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70年8月發生的姉川の戦,織田+德川聯軍 VS 淺井+朝倉聯軍,
通說參戰的德川軍大概有5,000~6,000人左右,換算大概是20~24萬石,
1569年5月,德川家康打下遠江國的掛川城,
1570年,德川家康搬到遠江國的曳馬城,改名浜松城,
三河一國大概是28~29萬石,遠江一國大概是24~25萬石,
理論上,德川家康在1570年7~8月間,應該叫不動遠江國新歸附的國人豪族,出兵到
遙遠的近江國,打一場跟遠江國利益無關的仗
姉川の戦,德川家動員的參戰部隊,應該是以三河國的家臣跟國人為主,
對比三河一國的石高數,可以說三河國70~80%的兵力被動員了,
由於是出征到外地的近江國,扣除各地留守的必要兵力(像奧三河的山家三方眾,德川
家康可能也叫不動去遙遠的外地打仗),可以說是傾巢而出,
但我記得之前版上有文章提到,在桶狹間之戰後,織田家有出兵陸續蠶食,當時還是
屬於今川家領下的西三河,西三河的松平各分家在此時期有一大段空白的黑歷史,
該論點表示德川家康從今川家獨立後,實際並沒有控制三河一國,西三河有一大片土
地是屬於織田家的
如果是這樣的話,那姉川の戦,德川家康應該沒辦法出那麼多兵力吧?
對比姉川の戦,德川家的出征兵力,似乎是德川家康有控制了三河一國???
當然也有幾種可能,織田信長把從今川家奪取的西三河領地,送給了德川家康?
或者是,織田信長叫這些西三河領地的國人領主,轉屬於德川家康?
因為日本沒有專職的史官來記錄歷史,很多事情只能旁敲側擊,或抽絲剝繭的來推測
大家覺得呢?!
M大說的也是遠江的國人豪族真的很妙,幾年後武田打來的時候,居然可以團結在新領主家康的旗下抵抗,反觀隔壁三河國人叛服無常的歷史
作者:
borriss (松)
2020-06-19 16:19:00寿桂尼只活到1568 後面就要找新主人了(
不過姊川所在的近江地區對三河遠江來說隔了好幾個國對統治太淺的國主來說徵調名目石高過7成去異鄉作戰很難如此一來 上面那個信長恩惠假說就很令人注目 就因家康領主位座得穩有著信長的注益 所以信長作為大股東才能長期把名目盟友家康當成附庸呼來喝去 情勢差還愛援不援?
作者:
Oswyn (Oswyn)
2020-06-19 17:02:00三河時期德川家軍制為東、西三河眾與旗本所組成的三備旗本中又分為馬廻與旗本先手役並集住城下為直屬常備兵力一般認為、家康的旗本規模過大超出其經濟所能負擔推測多半是受信長資助,也所以家康忠實的聽命賣命
如果信長真的資助這麼多 不會考慮干涉德川內政嗎? 不是說要到硬塞養子搶經營權這種的 就干涉人家外交那樣?
作者:
Aotearoa (長白雲之鄉)
2020-06-19 17:44:00體制上無法干涉啊,德川對織田家來說本來就是獨立個體有事時相援,應該就足夠了就算是從屬於大名的國眾,大名也無法干涉國眾家中的事
作者: madboy (歡樂牛棚在躲人) 2020-06-19 17:57:00
因為是封建時代
作者:
Oswyn (Oswyn)
2020-06-19 19:40:00家康的旗本數大,安祥松平家真正從松平們中獨大也是自此時主要活躍在戰場的也是旗本、也就是遠江時代的浜松城派通說中姉川最活躍的榊原也是旗本先手役、井伊直政也不用說但兒子與部分家臣可能不滿屈居人下的狀態才引發後來的事件後來的井伊初為小姓也是掛在旗本內,而吸收了武田領後德川舊軍制已經不符用需改變,也不能說是某人出奔是主因就是了
作者:
h880409 (德川三河守家康)
2020-06-24 01:31:00我自己是覺得遠江是新付才更需要出兵。不然家康怎麼會安心老家都是新付的人留守?
作者:
chuckni (SHOUGUN)
2020-07-29 14:01:00姐川家康只帶三河眾應該也沒什麼問題,遠江那時和今川也沒多和平而且家康也就是出兵幫忙而已實在沒什麼理由大動作動員那麼遠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