中國文學發展的宗旨,大都不斷的在文言文上註釋,註釋了原作,
還要註釋別人的註釋,比誰的註釋精彩詳盡,註釋個沒完,還能注釋到變
成學派,結合科舉之後更誇張,變成思想限縮,難以進步。
 中國也有人困惑於這些問題造成的思想自限。內文是簡體就不引述了。
 http://yushanwansou.blogchina.com/2285390.html
 國文不是該廢,但我們該發展屬於我們這個時代的東西,白話文,甚至
政府公文、法院判決文,都應該白話文化,而不是要古不古的樣子。我們
習慣了白話文是既定基礎,應該藉這個基礎向我們的在地文學作延伸,小
說也可以,電影劇本也可以,翻讀成白話文的外國小說也可以,我們應該
在我們習慣的語文世界進而熟悉我們的身邊或全球世界,而不是一直在背
歷史。文言文的賞析批判,放到大學系所再去傷腦筋就好了。
 過去我的班級,在文言文課本的時間花得比看報紙還多。台灣的文學教
育,在當時變成壓力的存在,而不是認識生活的工具,這是很詭異的事。
現在的話不清楚,或許要問在學的孩子他們的想法。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