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聊] 貝魯特大槍戰:黎巴嫩13年來最激巷戰

作者: jimmy5680 (不太會飛的企鵝)   2021-10-15 14:57:12
https://global.udn.com/global_vision/story/8662/5818739
用內戰阻止大爆炸究責?貝魯特大槍戰:黎巴嫩13年來最激巷戰
「在族群壁壘之前,這個國家不需要『真相』!」因2020港口大爆炸、嚴重危機與長達1
世紀教派衝突而陷入絕對崩潰的中東國家——昔日富饒的「中東瑞士」黎巴嫩——14日在
首都貝魯特爆發嚴重的街頭巷戰。以什葉派武裝政黨「真主黨」(Hezbollah)與基督教
民兵「黎巴嫩力量」(Lebanese Forces)帶頭的數百民兵,在貝魯特市區駁火大槍戰。
已知至少6死60傷,無論擊斃人數還是對城市的破壞,都是黎巴嫩近13年來最嚴重的民兵
衝突,並引發各路派系對於昔日15年內戰的憤怒動員與血腥記憶。然而周四的這場街頭戰
鬥,並不真是擦槍走火的偶發意外,而是黎巴嫩政黨派系為了癱瘓2020年8月「貝魯特港
口大爆炸」真相調查,故意謀劃的「威脅狙擊」。
引發中東各國高度緊張的「貝魯特大槍戰」發生在14日下午,事發起因是由黎巴嫩什葉派
的兩大政治巨頭——真主黨與阿邁爾運動——聯手發起的「反對真相調查大遊行」。上千
名被動員的黎巴嫩什葉派示威者,高扛著旗幟標語與麥克風,大舉包圍了位於貝魯特市中
心的貝魯特司法宮大樓,並要求黎巴嫩司法部「開除」為了偵辦2020年8月貝魯特港口大
爆炸而指派的第二位特別檢察官塔雷克.比塔爾(Tarek Bitar)。
然而在司法宮前鬧完事後,真主黨所率領的什葉示威團,卻一路往貝魯特西南方向前進,
這群人就這樣浩浩蕩蕩、手持步槍火箭砲等武裝火力,極為罕見且敏感地踏入了貝魯特的
中城區「禁地」——黎巴嫩馬龍派基督教民兵的大本營,塔尤納區(Tayouneh)。
雖然真主黨的帶隊頭人表示,示威路線只是以交通問題為安排。但在集會遊行之前,塔尤
納一帶的基督教民兵就已經嚴正警告什葉派「不准接近越雷池一步」,以免點燃雙方的新
仇舊恨(後詳)玩火自焚。可真主黨明顯沒有理會對手的警告,街頭巷戰也自此突然爆發

根據街區目擊者的說法,反真調示威人龍一踏入塔尤納區,來自四面八方的「不明狙擊手
」,就開始對街上人樓展開「爆頭式狙擊」——從社區裡打到街上的槍彈,每一發都是瞄
準示威者的頭部開火,第一時間就有大量什葉派示威者中彈倒下。
示威者當街中槍之後,本來就伴隨在人群裡的真主黨武裝兵團,也隨即拉著步槍、機關槍
、甚至火箭砲,朝塔尤納區激烈還擊。瞬時之間,這座基督教社區就陷入槍林彈雨,真主
黨部隊就這樣沿街掃射、對著民宅狂轟濫炸,反狙擊行動也隨即成為無的放矢、但不斷有
人中槍倒下的巷戰大亂鬥。
雖然類似的擦槍走火,在黎巴嫩嚴重對立的民兵政治裡頗為常見,但在首都街頭掃射殺害
示威群眾,與沿街RPG狂轟的失控破壞,種種激烈戰況對貝魯特人來說也極為罕見而矛盾
——罕見的是,類似強度的激烈巷戰,已是近13年來最大規模的槍戰破壞;矛盾的是,以
「教派旗幟」在街道社區插旗作戰的狀況,其實是1975~1990年間,造成至少12萬人死亡
「黎巴嫩內戰」過往的血腥常態。
塔尤納區的衝突,很快地就造成6人死亡,數十餘人受傷。但真主黨武裝的街頭反擊,卻
一直沒能找到「敵人部隊」,擔心遭到埋伏圍殲的什葉派槍手,亦不敢冒險深入塔尤納深
處,只能一直用掃射與火箭砲轟炸的方式試圖「火力壓制」。於是雙方就這樣矇著眼纏鬥
,陷入了街頭大亂鬥的無差別駁火。
長年派駐貝魯特的美籍中東記者克里斯陶(William Christou),在槍戰現場目擊表示:
儘管真主黨與基督教民兵的戰鬥激烈,但塔尤納區的街頭氣氛「卻抽離地相當超現實」,
因為當街上真主黨槍手持RPG與AK-47激烈掃射時,幾公尺外的巷口卻都是「圍觀看熱鬧的
各方群眾」,就算有人死亡、有人重傷哀號,卻仍有不少示威者或街坊兩手叉腰,事不關
己地站在旁邊看戲。
「打著打著,街上的槍手們也開始困惑起來,我接近其中一人試著問他到底在朝誰開槍,
但他只對我無奈地聳聳肩,另一人在遠方對我們大喊:『我們在射牆壁而已啦!」
克里斯陶如此紀錄:之後,這些掃射槍手也要求西方記者「幫忙錄影」,記錄下自己用火
箭砲轟破某處民宅外牆的瞬間。但究竟為什麼要炸房子?炸誰的房子?誰說要開火亂搞?
無論是槍手還是群眾都一問三不知。
由於街頭戰鬥的火力十分激烈,儘管官方掌握的死傷人數一直鎖定在「6死」,但對於城
鎮住宅的無差別破壞,卻也震撼了貝魯特全城。因此黎巴嫩的陸軍官兵也隨即奉命出動,
試圖在其他基督教民兵武裝增援之前,「柔性勸離」在人家家裡狂轟濫炸的真主黨部隊。
雖然黎巴嫩陸軍的出現,基本上完全無法鎮壓街頭,也無法有效說服混戰中的各路民兵棄
械停手。但相關行動卻也給了真主黨部隊台階下,什葉派的槍手兵團也因此慢慢撤退,並
讓紅十字會與民間消防義勇軍有機會挺進塔尤納區,緊急撤離那些在交戰火網下負傷、家
園被掃射砲擊的無辜市民。
像是《華盛頓郵報》駐貝魯特的中東特派局長史萊(Liz Sly),他在貝魯特的租屋公寓
就被亂砲火弄爛。所幸事發當時沒有人在屋內,因此除了內部嚴重損壞之外,並沒有記者
團隊因此傷亡。
撤退之後,真主黨與阿邁爾運動也聯合發出聲明,指控14日的槍戰事件主謀,就是黎巴嫩
基督教馬龍教派的鷹派政黨「黎巴嫩力量」的濫殺陰謀,並要求黎巴嫩政壇與三軍逮捕黎
巴嫩力量的「襲擊主謀」,以還死傷的什葉派示威者一個公道。
事實上,與真主黨一樣擁兵自重的黎巴嫩力量,就是昔日黎巴嫩內戰中,惡名昭彰的「長
槍黨」,在內戰結束後的武裝繼承者之一。在當前的黎巴嫩派系政治裡,真主黨雖然也與
其他基督教政黨共組聯合政府,但與作為反對派鷹派的黎巴嫩力量卻一直處在激烈陰謀的
對立關係。
這種以宗教教系為界限的分裂政治體系,雖然是黎巴嫩之所以從「中東小瑞士」、「中東
小巴黎」,墮落成「中東火藥庫」的遠因;但在1014貝魯特大槍戰與引發爭議的「貝魯特
港口大爆炸真調案」裡,卻也是極為關鍵的衝突動機。
為什麼真主黨要突然上街,動員包圍貝魯特司法宮,要求政府開除備受市民與遺族信賴的
菁英檢察官比塔爾?示威結束後,真主黨又為什麼會明知故犯地,故意走入敏感的塔尤納
區「主動挨打」呢?這些答案,也都與黎巴嫩錯綜複雜的教派政治與結構性貪腐有關。
======
原文後面是政治議題就不貼了,詳情可以看網址內原文。
除了黎巴嫩之外,還有哪裡存在(過)這種民兵之間的巷戰嗎?顏色革命後的北非中東?
塔利班崛起之前的阿富汗?
作者: jason748 (傑哥我要)   2021-10-15 15:49:00
索馬利亞內戰?
作者: NKN (99%是眼鏡與吐槽)   2021-10-15 16:21:00
在第三世界這種規模的衝突沒什麼吧?幫派鬥毆有時都比這兇https://www.cna.com.tw/news/firstnews/202109300076.aspx厄瓜多史上最慘監獄暴動116死 受刑人拿手榴彈互相攻擊
作者: overno (狗不理)   2021-10-15 18:14:00
這國家能源危機,晚上沒電燈可用,所以燒點東西照亮街道嗎?
作者: Kirov (基洛夫工廠)   2021-10-15 19:25:00
巴西貧民區隨便打都比這個強詳參 BOPE
作者: patentshit (patentshit)   2021-10-15 20:35:00
墨西哥毒梟也很猛,50機槍跟反資材步槍都抬出來了,SWAT一個失手整隊被滅,官方要派海陸出來反毒梟https://youtu.be/I3wQMNMma6g這是墨西哥毒梟,不是墨西哥軍警
作者: suaowilliam (蘇澳威廉)   2021-10-15 20:44:00
記得max還是誰講過,有些墨西哥毒梟根本就是軍警倒戈
作者: wittmann4213 (玄武岩)   2021-10-15 20:54:00
除了墨西哥軍警,毒梟目前也試圖吸收待過美軍的西裔來效命。
作者: zeumax (煙灰缸裡的魚)   2021-10-15 21:32:00
各方勢力停歇了也有十年沒啥衝突了,這次算是難得爆發起因還是隨便踏入他人社區黎巴嫩這些黨派組織其實跟幫派也接近了,是帶有意識型態的社區管理者黎巴嫩建國本來是馬龍派基督徒和什葉派穆斯林合作生存地區但以色列建立之後,以阿衝突加上巴勒斯坦人進入黎巴嫩境內從此黎巴嫩開始不這麼和諧了
作者: jason222333 (發呆)   2021-10-15 21:47:00
為了奪權而用意識形態控制人民
作者: patentshit (patentshit)   2021-10-15 21:52:00
美國之前逮了一個中南美毒梟(忘記是哪國),是土生土長的美國人
作者: wanters (Reset)   2021-10-15 22:02:00
上面一直在喊卡瑞托~的那個影片他們護甲還有用墨西哥配色感覺蠻愛國的...
作者: freesoul (No place like home ￾)   2021-10-15 22:35:00
真愛國然後在毒梟勢力裡? 不需要幫他們洗白啦
作者: ChoshuArmy (長州軍閥)   2021-10-15 22:53:00
貝斯蘭事件吧,擁槍人士不顧軍警阻攔進去鬧,讓恐怖份子直接引爆炸彈
作者: wittmann4213 (玄武岩)   2021-10-16 01:56:00
哈哈,梁山泊打的旗號也是替天行道,扶保趙官家,反高逑不反大宋
作者: tomhawkreal (阿湯)   2021-10-26 13:42:00
「中東瑞士」這稱號,上世紀黎巴嫩內戰時就破滅了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